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70.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菟丝子 的原始碼
←
菟丝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菟丝子</big> ''' |- | [[File:B884CA4BA4F6300FA6457E5254E741DD4DBF7416 size82 w1000 h750.jpg|缩略图|居中|[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818/B884CA4BA4F6300FA6457E5254E741DD4DBF7416_size82_w1000_h750.jpeg 原图链接][https://feng.ifeng.com/ 来自 大风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菟丝子 拉丁学名:Cuscuta chinensis 别称:豆寄生、无根草、黄丝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旋花科 属:菟丝子属 |}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又名吐丝子、无娘藤、无根藤、萝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寄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t/tusizi.html 《中国药典》:菟丝子], 中医世家, 2020-01-18</ref>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br> 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序梗;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仅1毫米许;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br> 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裂。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br>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国亦有分布置。 == 繁殖方法 == 菟丝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后,竖年3~6月间温湿度适宜时萌发,幼苗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形成丝状的菟丝子,在空中来回旋转,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br> 当寄生关系建立后,菟丝子就和它的地下部分脱离,茎继续生长并不断分枝,以至覆盖整个树冠,一般夏末开花,秋季陆续结果,成熟后蒴果破裂,散出种子,落地越冬。 == 栽培技术 == === 人工栽培 === 菟丝子人工栽培与豆科植物混种,育期约100d左右。其种植技术是,采种与种子处理于6月中下旬,先播大豆,后播菟丝子,与大豆混播。<br>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cm先开沟条播大豆。用豆种量180~225kg/hm2(比常规大豆播种量约多1倍)。大豆出苗后要精心管理,确保全苗、齐苗,这是栽培菟丝子寄主植物的关键。首先要使大豆生长旺盛,才能为菟丝子提供良好的寄主植物。待大豆株高20~25cm时,约15d左右,即可播种菟丝子,切勿早播,否则菟丝子出苗后,找不到寄主植物就要枯死。菟丝子播种在大豆豆棵株旁,越靠近豆棵越好,播时在大豆苗株旁顺畦开沟,将菟丝子种子与细沙混拌均匀,然后均匀撒人沟内,覆盖细肥土,以不见种子为宜,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7d左右即可出苗,用种量为22.5kg/hm2。<br> == 主要价值 == === 药用价值 === 性味辛甘,平。<br> ①《[[本经]]》:"味辛,平。"<br> ②《[[别录]]》:"甘,无毒。"<br> 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br> 归经入肝、肾经。<br> 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br> 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br> === 功能主治 ===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br>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br>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br>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br>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br>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br>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br>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br>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br>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br> === 各家论述 === ①《[[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br> ②《[[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br> ③《[[本草新编]]》:"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荑之类,用之多建奇功。"<br> ④《[[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br> ⑤《[[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缪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剀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别录》所谓养阴强肌,坚筋骨,亦阴阳两调之义。茎寒精滑,则元阳不适而至阴不摄也,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若夫口苦燥渴,明为阴液之枯涸,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以视地黄辈之专于补阴,守而不走者,固有间矣。"<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菟丝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