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230.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虻虫 的原始碼
←
虻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虻虫.jpg|250px|缩略图|右|虻虫 [http://www.dianshu119.com/uploads/201211/1354109234qOlI3zc0.jpg 原图链接]]] '''虻虫''' 虻虫别名牛虻,蜚虻,瞎蠓,瞎眼蠓,瞎虻虫,瞎蚂蜂,牛虻虫,牛蚊子,牛魔蚊,牛苍蝇,绿头猛钻,牛蝇,牛蝇子,复带虻,土虻虫。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主治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疼痛。<ref>[https://www.ys991.com/zhongyi/cy/22539.html 虻虫的别名是什么]</ref> ==形态特征== 虻虫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触角黄色,第3节肥大,基部具有粗钝的背突。唇基和颊黄灰色。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被有白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中胸背板、侧板、腹板灰黄色,被有黄色短毛并杂有黑色和黄灰色长毛,翅透明无斑,平衡棒黄色。足3对,中、后足的股节基部1/3处灰色;前足跗节及前足胫节端部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端部黑褐色。腹部暗黄灰色;第1~3或1~4腹节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中间有暗黄色纵带,宽约为腹部宽度的1/4~1/3。腹部被有稠密的黄色或黄灰色短毛,有时夹杂有黑色短毛。腹面灰色,第1~2或第1~3腹板的两侧黄色。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 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复带虻形似蜜蜂,宽6~9mm。头部呈黑褐色,复眼l对,大而突出,多已脱落,复眼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虻虫]]胸部呈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两侧生有两对透明薄膜状翅,翅翼超过尾部,胸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腹部棕黄色,被稠密黄色或灰黄色短毛,具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臭气浓。雌虫喜栖于牛马身上吸血,而雄虻则不吸血。所以牛马身上捕到的均为雌虻。<ref>[http://www.nongyie.com/view-15593-1.html 虻虫的形态特征]</ref> ==生活习性== 虻虫栖息于原野草丛间,隐蔽于潮湿的地方,但性喜阳光,成虫多在高温强光下白天活动,特别喜在晴天中午飞翔活动。夏季常见飞翔速度快。[[虻虫]]口器为剌吸式,适于吸血,口器有很强刺蝥能力,雌成虫有时吸取花蜜,但食性为好血性,好附着牛、马等牲畜皮肤刺吸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雌虻虫平时居于草丛和树林中,喜阳光、燥热天气,多在白昼活动,以6-8月最活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ref>[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64993.html 虻虫的生活习性]</ref> ==功效与作用== 虻虫能逐瘀;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少腹蓄血;症瘕积块;跌打伤痛;痈肿;喉痹; 破积;通经;治癥瘕;血滞经闭;扑损瘀血。<ref>[https://www.ys991.com/zhongyi/cy/22539.html 虻虫功效与作用]</ref> ==繁殖== 虻虫在雌虻产卵盛期,到水田、池塘岸边的绿色植物叶背面检查虻虫卵,如发现有虻虫卵块,即可将卵块连同粘附的植物植株一起采移到饲养池中孵化成幼虫饲养。虻虫饲养池用砖砌成,水泥抹面。饲养池面积大小可根据饲养数量而定。虻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在恒温环境下,20多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ref>[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64993.html 虻虫的繁殖]</ref> ==参考来源== [[Category:380 动物学总论]] [[Category:410 医药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虻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