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6.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蛙嘴龍屬 的原始碼
←
蛙嘴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蛙嘴龍屬'''<br><img src="https://cdna.artstation.com/p/assets/images/images/022/394/900/large/liam-elward-anurognathus-final.jpg?157529385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artstation.com/artwork/baRexE 圖片來自artstation]</small> |} '''蛙嘴龍屬'''([[學名|屬名]]:''Anurognathus'')又譯'''無顎龍'''、'''蛙嘴翼龍'''或'''無尾頜翼龍''',是種小型[[翼龍類]],屬於[[喙嘴翼龍亞目]][[蛙嘴龍科]],生存於[[侏儸紀]]晚期([[提通階]])的[[歐洲]],接近1億5080萬年前到1億4850萬年前。 蛙嘴龍是在1923年由[[路德維希·杜特萊因]](Ludwig Döderlein)敘述、命名。目前的唯一種是[[模式種]]'''阿蒙氏蛙嘴龍'''(''A. ammoni'')。 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沒有尾巴的頜部」,意指這種翼龍類的尾部短小,與其他喙嘴翼龍亞目相比相當獨特;種名''ammoni''則是紀念巴伐利亞地質學家[[路德維希·馮·阿蒙]](Ludwig von Ammon),他在1922年發現些翼龍類化石。 ==化石與特徵== 蛙嘴龍的[[正模標本]](編號BSP 1922.I.42)是在1922年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層(Solnhofen limestone)。這個身體骨骼化石相當完整,但部分骨頭經過壓碎。化石位於一塊石塊上,相對應的石塊已遺失。但化石所處石塊帶有遺失骨頭的凹痕,可辨識出其餘部位的特徵。 蛙嘴龍擁有短頭部,針狀牙齒適合捕抓[[昆蟲]]。雖然蛙嘴龍傳統上被分類於長尾巴的[[喙嘴翼龍亞目]],但牠們的尾巴相當地短,使得牠們從樹上飛下捕抓獵物時有更高機動性<ref name=DU06>{{cite book |last=Unwin |first=David M. |title=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 |year=2006 |publisher=Pi Press |location=New York |isbn=0-13-146308-X |page=246}}</ref>。杜特萊因根據尾巴痕跡外形,提出蛙嘴龍的尾巴較短,形狀類似現代[[鳥類]]的[[尾綜骨]]。 蛙嘴龍的第五腳趾延長、頸部短、[[掌骨]]短…等特徵,類似典型的[[喙嘴翼龍科]]。蛙嘴龍的身長約為9公分,翼展寬約50公分,體重可能只有數公克。在2008年,[[古生物學家]][[馬克·維頓]](Mark Paul Witton)重新估計蛙嘴龍的翼展約35公分,體重約40公分。在1975年,[[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重新研究蛙嘴龍的正模標本。 近年出現第二個蛙嘴龍標本的消息,這個新標本位於兩塊相對應的石塊上,被賣給私人收藏者,因此都沒有官方的正式標本編號。在2007年,[[克里斯多佛·班尼特]](S. Christopher Bennett)獲得並研究這個標本。與正模標本相比,這個新標本較為完整、關節連結狀態較好,而體型較小,可能是亞年個體。經過[[紫外線]]照射檢驗後,研究人員辨識出手臂、大腿的肌肉組織,以及大面積的翼膜痕跡。 這個蛙嘴龍的新標本顯示更多身體特徵資訊。蛙嘴龍的頭顱骨短而寬廣,寬度大於長度。班尼特指出,彼得·沃爾赫費爾在重建蛙嘴龍頭顱骨時發生錯誤,沃爾赫費爾將大型[[眼眶]]當成[[眶前孔]];在大部分翼龍類,眶前孔比眼眶還大,但蛙嘴龍的眶前孔較小,而且眶前孔、鼻孔位於平坦口鼻部的前段。蛙嘴龍的眼眶稍微朝前,因此具有某種程度的[[立體視覺]]。蛙嘴龍的頭顱骨骨頭,大部分是細緻的骨棒所構成。 這個新標本沒有尾綜骨,不同於杜特萊因的最初推測。尾巴的九節[[尾椎]]沒有癒合跡象,但每節尾椎非常短。雙翼骨頭缺乏第五[[指骨]]。班尼特根據翼膜痕跡,指出蛙嘴龍的翼膜連接至腳踝,因此雙翼短而寬廣。班尼特也重新研究正模標本,假設頜部骨頭的突出部是毛的附著處,蛙嘴龍生前的口鼻部具有數根短鬃毛。 根據杜特萊因的原始研究,蛙嘴龍的雙翼長,是種行動迅速的飛行動物,可用迅速飛行突襲捕捉獵物,類似現代[[夜鷹科]]。班尼特根據新標本,提出蛙嘴龍的雙翼較短,加上其尾巴短,蛙嘴龍其實是飛行速度緩慢的動物。蛙嘴龍的眼睛大,適合測量與獵物之間的距離,加上其翼部關節有高度靈活性,班尼特推測蛙嘴龍是慢速捕捉獵物的飛行動物。 在1937年,Oskar Kuhn將蛙嘴龍歸類於[[蛙嘴龍科]]。在近年翼龍類的分類學研究,蛙嘴龍科包含蛙嘴龍、[[蛙頜翼龍]]、[[樹翼龍]]、[[熱河翼龍]]等屬。 ==大眾文化== 蛙嘴龍出現於[[英國]]的電視節目《[[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的第二集。在節目中,蛙嘴龍被描述成與[[梁龍]]有互惠共生關係,牠們以梁龍皮膚上的寄生[[昆蟲]]為食。這個假設的互生關係非常類似現代的[[鳳頭卡拉鷹]]。蛙嘴龍也出現在《與恐龍共舞》的特別節目《[[異特龍之謎]]》(''The Ballad of Big Al'')。 蛙嘴龍也出現在[[英國獨立電視台]]的科幻節目《[[遠古入侵]]》(''Primeval'')第五集。在節目中,蛙嘴龍被錯誤描述成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8500萬年前,生態習性類似飛行的[[食人魚]],並擁有驚人的嗅覺,可在數百呎外偵測到血的氣味。一群蛙嘴龍在數分鐘內將一個屍體的肉塊迅速剝下、吞食完畢。但上述行為屬於節目的編排、推論,實際上蛙嘴龍可能是食蟲動物,類似現代[[蟆口鴟]]<ref name="Framestore">{{cite web | last = Milne | first = Mike | url = http://www.framestore-cfc.com/television/primeval/index.html | title = Primeval sees Framestore CFC's Creatures Leap into the 21st Century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5021249/http://www.framestore-cfc.com/television/primeval/index.html | archivedate = 2007-03-15 }}</ref>。在《遠古入侵》第五季的第五集,蛙嘴龍再度出現。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蛙嘴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