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91.2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落叶松鞘蛾 的原始碼
←
落叶松鞘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落叶松鞘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落叶松鞘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81770723_395010 来自搜狗]]] '''落叶松鞘蛾''' 学名: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tsh 类属:鳞翅目鞘蛾科 == 形态特征 == 成虫 体长3-4mm,翅展8.5-11mm;头部光滑,无单眼,触角丝状,26-28节,与身体几乎相等;翅狭长,被银灰色鳞片,后缘具长缘毛,有光泽,前翅顶端1/3部分颜色稍浅;雌蛾颜色浅,腹部较粗大,雄蛾颜色稍深,腹部细而短。 卵 黄色,半球形,表面有10-13条宽度均匀的棱起。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5mm,黄褐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闪亮光,腹足退化。 蛹 黑褐色,长约3mm,雄蛹前翅明显超过腹端,雌蛹前翅一般不超过腹端。<ref>[https://wenwen.sogou.com/z/q853579750.htm 长尾山雀冬天吃什么]搜狗问问</ref> == 发生规律 ==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成虫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见到羽化,持续期约为1个月。始盛期在6月中旬(6月18日),盛期在6月下旬左右(6月22日),盛末期在6月末期(6月28日),成虫羽化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其羽化进度和高峰期的出现时间,常常因地点和年份的不同而出现差异。采集成虫的最好的时间是6月20日左右,羽化时间以上午6时至下午4时为多,特别是上午10时左右是每天的高峰,此时成虫大量交尾。成虫交尾一次,交尾后一天后便可以产卵,产卵量平均为19枚,在虫口密度呈上升趋势时产卵量可以达到40枚。产卵期也仅1-2天时间。交尾后的雄成虫便死去。卵产于针叶的背面,其它地方少见,这可能与落叶松针叶挥发生的特殊的化学物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每枚针叶产卵一粒,在大发生的年份每枚针叶产卵量可达4-5枚,最高产卵量可达14枚。成虫的产卵时常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最大单雌成虫产卵量可达40枚。 成虫平均寿命为4天,最长可达7天。另外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白天多集中在林缘活动。由于每个针叶上的虫卵数过大,孵化后的幼虫由于食物不足便会大量死亡。兴安落叶松鞘蛾卵期长约15天左右,卵期孵化率约为56%左右。落叶松鞘蛾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出壳,始见期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外表呈锈褐色的条痕。幼虫第一、二龄期一般无鞘,3龄时开始制鞘,并在鞘内越冬。幼虫历期长达10个月,幼虫期主要表现为孵化、[[潜叶]]、危害、[[蜕皮]]、[[制鞘]]、负鞘危害、越冬、[[出蛰]]、扩大筒鞘及[[化蛹]]等一系列的生物特性。在潜叶后,卵壳仍牢固地粘附在原来的位置上。 越冬场所主要在芽苞上,短枝基部,树皮缝处。于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26日),5月上旬大量幼虫出蛰(盛期为5月10日),这时落叶松芽苞萌芽并开始绽叶。至5月下旬进入蛹期,老熟幼虫将几枚针叶缀在一起于其中间于蛹鞘内化蛹。6月上旬全部化蛹,蛹期长约22天左右。6月10日前后开始羽化,6月下旬进行[[羽化高峰期]]。[[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型。 == 分布与危害 == 分布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带。 幼虫取食落叶松叶肉,大发生时针叶被蚕食70%以上,林分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实产量。 ==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营林管理,合理抚育,增强树势,促使林分早日郁闭;注意林区卫生, 结合采种及时剪除受害针叶,摘除有虫芽苞,集中处理。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的强趋光性,在成虫大量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 人工悬挂鸟巢,招引益鸟;人工迁移蚁巢,增加鞘蛾天敌种群,提高天敌控灾能力。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607388226&ver=1&signature=KH*hdtSCT5-A7VJ6e3y1-QHRz2y7YIIrFTALbKx41z1KHjpzEibAJDWBsLZjbZcSE-5pTsXIb4GaEV6Vj2IYCE-Oce7IUnIibmZzCGsJSRUE6DRv8mSHle1Zg1p5Gjv0UvOxMDuzLPKWF-5VDXVWvwDxWaFUlCfdvEqOAfHOMiQ= 信息素防治落叶松鞘蛾]微信</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落叶松鞘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