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42.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行军司马 的原始碼
←
行军司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行军司马'' [[File:T01228f8a7c97aef92e.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8%A1%8C%E5%86%9B%E5%8F%B8%E9%A9%AC&src=tab_baike&correct=%E8%A1%8C%E5%86%9B%E5%8F%B8%E9%A9%AC&ancestor=list&cmsid=a9d6f8d8e9ad9da12ddfb05a5bb2d8e8&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6802ddbf34203aff6237e76c4938c586&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古代官名。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 ,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行军司马 || 上司|| [[行军统帅]]、[[节度使]] |- | 性质 ||官职 || 同僚|| [[行军长史]]、节度副使 |} == 沿革 == 北周时设立行军司马一职,为行军统帅(行军元帅、行军总管)的主要佐属之一,参与谋议,协统戎务。 唐朝中后期,原先临时性差遣性质的行军统帅制度,逐渐演变为固定常设性质的节镇制度,在节度使下也设立了行军司马一职,作为节度使府的主要参佐之一。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暂时裁撤 ,晚唐复置。 隋、唐沿置,多由中央任命文士出任。为行军统帅的左膀右臂,兵不满五千者则省置 。 == 职权 == 行军司马事繁任重,"弼戎政,掌武事。居常习搜狩之礼,有役申战阵之法。凡军之攻,战之备,列于器械者,辨其贤良。凡军之材,食之用,颁于卒乘者,均其赐予。既协理军政戎务,练甲兵,修军备,预军机,掌军法,也掌管军资粮饷的分配合其军书契之要,比其军符籍之伍,赏罚得议,号令得闻,三军以之,声气行之哉。虽主武,盖文之职也" 。而唐朝后期,由于节度使的职权扩大,总揽辖区内的军民财政,作为重要佐属的行军司马,其职权也涉及到地方行政管理 。 == 选任 == 行军司马本属幕职,无品级,多以文士出任(如韩愈),挂御史台御史和尚书省郎官衔,后又扩展到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秘书监、大理寺少卿等。其选任,或由节帅辟用,事后报朝廷批准,或由朝廷直接授任,以前者居多。 == 设立疑义 == 据《[[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载,"(司马)昭自将大军从帝幸长安,以诸王公皆在邺,乃以山涛为行军司马。"胡三省注"行军司马之号始此" 认为这是行军司马一职的开始。然而查得《晋书·列传第十三》"(山涛)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司马昭)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可见原文是"以本官行军司马",即让山涛以本官(大将军从事中郎)身份行"军司马"(同为大将军佐属)之事,而非"行军司马"。"行军"二字置于"司马"之前,应当跟北周起至隋唐的行军统帅制度紧密相关。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512308635717692.html?fr=iks&word=%D0%D0%BE%FC%CB%BE%C2%ED&ie=gbk 古代行军司马等于现在什么官?]</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行军司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