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菌丝 的原始碼
←
菌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菌丝2.jpg||350px|缩略图|右|菌丝[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3d7658281683a84a0d304f724c30.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MTg5OTcyMjQ=.html?switchPage=on 来自 站酷(ZCOOL )的图片]]] '''菌丝'''(Mycelium)是在[[蘑菇]]岛生物群系自然生成的泥土变种。它具有粒子效果,类似于从表面上不断释放[[微小孢子]]。 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ref>[http://www.doc88.com/p-0763885385653.html 微生物学袁生第二章原核生物5],道客巴巴</ref>,如[[放线菌]]。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 是真菌的一种管状单条的丝状结构,也是不相关的放线菌门的一种结构。 ==简介== 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菌丝一般分为两类,一为无隔菌丝,即菌丝没有横隔壁,可视为一个[[单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霉]]、[[毛霉]]、[[水霉]]等的菌丝。另一类是有[[隔菌丝]]<ref>[http://www.dginfo.com/chanpin-162772960/ 无隔菌丝装片_装片_雨林教育],东商网</ref>,即菌丝具很多横隔壁,将其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1个、2个或多个细胞核。如高等真菌中的[[青霉]]、[[曲霉]]、[[蘑菇]]等的菌丝。 [[放线菌]]或真菌组成其菌丝体的基本单位。放线菌的菌丝细胞纤细、无隔、分枝。真菌的菌丝较粗、有分枝,其中少数无隔、多核,如[[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低等真菌;多数有隔、单核或少核,如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高等真菌。菌丝通过顶端生长而延伸,通过侧生而分枝。埋入基质中以吸取营养为主的菌丝称营养菌丝,有的种类还可分化成假根、吸器等构造;伸展在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成熟后可分化成各种形式的产[[孢子]]构造,如放线菌的孢子丝或真菌中的子实体。菌丝具有无性繁殖功能,可用于接种、扩大。 菌丝粉从根本上保存了植物的有效成分和活性,可直接食用,易被人体吸收。 ==分类== ===基内菌丝=== 基内菌丝匍匐生长于营养基质表面或伸向基质内部,它们象植物的根一样,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放线菌化学式 有些还能产生各种[[色素]],把培养基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放线菌中多数种类的基内菌丝无[[隔膜]],不断裂,如[[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但有一类放线菌,如[[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基内菌丝生长一定时间后形成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有些放线菌气生菌丝发达,有些则稀疏,还有的种类无气生菌丝。 ===孢子丝=== [[孢子丝]]<ref>[http://jib.xywy.com/il_sii_3119.htm 孢子丝菌病],寻医问药网</ref>是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多样,有直形、波曲、钩状、螺旋状、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是放线菌定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分化为分生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呈圆形、椭圆形、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孢子的颜色十分丰富。孢子表面的纹饰因种而异,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有的光滑,有的褶皱状、疣状、刺状、毛发状或鳞片状,刺又有粗细、大小、长短和疏密之分。 ==获取== 菌丝只能够通过带有精准采集附魔的工具进行开采,否则只会掉落泥土。用锹开采是最快的。 {| class="wikitable" |- ! 挖掘用时 !! |- | 徒手 || 0.9 |- | 木质 || 0.45 |- | 石质 || 0.25 |- | 铁质 || 0.15 |- | 钻石质 || 0.15 |- | 金质 || 0.1 |} [[File:酵母.jpg|缩略图|右|酵母[https://shop.lovenature.com.tw/prestashop/269-large_default/-.jpg 原图链接][https://shop.lovenature.com.tw/prestashop/tw/-/41--.html 来自集贤庇护工程 的图片]]] ==自然生成== 菌丝只能够在蘑菇岛生物群系里生成。 ===蔓延=== 菌丝可以传播到任何在同一高度以及相邻的泥土,它也可以传播到高1格和低3格的泥土。蔓延时菌丝需要9级以上的亮度,而被蔓延的泥土则需要4及以上的亮度,并且不能被任何可阻挡光线的方块或不透明方块覆盖。菌丝会在被可阻挡光线的方块覆盖或亮度低于4的时候变为泥土。 如果泥土上有植物,受菌丝蔓延后植物就会成为掉落的物品。 ==用途== ===对植物的影响=== 不像其他方块那样,蘑菇可以生长在任何亮度的菌丝上面,其他高亮度等级的方块会在更新时破坏蘑菇(蘑菇会掉落为物品)。 巨型蘑菇可以生长在菌丝上。锄无法将菌丝变为耕地。树苗、草、蕨、枯萎的灌木、花和[[甘蔗]]不能长在菌丝上。 真菌(学名:Fungus)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类群<ref>[http://www.doc88.com/p-6952580940262.html 真菌的分类与致病性],道客巴巴</ref>,包含[[酵母]]、[[霉菌]]之类的[[微生物]]以及为人熟知的菇类。真菌自成一界,独立于植物、动物和其他真核生物。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又叫几丁质、甲壳素、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主要定义==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灵芝01.jpg|<big>灵芝</big>[https://www.zhifure.com/upload/2014/8/1312203114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hifure.com/liz/ 来自 致富热 的图片] File:藻类起源进化.jpg|<big>藻类</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594955694&di=48d4814db07112dcaf675f37f6b4dc65&imgtype=0&src=http%3A%2F%2Fwww.kedo.gov.cn%2Fupload%2Fresources%2Fimage%2F2017%2F05%2F02%2F151550.png 原图链接][http://ask.kedo.gov.cn/c/2017-05-02/881738.shtml 来自蝌蚪五线谱 的图片] File:真核生物.jpg|<big>真核微生物</big>[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194608497,3851608776&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6880646b8c230377f21a995f 来自文档网 的图片] </gallery> 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Fungus (fungi)原意是蘑菇。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 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coenocytic hypha),后者称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chitin),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在[[历史]]上,真菌曾被认为和植物的关系相近,甚至曾被植物学家认为就是一类植物,但真菌其实是单鞭毛生物,而植物却是双鞭毛生物。不同于[[有胚植物]]和[[藻类]],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食物。 大多数真菌是由被称为菌丝的微型构造所构成的,这些菌丝或许不被视为细胞,但却有着[[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成熟的个体(如最为人熟悉的蕈)是它们的生殖器官。它们和任何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不相关,反而跟动物很亲近,两者同属后鞭毛生物。因此,真菌被归类自成一界。 虽然很早就已经知悉真菌和动物的演化关系比植物要来得相近,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植物学入门对它们的介绍仍然比动物学入门要深入得多。 真菌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属于单细胞,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的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高等大型菌有定型的子实体。除少数例外,真菌都有明显的[[细胞壁]],通常不能运动,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常见的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盐水涂片中注意寻找真菌孢子、菌丝或纤毛菌丛。 ==两大结构== ===营养体===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File:霜霉菌.jpg|<big>霜霉菌</big>[http://p1.pstatp.com/large/53f20000a3fcc01933a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505196051111084558/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File:白锈菌.jpg|<big>白锈菌</big>[http://a0.att.hudong.com/78/06/01300000822820131705064175780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 来自 互动百科 的图片] File:菌丝体.jpg|<big>菌丝体</big>[http://www.23book.com/upload/2015/04/26/3e34be56-797c-428b-a819-5438adff48c3.jpg 原图链接][http://www.23book.com/70000/63445.shtml 来自 尚书坊 的图片] </gallery>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mycelium)。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colony)。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 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 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 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 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有些真菌菌丝或孢子中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成菌丝。 当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时,会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菌丝一般分为两类,一为[[无隔菌丝]],即菌丝没有[[横隔壁]],可视为一个单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霉、毛霉、水霉等的菌丝。另一类是有[[隔菌丝]],即菌丝具很多横隔壁,将其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1个、2个或多个细胞核。 ===繁殖体=== 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fruitingbody)。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产生的有性孢子。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通常直接由菌丝分化产生无性孢子。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三种类型: ⑴[[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⑵[[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内。[[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水生型有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⑶[[分生孢子]](conidium)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孢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和杯状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有性生殖=== 真菌并没有整条的[[性染色体]],只有一些[[DNA]]片段起着相同的作用。这种DNA片段被称为“交配型位点”(MAT)或“性别位点”(sex loci)。依照这一点,将真菌的性别分为正、负两种。无论正负性别,它们都有同一个基因来解码[[HMG蛋白]]的位点蛋白。HMG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也即[[高迁移率蛋白]],它可以通过一种未知途径来调控性别差异。这种基因和Y染色体上发现的主要调控基因“sry”蛋白极其类似 真菌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产生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gametangium),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形成[[有性孢子]]。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plasmogamy)、核配(karyogamy)和减数分裂(meiosis)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N)。 第二阶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haploid)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 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双倍体]](diploid)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单倍体阶段。经过有性生殖,真菌可产生四种类型的有性孢子。 ⑴[[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双倍体的[[卵孢子]]。 ⑵[[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结合的方式融合成1个细胞,并在这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 ⑶[[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ascus)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四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cletothecium),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perithecium),由于座溶解而成的、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9pothecium)。 ⑷[[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basidium)。在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此外,有些低等真菌如根肿菌和壶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一种由游动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而成的厚壁的[[休眠孢子]](restingspore)。 ==起源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G—C含量、胞壁的多糖组分和结构的研究、各类[[真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沉降图型]]、[[赖氨酸]]的两种不同合成途径以及rRNA序列的研究等,都推动了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起源=== 真菌在地球上存在了多长时间还不清楚,对真菌的起源也没有确切的结论。真菌的有些特点和植物相似,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和动物有相似之处。二十世纪80~90年代,根据营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真菌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真菌界]]。 ①起源多元论:根据性器官的形态及交配方式,认为真菌来自藻类。壶菌目自原藻演化而来;水霉目演自无隔藻;[[毛霉]]演自[[接合藻]];[[子囊菌]]和[[担子菌]]由[[红藻]]演化而来,这些藻类因丧失色素而从自养变成异养,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形态的改变。这就是真菌起源的多元论观点。 ②[[鞭毛生物起源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是起源于一种原始水生生物——[[鞭毛生物]],单细胞,具一至数根鞭毛,有的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有的[[无色素]],具色素的演化为藻类,无色素的演化为菌类。真菌和藻类都起源于鞭毛生物。 ===演化=== ①生活方式上:水生真菌是原始型,演化的过程是由[[水生]]到[[陆生]],并且推测在演化过程中还可能返回水生的习性。从而认为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较原始,而不游动的静止孢子是相对进化的。 ②营养方式上:腐生方式是原始的生活类型,寄生生活方式比腐生生活方式高级。[[专性寄生生活方式]]比[[兼性寄生生活方式]]高级,最高级的生活方式是特异性的[[专性寄生方式]]。 ③真菌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退化和失去特殊的结构,使结构简单化。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修订真菌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担子菌。 ==系统分类==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壶菌门]]是[[游动细胞]]具有“9+2”结构的鞭毛,并能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真菌,游动孢子具有一根[[后生尾鞭式鞭毛]]。 ===接合菌门=== (Zygomycota)是由低等的水生真菌发展到陆生种类,由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囊孢子发展为不游动的孢囊孢子——[[静孢子]]或[[单孢孢子囊]]的[[分生孢子]]。 ===子囊菌门=== (Ascomycota)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他与担子菌被称为高等真菌,[[生殖菌丝细胞]]出现较短[[双核]]阶段,其区别于其他真菌的一个特征是产生[[子囊]]。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和人体致病[[酵母隐球菌]]属等等。 ===半知菌类=== (Deuteromycota)是一种已废止的生物分类,指在子囊菌・担子菌的同伴之中,还未发现有性繁殖阶段而在分类学上位置不明的一种临时分类。只进行无性繁殖的菌类被称作不完全型,这一阶段被称为无性阶段。进行有性繁殖的被称为完全型,该阶段被称作有性阶段,通常有性阶段的菌类也是同时进行无性生殖的。 ==相关概念== ===假菌丝=== 某些酵母如[[假丝酵母]]经出芽繁殖后,子细胞结成[[长链]],并有分枝,称为假菌丝。细胞间连接处较为狭窄,如藕节状,一般没有隔膜。 ===抗菌素=== 亦称“[[抗生素]]”。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青霉素]]、[[金霉素]]、[[春雷霉素]]、[[庆大霉素]]等。从某些高等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也可提得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如[[氯霉素]]和[[环丝氨酸]],化学结构,可以获得性能较好的新抗菌素,如半合成的新型青霉素。在医学上,广泛地应用抗菌素以治疗许多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在畜牧兽医学方面,不仅用来防治某些传染病,有些抗菌素还可用以促进家禽、家畜的生长。在农林业方面,可用以防治植物的微生物性病害。在食品工业上,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保存剂。 ==真菌特征==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医生用猪油调[[蜂蜜]]来敷贴,然后用麻布包扎因外伤感染而发炎红肿的疾病。但当时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医学意义在于抑菌。1867年,[[英格兰]]外科医生[[李斯特]]首创[[石炭酸]](化学名为“苯酚”)消毒法,使手术后感染的死亡率由60%下降到了15%。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不利。 ===发现===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10年,[[德国]]医生[[埃尔利希]]在第606个配方实验中取得了成功,就是现在还在用的[[阿斯凡纳明]],代号“埃尔利希606”。 1922年,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从人体鼻腔分泌物中观察到一种酶,即“[[溶菌酶]]”,具有抵抗微生物的能力。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又发现一种抗生现象,那就是[[青霉素]]的抗生作用。1929年,发表了题为《[[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的论文,这一年被视为“抗生素元年”。但青霉素极不稳定,提纯很困难。 1932年,德国化学工业巨头[[克拉尔]]合成了一种鲜艳的橙色染料。同年,细菌学家兼药物学家[[多马克]]尝试着用这种染料来杀灭[[链球菌]],首先在[[老鼠]]身上实验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开始。 ===淘菌时代=== [[金霉素]](1947年)、[[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制霉菌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卡那霉素]](1958年)等都是在这期间发现的。这一时期,抗生素研究也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抗菌素制药工业。 {| class="wikitable" |- |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 | 1941年,犹太裔[[德国]]人[[钱恩]]与来自[[澳大利亚]]、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弗洛里]]合作,成功分离出了青霉素。 |- | 1944年,青霉素首次在[[美国]]生产出来。人们把青霉素同[[原子弹]]、[[雷达]]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 | 1944年,[[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有效治愈了另一种传染病:[[结核]]。 |- |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 | 1948年,出现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四环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 |- |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 |} ===发展放缓=== 1958年,希恩合成了6-氨基青霉烷酸,开辟了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道路。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新的抗生素的速度明显放慢,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 ===黄金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抗生素开发的黄金时期,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增多。1971年至1975年达到顶峰,5年间共有52种新抗生素问世。 ===再次放缓=== {| class="wikitable" |-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递减。1996年至2000年的5年中,只开发出6种新抗生素。 |- |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 | 1990年,Monaghan等将这类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命名为生物药物素。 |- | 2003年全球仅一个新产品——达托霉素上市。 |} ==作用机理== {| class="wikitable" |- | 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喹诺酮类抗生素三大不良反。 |- | 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 | 3、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 | 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 |} ==基本分类== ===糖的衍生物=== 主要由[[氨基己糖]]的衍生物组成。 ===多肽类抗生素=== 主要或全部由[[氨基酸]]组成,有[[多肽]]或[[蛋白质]]的某些特性。 ===多烯类抗生素=== 分子结构中有多个双键。 ===大环内酯抗生素=== 由一个或多个[[单糖]]组成并与[[碳链]]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芳香内酯化合物]]。 ===四环类抗生素=== 都具有四个[[缩合苯环]]。 [[嘌呤类抗生素]] 都含有[[嘌呤环]]。 ==基本特点== 抗生素则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菌体细胞DNA、 R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而不同于无选择性的普通消毒剂或杀菌剂。 ===具有选择性=== 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样。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种类称为该抗生素的[[抗生谱]](抗菌谱)。 ===有效作用浓度=== 抗生素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各种抗生素一般都在很低浓度下对病原菌就发生作用,这是抗生素区别于其他化学杀菌剂的又一主要特点。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抗生素的抗菌强度,简称[[有效浓度]]。有效浓度越低,表明抗菌作用越强。 ==不良反应== {| class="wikitable" |- | 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宝宝最怕的5种抗生素 |- | 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 | 3、肝、肾毒性反应; |- | 4、胃肠道反应; |- | 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 |- | 6、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 | 7、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 |} ==基本用途== {| class="wikitable" |- | 1、抗生素最主要用于医疗方面。 |- | 2、对抗在人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等病原体,可治疗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 | 3、对于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 |- | 4、除了抗细菌性的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 | 5、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 6、抗生素除用于医疗,还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 | 7、在畜牧业和农业中非治疗用途的抗生素,称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 ===霉菌=== 亦称“丝状菌”。属真菌。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霉菌可用以生产工业原料([[柠檬酸]]、[[甲烯琥珀酸]]等),进行食品加工(酿造酱油等),制造抗菌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和生产农药(如“920”、[[白僵菌]])等。但也能引起工业原料和产品以及农林产品发霉变质。另有一小部分霉菌可引起人与动植物的病害,如头癣、脚癣及番薯腐烂病等。 ===酵母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 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芽裂。 有性繁殖方式:子囊孢子。 属真菌。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在[[葡萄]]及其他各种果品和蔬菜上更多。是重要的发酵素,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生产上常用的有[[面包酵母]]、[[饲料酵母]]、[[酒精酵母]]和[[葡萄酒酵母]]等。有些能合成纤维素供医药使用,也有用于[[石油]]发酵的。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属酵母菌属。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以出芽繁殖,能形成子囊孢子。在发酵工业上,可用来发酵生产酒精或药用酵母,也可通过菌体的综合利用提取凝血质、麦角固醇、卵磷脂、辅酶甲与细胞色素丙等产品。 [[红曲霉素]](Monascuspurpureus)属于[[囊菌纲]],[[曲霉科]]。菌丝体紫红色。无性生殖时,茵丝分枝顶端形成单独的或一小串球形或梨形的分生抱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球形、橙红色的[[闭囊果]],内生含有八个子囊孢子的子囊。[[红曲霉]]可制[[红曲]]、酿制[[红乳腐]]和生产[[糖化酶]]等。 ===假丝酵母=== Candida一属能形成假菌丝、不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不少的假丝酵母能利用正烷烃为碳源进行石油发酵脱蜡,并产生有价值的产品。其中氧化正烷烃能力较强的假丝酵母多是[[解脂假丝酵母]](C.lipolytica)或[[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有些种类可用作饲料酵母;个别种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的疾病。 ===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 或亦称“[[白色假丝酵母]]”。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能引起[[鹅口疮]]等口腔疾病或其他疾病。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 [[半知菌类]],[[黄曲霉]]群的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黄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的顶囊,囊的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于合成孢子穗。可用于生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黄曲霉毒素]]。 早在六世纪时,《[[齐民要术]]》中就有用“黄衣”、“黄蒸”两种麦曲来制酱的记载,这两种黄色的[[麦曲]],主要由黄曲霉一类微生物产生的大量孢子和[[蛋白酶]]、[[淀粉酶]]所组成。 ===白地霉=== Geotrichumcandidum 属真菌。菌落平面扩散,组织轻软,乳白色。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断裂成圆柱状的裂生抱子。菌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常见于牛奶和各种乳制品(如酸牛奶和乳酪)中;在[[泡菜]]和酱上,也常有白地霉。可用来制造[[核苦酸]]、[[酵母片]]等。 ===抗生菌=== 亦称“拮(颉)抗菌”。能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别种微生物的一些微生物。其中有的能产生抗菌素,主要是放线菌及若干真菌和细菌等。如链霉菌产生链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多粘芽抱杆菌]]产生[[多粘菌素]]等。 ==毒性病原==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真菌培养== 常见真菌培养基有: ===配方一 :萨市(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 [[麦芽糖]]40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本培养菌是培养许多种类真菌所常用的。 ===配方二 :马铃薯糖琼脂培养基===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补足水分。在滤液中加入10克琼脂,煮沸溶解后加糖20克(用于培养霉菌的加入[[蔗糖]],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加入[[葡萄糖]]),补足水分,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配方中的糖,如用葡萄糖还可用来培养[[放线菌]]和[[芽孢杆菌]]。 ===配方三: 黄豆芽汁培养基=== [[黄豆芽]] 100克 [[琼脂]] 15克 [[葡萄糖]]20克 水 1000毫升 洗净黄豆芽,加水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溶解,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可用来培养细菌和放线菌。 配方四 豌豆琼脂培养基 [[豌豆]] 80粒 琼脂 5克 水 200毫升 取80粒干豌豆加水,煮沸1小时,用纱布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琼脂,煮沸到溶解,分装,灭菌,备用。 ==菌落特征== 在[[自然基质]]或人工培养基上由一段 ( 或一丛) 菌丝或一个 ( 或一堆 ) 孢子发展而成的菌丝体的整体称菌落。 霉菌的[[菌落]]和放线菌一样也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因菌丝较粗而长,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有些霉菌,如[[根霉]]、[[毛霉]]、[[链孢霉]]生长很快,菌丝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蔓延,以至菌落没有固定大小 。有的霉菌菌落生长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cm 或更小。 菌落表面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特征,这是因为霉菌形成的孢子有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有的水溶性色素可分泌到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现不同颜色;一般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较年幼。 菌落具有“霉味”。同一种霉菌,在不同成分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可能有变化。 但各种霉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菌落形状、颜色等相对稳定。故菌落特征也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的有些相似,但较细菌菌落大而厚,一般呈油脂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呈乳白色或红色。有些种的[[菌落]]可因培养时间过长而表面皱缩。[[酵母菌菌落]]往往有“酒香味”。 ==真菌来源== ===环境再循环=== 真菌像细菌和微生物一样都是分解者,就是一些分解死亡生物的有机物的生物。真菌将生物分解为各类无机物,使土地肥力增强。 ===食物与真菌=== 还有些真菌也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可食用的蕈菌有200多种,如[[冬菇]]、[[草菇]]、[[木耳]]、[[云耳]]等。以及真菌所侵入后的生(动,植物)物空壳,如[[冬虫夏草]]。 还有的真菌用于食物加工,例如酵母菌用于面包等加工,酿酒也需要真菌。 ===致病的真菌=== 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中,真菌又有有害的一面。真菌能引起植物多种病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845年[[欧洲]]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摧毁了5/6的马铃薯,中国由于1950年的[[小麦]]锈病和1974年的稻瘟病而使小麦和[[水稻]]各减产60亿千克。 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真菌感染;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中毒性疾病。 ===抗病的真菌===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有一次他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在一个培养皿中长了一个霉菌斑。并且霉菌斑周围的细菌都死了。 霉菌渗出了什么强有力的物质?弗莱明称为青霉素,并发现了它可以杀死许多致命性细菌。然而,因为青霉素在试管内和[[血清]]混合后很快失活,弗莱明认为它不会在人和动物身上发生作用。 ==共生关系== 植物的根和真菌也有共生关系,和真菌共生的根称为菌根。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真菌的菌丝在根的表面形成菌丝体包在幼根的表面,有时也侵入皮层细胞间,但不进入细胞内,此时以菌丝代替了根毛的功能,增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如松等; 内生菌根(endomycorrhizae):菌丝通过细胞壁侵入到表皮和皮层细胞内,加强吸收机能,促进根内的物质运输,如[[柑橘]]、[[核桃]]等; 内外生菌根:也有菌丝不仅包在幼根表面同时也深入到细胞中,称内外生菌根,如[[苹果]]、[[柳树]]等。 菌丝吸收水分、无机盐等供给植物,同时产生植物激素和维生素B等促进根系的生长;植物供给真菌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养料。 能形成菌根的高等植物2000多种,如[[侧柏]]、[[毛白杨]]、[[银杏]]、[[小麦]]、葱等; 具菌根的植物在没有真菌存在时不能正常生长,因此造林时须事先接种和感染所需真菌,以利于荒地上成功造林。 ==研究历史== ===外国分类=== 1、在林奈(1735年)建立的两界分类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中,真菌属于植物界。 2、在Hogg(1860年)和 Haeckel(1866年)先后建立的三界分类系统([[原生生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中,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在Copeland(1938年)建立的四界分类系统([[菌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中,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4、在Wittaker(1969年)建立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把真菌单独作为一界处理。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纵横统一的系统,在纵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无细胞生物→原核单胞生物→真核(单胞→多胞)生物。在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营养的真菌和摄食的动物。 ===中国分类=== 1、[[胡先驌]](1965年)把生物分为二个总界分类系统([[始生总界]]和[[胞生总界]]),其中,始生总界包括病毒,胞生总界包括([[细菌界]]、[[粘菌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ref>[https://www.doc88.com/p-796551658951.html 生物的界级分类],道客巴巴</ref> ==视频== ===<center> 菌丝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菌丝生长犹如神仙圣地! </center> <center>{{#iDisplay:p08604p8dxr|560|390|qq}}</center> <center> 地下菌丝依靠树根获取养分,而兰花则窃取菌丝的成果来生长 </center> <center>{{#iDisplay:f0902sy34fr|560|390|qq}}</center> <center> 营养菌丝粉讲解_彭祖养生_灵芝_健康管理 </center> <center>{{#iDisplay:l091324udut|560|390|qq}}</center> <center> 森林地下的菌丝附着在树根之上,二者都能够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养分 </center> <center>{{#iDisplay:z0902vxqxkt|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返回「
菌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