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24.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获得性 的原始碼
←
获得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获得性'''<b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437214808,478508332&fm=253&fmt=auto&app=120&f=JPEG?w=667&h=5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9190218 圖片來自丁香园社区]</small> |}'''获得性'''亦称“习得性”。与“本能”相对。人或生物在后天生活中由学习得来的心理特性。如[[语言]]、[[知识]]、[[技能]]和[[技巧]]、[[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获得性与本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幼儿生来具有发音器官,能发出声音,这是本能,但说话非本能而属习性。儿童可能学会说汉语、日语、英语或其他语言,这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获得的习性。 ==网络解释== 获得性亦称“习得性”。与“本能”相对。人或生物在后天生活中由学习得来的心理特性。如语言、知识、技能和技巧、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ref>[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2d9e43ac9e2d9e/ 获得性是什么意思|获得性的解释是什么]hao86</ref> 人或生物在后天生活中由学习得来的心理特性,称“习得性”。习得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不能做好自我心理调整,长时间的产生高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在面临新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得性厌恶是指个体在后天的成长中由于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加之自身脑的发育,发展出一种对特定事物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不是先天就存在的,是习得而来的。<ref>[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9c7a5d34dc4f63967c9cf979b34630.html 人或生物在后天生活中由学习得来的心理特性,称“习得性”...]刷刷题</ref> ==简介== 获得性能否遗传颇多争议。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及其后继者认为,父母的某些习性可以遗传给子女,代代如此,导致物种进化。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等则认为,习性不可能遗传,但能改变身体的某些结构,通过遗传素质来增进后代学习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获得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