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10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藍辛-石井協定 的原始碼
←
藍辛-石井協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藍辛-石井協定'''<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0/fa0/nBnauM3X4EDMwAjN0kDM1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A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藍辛<br>[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7%BE%85%E4%BC%AF%E7%89%B9%C2%B7%E8%98%AD%E8%BE%9B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藍辛石井協定'''為美日密約,是西元1917年11月2日[[美國]][[國務卿藍辛]]和[[日本]][[全權代表]][[石井菊次郎]]間的[[外交]]換文。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享有特殊利益,兩國政府[[重申]]在中國尊重"[[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原則。此[[協定]]於西元1923年被[[廢除]]。 ==協定起源== 西元1917年11月2日,日本[[外務大臣]]石井菊次郎與美國國務卿藍辛以分割在華[[殖民權益]][[達成]]協定,而得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乘歐美[[列強]][[無暇]]東顧之機,[[竭力]][[擴大]]在華殖民權益,招致美國的不滿。 西元1917年日本派特使石井菊次郎赴美國,與國務卿藍辛談判。石井要求美國承認日本在華利益,藍辛則提出日美共同"尊重"中國[[領土]][[完整]]與門戶開放的反[[建議]]。幾經爭鬥,雙方為[[避免]]正面[[衝突]],美國國務卿藍辛和日本大使石井在[[華盛頓]]於當日達成政府間交換公文,並訂立"藍辛-石井協定"<ref>[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69&forepage=1 石井藍辛協定],中華百科全書,</ref> 。協定規定: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擁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同意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承認美國享有機會均等的權利。公然背著中國,劃分殖民勢力[[範圍]]。這是日、美兩個帝國主義拿中國主權作為交易的分贓協定,激起中國人民[[強烈]]反對,[[北京]]政府也聲明不予承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藍辛-石井協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