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5.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 的原始碼
←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big> ''' |- | [[File: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1445791305&di=7028776c54290eca7cb19eadaa3d95ad&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v2.xmcdn.com%2Fgroup35%2FM08%2F5D%2FA5%2FwKgJnFoJspDyF7zqAABL_PIZwNg600.jpg%2521op_type%3D5%26upload_type%3Dalbum%26device_type%3Dios%26name%3Dlarge_pop%26strip%3D0%26quality%3D7 原图链接][https://www.ximalaya.com/lishi/11555668/p2/ 来自喜马拉雅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作者:宋.苏轼 |} ==原文==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 [宋] 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81770.html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诗词名句网</ref> ==译文==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咏足:咏妇女的小脚。 涂:道路,通途。 莲承步:《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世称妇女之小脚为“三寸金莲”。 罗袜:丝罗制的袜。 凌波: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 风:旋风。 行处踪:行经场所的踪迹。 偷:暗暗地。 宫样:宫廷样式的衣裳,这里借指小鞋。 双趺(fū):脚。 纤妙:纤细美妙。 应:该。 ==赏析==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罗袜凌波”,如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中国古代爱恋民歌就是承袭这种小脚美的审美观来吟咏“莲承步”,“罗袜凌波”的。“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特写轻飘的舞姿。正因为脚小舞起来就显得轻盈多了。飞舞起来如“回风”一般,且不留下脚印。对于这种迅疾轻盈的舞姿,苏轼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评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写侍妓或歌妓缠足所带来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换穿宫廷贵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站起来,走路更困难。宋代这种残忍的缠足审美观,使很多妇女痛苦一生,苏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这种痛苦与困难。“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纤妙是指人们以习惯的审美观为准绳,脚是缠得越小越“纤妙”。“说应难”,意思是用语言难以表达。“须从掌上看”,反映了苏轼虽然反对妇女缠足,但是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与审美上的局限性。 该词是苏轼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上,通过写侍妓、歌妓,披露缠足给妇女带来痛苦,对北宋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该词有些庸俗,近乎游戏文字,不完全是 “恶谑、恶趣”之词。 ==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南唐]]而盛行于[[宋代]],人们认为妇女的脚缠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渐成风气。[[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在太常博士直史馆杭州通守任上,作该词披露北宋社会这一陋习。<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df7211bce6fc.aspx 涂香莫惜莲承步],古诗文网</ref>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举[[进士]],复举制科。治平中,入判登闻鼓院。熙宁中,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迁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诗讽新法,被捕入御史狱,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元祐初,授翰林学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旋出知颍州,徙[[扬州]]。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圣初,[[御史]]劾其讥讽先朝罪,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贬[[昌化]]。徽宗即位后赦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及《和陶诗》四卷等。<ref>[http://www.guoxuedashi.com/renwu/13679g/ 苏轼],国学大师网</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