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5.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薄囊蕨纲 的原始碼
←
薄囊蕨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薄囊蕨纲p.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4251799342&di=64255729d7e0a8d9121e3fe8b2fbd929&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091010%2F20091010125212-254724811.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sogou.com/historylemma?lId=6385266 图片来源于]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学名:Leptosporangiopsida)的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各式发育完全的环带,每个孢子囊的发生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通常聚集形成孢子囊群,着生在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的边缘,囊群盖有或无,孢子少,大多数种类为同型孢子,少数水生蕨类形成孢子果,孢子囊包被在孢子果内,具有异形孢子。本纲下分为真蕨目(又称水龙骨目)、苹目和槐叶苹目三个目。 * 中文学名 薄囊蕨纲 * 拉丁学名 Leptosporangiopsida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亚 门真蕨亚门 * 纲 薄囊蕨纲 * 目 真蕨目、苹目、槐叶萍目 ==薄囊蕨纲简介==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孢子囊为薄囊型,包括囊柄均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有各式环带。孢子同形或异型。本纲通常分水龙骨目(Polypodiales)、苹目(Marsileales)、槐叶萍目(Salviniales)等三目。 水龙骨目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大多数为陆生植物,稀水生。孢子囊聚生成各式孢子囊群。孢子同形。约有47科近万种,占蕨类植物物种总数的90%以上。孢子囊壁薄,孢子同型,无雌雄之分,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原叶体上长出颈卵器和藏精器,分别产生雌雄配子,配合后的合子萌发而发育成新的孢子体。包括55科,我国有47科,近万种,占蕨类植物物种总数的90%以上。常见如蕨Pteridium aquilinum、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cia、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水龙骨Polypodiodes niponica、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石韦Pyrrosia lingua、贯众Cyrtomium fortunei、两色鳞毛鳞Dryopteris setosa、蜈蚣草Pteris vittata、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凤尾蕨Pteris cretica等。 凤尾蕨科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陆生大中型植物。根状茎多短而直立。叶丛生,一至二回羽状,孢子囊群及囊群盖线型,沿叶缘着生。约10属300种。常见的有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多生于石灰岩山地。井栏边草(P. multifida Poir.)和凤尾蕨(P. cretica L. var. nervosa Ching et S.H.Wu,长江以南各省广布。 [[鳞毛蕨科]]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陆生中型植物。根状茎粗短,直立,偶横卧,密被鳞片。叶丛生,一至四回羽状复叶或分裂。孢子囊群圆形,孢群盖圆肾形。约14属,1700种,是蕨类植物的最大科。常见的有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J. Smith)、两色鳞毛鳞(Dryopteris setosa (Thunb.) Akasawa)、黑足鳞毛蕨(D. fuscipes C.Chr.)、阔鳞鳞毛蕨(D. championii (Benth.) C.Chr. ex Ching)、长尾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plicior (Makino) Ohwi)等, 均为亚热带森林中草本层的常见种。 [[水龙骨科]]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大多为中小型附生植物,少土生。根状茎多横走。叶疏生,单叶或一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圆形、长圆形或线形,生叶背面,无囊群盖。约40属,500种。水龙骨(Polypodiodes niponica (Mett.) Ching),一回羽状复叶,附生于岩石上。根状茎药用。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单叶,孢子囊群着生于中脉两侧各成一行。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单叶,孢子囊群在中脉两侧排成多行,几布满叶面。<ref>[https://www.zjtcn.com/baike/bnjgjj 薄囊蕨纲简介]</ref> ==薄囊蕨纲其它种类== 本纲植物在亚热带地区习见的种类还有里白科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 (Houtt.) Nakaike),常为马尾松林下草本层的建群种;蕨科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为山坡荒地的先锋植物,幼叶可食用,名蕨菜;乌毛蕨科的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cia (L.f.) Smith),为山地阔叶林下的优势种,可作耐阴绿化植物;海金沙科的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农地边常见,叶轴可伸长,似缠绕藤本。 是蕨类植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目,它包括绝大多数陆生或附生的蕨类,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其孢子囊聚生成各式各样的孢子囊群。但不包被在孢子果内,孢子同型。包括: 科Family 属Genera [[苹目]] 苹目是浅水或湿生性植物,孢子异型,孢子囊生长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壁是由羽片变态所形成的,孢子果内有两种不同的孢子囊群。本目只有苹科1个科三个属,我国仅苹属1个属,常见种如苹,又称四叶草或田字草。 仅苹科Marsileacea。浅水或湿生性多年生草本。常见如苹(四叶草、田字草)Marsilea quadrifolia,根状茎匍匐泥中,细长而柔软,不实叶具长柄,长7~20厘米,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十字形,对生,薄纸质;小叶倒三角形,长与宽1~3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叶脉叉状,下面淡褐色,有腺状鳞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长2~4毫米,被毛,于叶柄基部侧出,通常2、3个丛集,柄长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连;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夏秋季为孢子期。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槐叶苹目]] 是浮游水生植物。与苹目一样也产生孢子果和异形孢子。孢子果单性、二型,分别产生大孢子囊与小孢子囊。孢子果壁是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本目下分槐叶苹科与满江红科。 飘浮水生植物,生池塘、湖泊、水田和静水小河中。孢子果壁系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球圆形,单性,大小孢子囊分别着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有2科:槐叶苹科Salviniacae茎横卧,有毛,无根。三叶轮生,上侧二叶矩圆形,表面密布乳头状突起,背面被毛,漂浮水面;下侧一叶细裂成须状,悬垂水中,形如根,称沉水叶,孢子果成簇地着生在沉水下的叶基部短枝上。满江红科Azollaceae植物体小,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漂浮水面;茎横卧,羽状分枝,须根下垂水中。叶无柄,深裂为上下二瓣,上瓣漂浮水面,营光合作用;下瓣斜生水中,无色素,呈复瓦状排列茎上,内测的空隙中含有胶质,并有鱼腥藻共生其中。叶内含有多量的红色花青素,幼时绿色,到秋冬时,转为红色,在江河湖泊中呈现一片红色,故名。因鱼腥藻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故满江红可作为良好的绿肥。<ref>[https://www.zjtcn.com/baike/bnjgqtzl 薄囊蕨纲其它种类]</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374 植物生態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薄囊蕨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