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98.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藕益智旭大师 的原始碼
←
藕益智旭大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藕益智旭大师</big> ''' |- | [[File:7eabed43673df599.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LmLkEmrELjbgNmLkEkL8TkKIMkbELjbgQmLkElbcTkKIKmrELjbkImTXvFXjvMTThKG%2FlWaIPjeFHz%201%2026R7zOMTMkjYKTiBHUMElKJ6zeV%2Fj%2FlBz%20cGwOVFj%20lG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_-1148121114&query=%E8%97%95%E7%9B%8A%E6%99%BA%E6%97%AD%E5%A4%A7%E5%B8%88 原图链接][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7eabed43673df599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藕益智旭一般指智旭(明代高僧) 智旭(1599—1655),明代僧人。 被奉为净土宗第九祖,与[[憨山德清]]、[[紫柏真可]]、[[云栖袾宏]]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人物简介'''== 智旭(1599—1655),明代僧人。被奉为净土宗第九祖,与憨山德清、紫柏真可、云栖袾宏并称“明代四大高僧”。据《八不道人传》、《灵峰宗论》卷一载,俗姓钟,字蕅益,名际明,号“[[八不道人]]”。 苏州木渎人。 十二岁读儒书,斥佛老。 '''十七岁因读[[袾宏]]著作产生佛教信仰''',二十四岁从德清弟子雪岭出家,二十七岁专心律学,遍阅律藏,发愿弘律。 三十二岁起研究[[天台宗]]教义。 曾历游江浙闽皖诸省,平生专注于研究各类佛典并讲经和著述。 对佛教各宗均有研究,主张融合天台、华严、唯识各派,而以天台为主; 主张禅教律统一,并重视净土信仰。 除佛教之外,重视研究儒教和基督教,并强调“诱儒知禅”。 其著作类别颇多,关于天台宗的著作有《法华纶贯》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等。 另有《阅藏知津》四十八卷、《周易禅解》十卷、《四书蕅益解》四卷等。弟子编其遗文,题为《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十卷,今人辑其著作为《蕅益大师全集》,所有著述约六十余种,一百六十四卷。 弟子有成时、照南、灵晟、性旦、等慈等。 =='''人物成就'''== 智旭生平的著述,经其弟子成时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二类。 宗论即《灵峰宗论》,共十卷;释论包含释经论和宗经论及其他著述共六十余种一六四卷。 智旭的学说,综合禅教律而会归净土,同时又融会儒释,是多面性的。 '''主要著作''' 据《新续高僧传》卷九《智旭传》载:智旭著述有四十余种。智旭本人在《棱伽义疏》后《自序》中也承认自己的著述“颇多”。 他在世时,就有《闽游集》等书行世。 他逝世以后,其弟子将他的所有撰述辑成《释论》和 《宗论》两大类。 《释论》包括以下各书: 《阿弥陀要解》一卷、 《大佛顶玄文》十二卷、 《准提持法》一卷、 《金刚破空论》(附《观心释》二卷、 《心经略解》)一卷、 《法华会义》十六卷、 《妙玄节要》二卷、 《法华纶贯》二卷、 《斋经科注》一卷、 《遗教解》一卷、 《梵网合注》(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一卷)八券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 《羯磨文释》一券、 《戒本经笺要》一卷、 《毗尼集要》十七卷、 《大小持犍度略释》一卷、 《戒消灾经略释》一卷、 《五戒相经略释》一卷、 《沙弥戒要》一卷、 《唯识心要》十卷、 《八要直解》八卷、 《起信裂网疏》六券、 《大乘止观释要》四券、 《大悲行法辩讹》(附《观想偈略释》、 《法性观》、 《忏坛轨式》三种)一卷、 《四十二章经解》一卷、 《八大人觉经解》一卷、 《占察行法》一卷、 《礼地藏仪》一卷、 《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券、 《阅藏知津》四十四卷⑤、 《法海观浪》五卷、 《旃珊录》一卷、 《选佛谱》六卷、 《重订诸经日诵》二卷、 《周易禅解》十券、 《辟邪集》二卷。 智旭的上述著作共四十二种一百八十卷。 他的《宗论》,即《灵峰宗论》三十八卷,收入智旭一生所有杂著。 智旭的著述中,《阅藏知津》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书。 这是智旭一生阅藏的笔记。 其中对 《藏经》有分类、有目录、有提要,对每一经、律、论都有说明, 如一经的同本异译、卷数、版本等,还有评语。 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写成这部书。 对希望阅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 '''参禅''' 智旭的禅,是承延寿、梵琦、真可的文字禅。 他参禅的最初动机,是由听《楞严经》和《成唯识论》,于性相二宗教理不能融会而起疑。 后来他教人参究,也只是‘究此瞥起一念,起处无从,全依真性。 然真非妄因,何因起妄? 真非有外,妄岂外来,展转简责’,以为银墙铁壁话头(《宗论》五之二)。 这只是寻求性相会通的推理而已。 他常自述学禅经过,力戒‘堕禅病’和‘误中宗门恶毒’; 痛斥狂禅暗证,以为‘独自远行不问路程,必定有误’(《宗论》四之三)。 主张‘教内自有真传’(《宗论》六之二),自称‘但从龙树通消息,不向黄梅觅破衣。’ (《宗论》九之二)。 所以他修的禅,后来就会归于天台教观了。 '''研究天台教义''' 智旭于三十二岁注《梵网经》,才开始研究天台教义。 他于宋人极推崇知礼的《妙宗钞》,以为不可更动一字。 于明人唯称许传灯的《生无生论》。 他的天台宗学说,即是继承这两人的系统。 但他也有与两人不同的见解。 关于教判,智旭安立了贯通前后的五时说,修正了《四教仪备释》‘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等说法(《教观纲宗》通判五时论)。 在化仪四教的秘密教中,他区分秘密教与秘密咒,将一切陀罗尼章句收于秘密咒下,这也与天台宗旧有教判不同。 关于教理,他主张性具善恶与色心双具理事两重三千,与山家的主张完全相同。 虽然他有时也说‘众生现前介尔心性,本无实我实法,亦无五位百法百界千如差别相’,略近山外‘理具三千无相’的主张,但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关于观法,他也沿用山家的妄心观,以现前一念妄心为止观的直接对象,但更注重实际应用。 他与[[传灯]]仅曾见过一面,并没有从传灯学教。 传灯继承善月、真觉的主张,判《楞严》属于方等,又批判华严宗和禅宗,智旭都不同意,以为台宗应遍摄禅、律、法相,否则就不能成其绝待之妙了(《宗论》二之五)。 他常以《起信论》解释天台宗旨,又用唯识解《起信论》,乃至用唯识解天台教义。 在智旭的时代,唯识宗的注疏是很贫乏的。 他所根据的有关唯识的著述,主要是《[[宗镜录]]》。 此录即是会通天台、贤首、慈恩诸宗的,智旭继承了这种思想,也说‘马鸣、龙树、护法同契佛心’(《起信论裂网疏》自跋)。 他虽深究台宗,但因不满台宗末流的门户之争,所以一再声明自己‘究心台部不肯为台家子孙’,‘私淑台宗,不敢冒认法脉’。 '''智旭为纠正宗门流弊,决意宏律,曾遍阅律藏三次''',致力于大小乘律藏的疏释和讲说。 他着《梵网经疏》依据台宗见解,对于别解脱戒直宗《四分律》,旁采诸家,并参考大乘律。 至于主要的著作则为《[[毗尼事义集要]]》。 在律学这一方面,他可称为[[元照]]以后的唯一大家。 但他对于戒律重视实践,当时响应的人很少,他为此事非常痛心,在文字里常流露他的悲观失望。 '''禅教律学''' 智旭的禅教律学,后来都指归净土。 一般净土宗徒,都以为智旭是袾宏的继承者。 但智旭平时推崇袾宏的却偏重在戒律,而不在净土,只以净土摄一切佛教,以《阿弥陀经》为中心教典而重视持名,又主张禅净合一,这些都与袾宏一致而已。 智旭所认为净土的要典,都收在《[[净土十要]]》内,但其中并没有收袾宏的著作,而特别推崇的却是传灯的《生无生论》和袁宏道的《西方合论》。 智旭的净土思想,曾经过几个时期的演变。 他二十二岁丧父,闻[[地藏本愿经]]而发心念佛。 这是结合儒家思想为报父母恩而念佛,只是单纯的持名。 二十八岁丧母闭关,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说‘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 但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宗论》四之三),则又偏重于理持。 三十岁至四十岁,他多疏释律部,结坛忏愿,以‘'''生宏律范,死归安养'''’自矢。 后十年中,他多疏释经论,融通性相诸宗教理,于四十九岁着《弥陀要解》,始形成最后的净土思想体系。 智旭于净土三经中主要所宗的是《阿弥陀经》; 所以他关于净土教理的主要著作,也就是《弥陀要解》。 此书先依天台宗五重玄义方式,说明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实相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不退为用,大乘菩萨藏无问自说为教相。又以《阿弥陀经》总摄一切佛教,以信愿行总摄《阿弥陀经》一经宗旨。 在智旭以前,宋代遵式作《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已包含了信愿行。传灯《生无生论》更正式提出‘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智旭所立信愿行,即是继承他们的主张,而加以更深细的阐发。 《要解》将信的内容分为∶信自(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信他(弥陀决无虚愿,释迦及六方佛决无诳语),信因(散乱称名犹为佛种,一心不乱宁不往生),信果(净土诸上善人皆由念佛得生,如影随形决无虚弃),信事(实有极乐国土,不同庄生寓言),信理(西方依正,不出现前一念心外)。 愿的内容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行的内容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六字持名,念念欣厌具足,信决愿切,由此就能历九品生,净四种土’。 他主张‘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参究’、‘参禅必不可无净土,净土必不可夹禅机’。 所以他所宏的是偏重持名的净土教。 '''念佛三昧''' 但智旭又将'''持名分为“事持”与“理持”''', 说“'''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 理持就是唯心净土的教义。 因此,智旭所说的念佛, 有广狭二义∶ 狭义唯指持名, 广义即含摄一切佛教。 他说念佛三昧有三种∶ (1)念他佛∶以弥陀果德庄严为所念境,或念名号,或念相好,或念功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如东林诸上善人。 (2)念自佛∶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具足百界千如,与三世佛平等,功深力到,豁破无明,如南岳、天台、禅宗诸祖。 (3)自他俱念∶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感应道交自然不隔,如永明([[延寿]])、楚石(梵琦)(《宗论》七之四)。 于此他最推重的是禅教合一摄归净土的延寿和梵琦。 智旭最后的净土思想,是将禅宗的参究归纳于天台教观,又以天台教观应用于念佛法门; 他作念佛即禅观论,说∶‘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维忆持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 (《宗论》五之三)。天台既圆摄一切佛教,念佛也就圆摄一切佛教,持名一法就能统摄一切宗、教、事、理,故智旭晚年的持名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以悟道为先锋,念佛为后劲’,悟后起修的持名,与袾宏所说∶‘无智称念’有别。 智旭目睹当时佛教中门户分歧的流弊,所以发扬延寿、袾宏等的思想,力求佛教诸宗的调和。 他在理论上融会性相,在实践上调和禅净,而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 他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中略)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 (《宗论》二之三)三学摄归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为智旭思想一大总结。 清以后台家讲教大多依据他的经论经疏,形成了合教、观、律归入净土的灵峰派,一直延续至今。 后人并奉他为净土宗第九祖。 '''综合儒佛''' 智旭受儒家思想影响处甚多,自称‘身为释子,喜研孔颜心法示人。’ 他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始不辟佛,《自知录》就是综合儒佛的著作。 对于儒佛的异同,智旭以为约迹约权而说是不同的,儒家所说‘天命之谓性’、‘太极生两仪’等都是‘非因计因’的见论,约实约本来说,儒家的圣人都是菩萨化现,方便说法(《宗论》六之二)。 他说∶‘儒禅教律无非杨叶与空拳。’ 又说∶‘以禅入儒,是为诱儒知禅。’ 所以他说儒释一致,事实上是一种化导方便,并不是真将儒释等量齐观的。 <ref>[https://baike.sogou.com/v71041367.htm?fromTitle=%E8%97%95%E7%9B%8A%E6%99%BA%E6%97%AD 藕益智旭大师],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5-2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藕益智旭大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