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48.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蘇聯-阿富汗戰爭 的原始碼
←
蘇聯-阿富汗戰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蘇聯-阿富汗戰爭'''<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f10/nBnauM3XwgDOwMDM4YzN5gDMzQTM5ETM4ITMxADMwAzMwIzL2c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9%98%BF%E5%AF%8C%E6%B1%97%E6%88%B0%E7%88%AD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苏阿战争'''是指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九年的戰爭。蘇聯原預計在3個月內結束。此次入侵被認為是其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使蘇聯由盛轉衰以致[[蘇聯解體|解體]]<ref>[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2/21/n11737612.htm 蘇聯解體],epochtimes.com</ref> 的原因之一。 == 进军== 1979年12月7日,蘇聯軍事顧問要求阿富汗武裝部隊的坦克和其他關鍵設備進行拆卸維修。與此同時,首都喀布爾同外地區的通訊聯繫被切斷。12月25日大批蘇聯[[空降軍]]部隊和地面部隊開始駐紮在喀布爾。與此同時,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哈菲佐拉·阿明]]將辦公室搬到西南郊的達魯拉曼宮內,因為他相信這個位置十分安全。12月27日,700名包括了[[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總參謀部的[[特種部隊]]及[[阿爾法小組]]在內的蘇聯部隊穿著阿富汗武裝部隊制服,佔領了政府機關、軍隊和媒體的大樓。他們下一個目標是達魯拉曼宮。進攻在晚上7點15分開始。經過短促的激戰,蘇聯部隊很快制伏了宮門口防守的阿明衛隊,攻占了王宮,將阿明及其全家集中趕到阿明的辦公室。隨後一陣激烈的槍聲過後,阿明及其4個妻子、24個子女都靜靜地躺在了血泊中。蘇聯部隊指揮官在[[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廣播電台宣布,阿富汗已經從阿明的統治中被“解放”。同時人民民主黨中央政治局任命前部長會議副主席[[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最高領導人]]),國家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兼[[部長會議主席]]([[政府總理]])。巴布拉克·卡爾邁勒要求蘇聯提供軍事援助。12月28日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里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部隊開始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 === 1979年12月至1980年2月:第一階段攻勢 === 第一階段戰鬥開始,蘇聯部隊首先打擊的是阿富汗境內的各種反對派團體。蘇聯部隊沿著三條線路,迅速控制了主要的城市、軍事基地和戰略設施。但是阿富汗全國的叛亂現象開始越來越多和更激烈。蘇聯第40軍被調派負責對付叛亂者。就此,蘇聯軍隊陷入[[游擊戰]]之中。 === 1980年3月至1985年4月:第二階段攻勢 === 戰爭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格局:蘇聯佔領主要的城市和通信系統,而[[聖戰者]]發動游擊戰爭幾乎控制了80%的國土。蘇聯部隊的戰略領域在東北部地區,特別是控制著从[[泰爾梅茲]]到喀布爾的公路。蘇聯部隊會定期向聖戰者控制的地區發動攻擊。1981年4月蘇聯部隊與聖戰者在[[坎大哈战役 (1981年)|坎大哈]]展開激烈戰鬥。為了確保喀布爾的安全,從1980年到1985年,蘇聯部隊向戰略要地[[潘杰希爾谷地]]發動了9次攻勢,但政府控制區的治安沒有改善。激烈的戰鬥也發生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幾個省份。蘇聯部隊對這些無所不在的游擊隊開始感到有點力不從心。1985年3月,新任[[蘇聯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對阿富汗戰局感到不耐煩。他要求在一年內必須解決阿富汗戰局中的問題。因此,蘇聯向阿富汗增派了10.8萬名軍人。在1985年4月以來的日子裡,阿富汗的民航飛機幾乎全部被迫改變航班時間,全國的機場每天只有四個小時對民航飛機開放,而且還往往是臨時指定為某個機場,其餘時間都被運兵的蘇聯運輸機佔據,新增加進來的蘇聯兵力大部分是作戰力更強的特種部隊。此外,蘇軍進一步增加了先進的武器,其中包括[[Su-25攻擊機]]和[[BMP-2步兵戰車]]。蘇聯部隊的重點進攻方向在東南方的[[庫納爾省]]和[[帕克蒂亞省]]。1985年成了阿富汗戰爭中最血腥的一年。 === 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相持阶段 === 蘇聯開始將打擊聖戰者的任務交給阿富汗政府軍,蘇聯僅限於提供砲兵、防空支援和技術援助。但一些大規模行動仍有蘇聯部隊來執行。在蘇聯的指導下,阿富汗政府軍總兵力在1986年擴充到30萬人。其中國民軍的兵力為13.2萬人,內務部的兵力為7萬人,國家情報局的工作人員人數為8萬。儘管人數眾多,但阿富汗政府軍內存在嚴重逃兵現象。在南部重鎮[[坎大哈]],聖戰者頻頻向蘇聯部隊發動攻擊,使蘇聯部隊疲於奔命。1986年5月,阿富汗政府改組。國家情報局負責人[[穆罕默德·納吉布拉]]接替卡爾邁勒出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1987年起,阿富汗政府軍單獨向聖戰者控制區發起攻擊,儘管傷亡慘重,但仍沒有奪下聖戰者控制區。僅奪回[[帕克蒂亞省]],阿富汗政府軍獲得了短暫的[[慘勝]]。 === 1987年1月至1989年2月:蘇聯撤军 === 在戰爭最後階段,蘇聯軍隊準備撤出阿富汗。1987年1月1日,阿富汗政府軍宣佈單方面停火6個月,與聖戰者舉行談判。但因雙方分歧太大,雙方再度爆發激戰。蘇聯空軍多次越境轟炸巴基斯坦村莊。在1988年,蘇聯部隊和阿富汗政府軍成功奪取了從[[加德茲]]至[[霍斯特]]公路的主動權。同年第一批蘇聯部隊在5月15日開始撤離阿富汗。撤離工作基本上是和平的。為了確保安全通過,蘇聯與聖戰者達成停火協定,苏联军队于1991年全数离开阿富汗。 ==背景== 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後,蘇聯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等激進政黨,力图使阿富汗在經濟上更加依賴蘇聯,令其反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密切關係的[[巴基斯坦]]。因此,雖然歷屆阿富汗政府都曾尝试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1978年[[四月革命 (阿富汗)|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四月革命 (阿富汗)|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其第一任領導人,組織新政府並由[[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黨總書記]][[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新政府的[[無神論]]立場及其推行的變革引起民間反對者組織的武裝反抗。塔拉基在1979年9月被其副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哈菲佐拉·阿明]]在政變中取而代之,哈菲佐拉強調國家自主性、外交獨立等,顯然並不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選。 在蘇方警告無效後,同年12月27日阿明與家眷等遭蘇軍特種部隊[[333風暴行動|殺害]],蘇聯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上臺并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人民民主黨政府的內部鬥爭導致權威大減,反政府武裝日益壯大。卡爾邁勒随即要求並接受蘇聯增加援助鎮壓反政府武裝,准备已久的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開始戰爭。最終在9年持續不斷的游擊戰,以及美國、中國的援助下,阿富汗個別武裝組織擊退蘇聯而告終,然而富裕的城市與學校成為廢墟,大批學者與菁英移民,阿富汗的未來幾乎被蘇聯摧毀殆盡,也因為戰後殘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內戰之中,並造成宗教極端組織壯大。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蘇聯-阿富汗戰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