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18.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蘇珊•桑塔格 的原始碼
←
蘇珊•桑塔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蘇珊·桑塔格.jpg|thumb|right| [http://4.bp.blogspot.com/-6qcDmYuWekc/Tsfwyk_9qbI/AAAAAAAAA0k/dZcci16hCQg/s1600/susan+sontag.jpg 原圖連結] [https://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9BN643VFe7nIAzy9XNyoA;_ylu=X3oDMTE0cmwybjUyBGNvbG8DZ3ExBHBvcwMxBHZ0aWQDQjkzMThfMQRzZWMDcGl2cw--?p=Susan+Sontag&fr2=piv-web&fr=uh3_news_vert_gs#id=5&iurl=http%3A%2F%2F4.bp.blogspot.com%2F-6qcDmYuWekc%2FTsfwyk_9qbI%2FAAAAAAAAA0k%2FdZcci16hCQg%2Fs1600%2Fsusan%2Bsontag.jpg&action=click:「images - 蘇珊·桑塔格」] ]] '''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1933年1月16日 - 2004年12月2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性的女作家及評論家之一。<ref>[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027 遠見 - 人應當怎麼生活?-蘇珊.桑塔格給世人的啟示]</ref> 原名'''蘇珊·羅森布拉特'''(Susan Rosenblatt),父親是從事毛皮生意的猶太商人,他在桑塔格5歲時因肺結核死於中國。母親改嫁給[[Nathan Sontag]],於是蘇珊改隨後父姓。桑塔格是第三代的立陶宛裔美國人。 蘇珊於亞利桑那州圖森成長,高中在洛杉磯就讀。她跳了三級,15歲就高中畢業,她從芝加哥大學學院獲得學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和牛津聖安妮學院從事哲學,文學和神學方面的研究生工作。 1951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 1954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 1955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碩士。 ==加州第一個不收贍養費的離婚女人== 蘇珊·桑塔格文筆犀利、有洞見力,正所謂文如其人,她26歲時與丈夫離婚,毅然帶著兒子、兩個皮箱與七十元美金到紐約打拼,律師告訴她,她是加州第一個不收贍養費的離婚女人。 桑塔格同時也是反戰的人權鬥士,美國九一一事件過後一星期,她在《紐約客》雜誌上撰文,認為此事件是美國政府自食惡果。 ==不做白日夢==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立下一條“規矩”:“不做白日夢。”對大多作家而言,悠閑的沉思都屬於工作的一部分,但在桑塔格看來,無異於浪費時間,會對她的情緒穩定產生威脅。 “做一個睿智的人,對我而言,並不是做事情做得‘更好’的問題,” 1973年,她在她的日記中吐露心聲:“那是我唯一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不能做到睿智,我會就徘徊在緊張症的邊緣。”<ref>[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20709/c09sontag/zh-hant/ 紐約時報中文網 - 尋找蘇珊·桑塔格]</ref> ==「攝影界的聖經」== 所著《論攝影》一書被譽為「攝影界的聖經」,以文學手法對攝影美學與文化提出一系列的思考,她認為「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現代人透過拍照、擺佈相片,傳達了自身對複製這個世界的嚮往。<ref>[https://news.readmoo.com/2013/01/16/%E3%80%8A%E8%AB%96%E6%94%9D%E5%BD%B1%E3%80%8B-%E6%A1%91%E5%A1%94%E6%A0%BC%E6%8E%A2%E8%A8%8E%E7%8F%BE%E4%BB%A3%E6%94%9D%E5%BD%B1%E6%9C%AC%E8%B3%AA/ 閱讀最前線 - 《論攝影》 桑塔格探討現代攝影本質]</ref> ==著作== 1960年代初期,她還撰寫了許多論文和評論,其中大部分發表在《紐約書評》,評論和黨派評論。 ===評論作品=== 《攝影》(1977年)<ref>[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61639/%E8%98%87%E7%8F%8A-%E6%A1%91%E5%A1%94%E6%A0%BC-%E6%94%9D%E5%BD%B1%E6%B2%92%E6%9C%89%E4%BD%A0%E6%83%B3%E7%9A%84%E5%AE%A2%E8%A7%80 蘇珊.桑塔格︰攝影沒有你想的客觀]</ref> 《隱喻的疾病》(AIDS and Its Metaphors) 《土星的標誌》(1980年) 《艾滋病及其隱喻》(1989年)。 《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1978年)<ref>[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07-culture-feature-aylan-wumingyi/ 端傳媒- 吳明益:蘇珊·桑塔格:傷心就是一種凝視]</ref> ===短篇小說、散文=== 1966年,短篇作品收集於《反對解釋和其他散文》(Against Interpretation) 1967年,第二本小說《死亡工具包》(Death Kit) 1969年,出版散文集,《激進意志的風格》(Styles of Radical Will) ===歷史小說=== 《火山戀人-浪漫史》(The Volcano Lover)(1992年) 《在美國》(2000年)。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 ===論文=== 桑塔格的特點是對現代文化的各個方面和個性採取嚴肅的哲學方法。 1964年,她首次發表了一篇題為《營地》在書中,她討論了同性戀社區中的品味屬性。 ===戲劇和電影作品=== 作家納塔莉•薩勞特(Nathalie Sarraute), 導演羅伯特•布雷森(Robert Bresson) 畫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等人物的著作。 ===撰寫編輯劇本=== 她撰寫了劇本並編輯了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安東尼·阿陶(Antonin Artaud)的精選著作。 她後來的一些著作和演說被收錄在《同時:散文和演說》(2007年)中。 ==獲獎與榮譽<ref>[http://www.susansontag.com/SusanSontag/ 蘇珊·桑塔格的榮譽]</ref>== 1978年,攝影國家書評獎。 1990年至1995年期間,她是麥克阿瑟研究員。 1992年,獲得了意大利馬拉巴特獎。 1999年,她被法國政府任命為奧爾德藝術與勒特勒司令(1984年以同樣的順序被任命為司法官)。 2000年,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 2001年,耶路撒冷文學獎。 2003年,德國書業和平獎。 2003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婚姻== 1950年,17歲時和[[菲利普·里耶夫]](Philip Rieff)結婚。 1958年,與菲利普·瑞夫離婚。他們的兒子[[大衛·瑞夫]]後來成為了作家及其母的編輯。 1989年,桑塔格和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展開了新戀情,但這段戀情在桑塔格臨終前一年結束了,但兩人到桑塔格死時仍是朋友。 2004年12月28日,逝世於紐約。桑塔格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逝。三十多年來,她與不同形式的癌症鬥爭,包括乳癌和子宮癌。 ==參考資料== [[Category:美國人]] [[Category:作家]]
返回「
蘇珊•桑塔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