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1.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董新洲 的原始碼
←
董新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董新洲</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53f8794a4c27d1ef8ed91e812d5ad6edcc438d6&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0399824&t=744e33c94d32f0c001c3a8810bbc228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A3%E6%96%B0%E6%B4%B2/842419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董新洲''',男,1963年10月出生,[[陕西]][[周至]]人,1983年、1991年、199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天津大学]]博士后出站后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U5NTE2OA==&mid=2247504026&idx=2&sn=c4c3d2e7c60f02af8143f108bd75a04a&chksm=ea892e95ddfea78331519628e372bd5a3c20e818fd95f5ca30e66282784d559388a2a49c9db0&scene=27 【学术报告】清华大学 董新洲:电力线路行波差动保护和电流差动保护的比较 ],腾讯, 2022-07-28</ref> 。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故障行波理论、行波保护、行波测距、小波变换应用、无通道保护、面向电网安全的系统保护、智能变电站集成保护等。 2016年11月,因基于行波的输电线路保护及故障定位的贡献而当选2017年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ref>[https://www.snut.edu.cn/info/1037/16305.htm 我校特聘教授董新洲校友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陕西理工大学, 2018-01-09</ref>。 2020年5月29日,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ref>[http://bqrelay.com/Mobile/Show/index/cid/3/id/75.html 清华大学电机系董新洲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清华大学</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外文名称----Xinzhou Dong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5日 出生地点----陕西省周至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度IEEE FELLOW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人物履历== 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9年天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并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 1998年任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 IEEE Fellow, CIGRE-B5-55工作组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清华大学ALSTOM联合研究中心)1项。主要学术贡献是:最早把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故障行波研究,发明了现代行波测距技术、现代行波保护技术、行波选线技术并研制出国内外首例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提出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系统安全的站域集成保护技术;与ALSTOM公司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电力线路无通道保护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围绕上述研究,发表SCI/EI论文297篇,撰写学术著作2部、翻译学术著作4部,获授权国际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一、二等奖5项。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专委会的委员,担任中国科学出版社《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PAC World等多个国内外丛书、期刊的编委和特约主编,主办IEEE APAP2011/APAP2015大型国际会议2次、中韩继电保护论坛13次,与跨国公司ALSTOM成立并成功运行联合研究中心13年,申报并获批北京市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国际技术合作基地,并担任基地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1、学术组织任职''' IEEE FELLOW IET Fellow IEEE Senior Member CIGRE国家委员会委员,B5-55主席,B5-54成员,B5-WG10成员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 国家电力安全委员会二次专家组成员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董新洲</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1867360700,95478169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359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dyTabStr=MCwzLDIsNiw1LDEsNCw4LDcsOQ%3D%3D&word=%E8%91%A3%E6%96%B0%E6%B4%B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委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控制与保护专委会副主任 全国继电保护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专家组成员 '''2、期刊编委''' 《PAC World》编委;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编委;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 and clear Energy》编委; 《电力系统自动化》编委; 《电力自动化设备》编委; 《电力科学与技术》编委;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委;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2012年英文专刊特邀主编;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Smart Power Substation Protection & Control"专刊特邀主编 '''3、国际会议任职''' 担任会议主席(Chairman or Co-chairman): IEEE APAP 2011(2011 Conference on Advanced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protection,IEEE )19–22Oct, 2011,Beijing, China,Chairman China-Korea Protection Forum& Tsinghua Myungji Joint seminar on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Protection, 2004~2014, 合计十一届,任Chairman or Co-Chairman(主席或者合作主席,轮流). 担任如下的组委会/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OrganizationCommittee/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DPSP) of IET, 2001等系列 历次任职由IEEE/CSEE联合主办的PowerCon,由CSEE和欧洲举办的CIRED,由波兰主办的MEPS,韩国主办的APAP, 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主办的T&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等以上参考 ==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行波保护、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输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柔性紧凑型输电线路保护和小波变换应用研究工作。围绕上述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14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子课题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申请并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1项; ==获奖记录==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ref>[http://www.csee.org.cn/portal/qtxx/20200525/28234.html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人介绍-董新洲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20-05-25</ref>、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2020年5月29日,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指导学生= 指导在(出)站博士后6人,指导毕业博士、硕士20余人,指导在读博士硕士8人。 ==论著教材== 1) 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3 2) 刘健、董新洲等,配电网自愈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3 3) 宋永华、董新洲译,安德森著, 电力系统保护,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12 4) 王伟胜、董新洲译,电力系统计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2 5) 王宾、董新洲译,光伏发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 6) 王宾、董新洲译,高效可再生分布式发电系统,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返回「
董新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