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3.2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葫蔓藤 的原始碼
←
葫蔓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葫蔓藤.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1175477762&di=bd798bcfc17981bc64b9952e7262383a&imgtype=0&src=http%3A%2F%2Fb.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83025aafa40f4bfb8a482ad5034f78f0f6361892.jpg 原图链接]]] '''葫蔓藤'''是[[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一年生的藤本植物。也就是俗话常说的断肠草。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30/22/7197533_160417898.shtml 葫蔓藤 360个人图书馆]</ref> == 采集 == 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叶、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 药材基源 == 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株。 == 功能主治 ==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 == 形态特征 == 葫蔓藤 ,外形和金银花接近,是一种开出[[黄色]]小花,结出豆荚形状般的果实,另一种开紫色小花。不过这两种都很纤细,茎只有铅笔芯粗细、20多厘米高,叶子细密而零碎、小指甲大小,根部有一股臭味。<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401376676457145&wfr=spider&for=pc 农村常见的葫蔓藤断肠草,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见了一定要躲开 新农人农事]</ref> == 分布范围 == 中国岭南,[[广东]]、[[广西]]等地。 == 各家论述 == # 《本经》: 主金疮,乳CE,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 《别录》: 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 《蜀本草》: 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 《生草药性备要》: 祛风毒,洗螆癞。 # 《本经逢原》: 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 《岭南采药录》: 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 《广西药植图志》: 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 毒性 == 本品含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抢救方法: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要洗胃,保温,人工呼吸,使用兴奋药。 民间抢救方法: # 鸭毛蘸[[花生油]]拭咽喉催吐,吐后再灌服花生油1小杯。 # 新鲜鸭血或鹅血1大碗灌服。 # [[鸭蛋]]3个,取蛋清调花生油灌服。 # 鲜马尾松树梢8条(去叶),韭菜(全草)1把,铺地蜈蚣(马鹿角)0.5~1两。共捣烂,冲水半碗,取滤液服。 # [[蕹菜]]根、茎(去叶)1斤,捣烂绞汁内服。 # 鲜[[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 # [[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红糖]]灌服。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 414 中药学]]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葫蔓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