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3.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薄雪火绒草 的原始碼
←
薄雪火绒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薄雪火绒草.jpg|缩略图|薄雪火绒草[https://p1.ssl.qhimg.com/t01c6ee3e80cd24fb24.jpg 原图链接]]] '''薄雪火绒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japonicumMiq.,以花入药。功能主治为:止咳。主治咳嗽。<ref>[http://www.dayi.org.cn/cmedical/1117299 薄雪火绒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药理简介== 中文名:薄雪火绒草 拼音名: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 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 ===来源=== 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 ===生境=== 分部[[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 [[File:薄雪火绒草1.png|缩略图| 薄雪火绒草[https://p1.ssl.qhimg.com/t0170f0839ca80d4f31.png 原图链接]]] ===性味=== 微甘,淡。 ===功能主治=== 止咳。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b/baoxuehuorongcao.html 薄雪火绒草]中医世家</ref>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分枝稍长,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幼茎。茎直立,高10-50厘米,有时达80厘米,不分枝或有伞房状花序枝,稀有长分枝或基部有分枝,基部稍木质,上部被白色薄茸毛,下部不久脱毛,节间长1-2厘米,或上部节间长达4厘米。叶狭披针形,或下部叶倒卵圆状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0.5-1.3厘米,基部急狭,无鞘部,顶端尖,有长尖头,边缘平或稍波状反折,上面有疏蛛丝状毛或脱毛,下面被银白色或灰白色薄层密茸毛,3-5基出脉和侧脉在上面显明;下部叶较小,在花期枯萎或凋落;苞叶多数,较茎上部叶常短小,卵圆形或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两面被灰白色密茸毛或上面被珠丝状毛,排列成疏散而径达4厘米的苞叶群,或有长花序梗而开展成径达10厘米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3.5-4.5毫米,多数,较疏散。总苞钟形或半球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长约4毫米;总苞片3层,顶端钝,无毛,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狭漏斗状,有披针形裂片;雌花花冠细管状。冠毛白色,基部稍浅红色;雄花冠毛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下部有锯齿。不育的子房有毛或无毛;瘦果常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长分布=== 产 [[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山西]]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在[[秦岭]]、[[大巴山]]、[[金佛山]]、[[黄山]]等处常见。也分布于[[四川]]东部(奉节、万源、城口)。生于山地灌丛、草坡和林下。海拔1000-2000米。此外,在[[日本]]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本种是唯一的在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的种,变异也最多。一般有高大的茎和长圆形或多少披针形的叶。但茎的高低和苞叶及叶的形状有极大的变异。有一低矮的变型,茎高十余厘米,叶少数,椭圆形或匙形,长2-2.5厘米,宽约0.7厘米,头状花序少数,生于山地岩石上(安徽黄山)。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薄雪火绒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