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46.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行走南襄城(韩永强) 的原始碼
←
行走南襄城(韩永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行走南襄城'''<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615234/pexels-photo-1261523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行走南襄城》'''是[[中国]]当代作家韩永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行走南襄城=== 初冬的南襄城有几分羞涩的样子。沮水迢遥而来,傍着南襄城清亮亮地唱着歌谣,白鹳优雅地扇动着[[翅膀]],为沮水画出一个个灵动的倒影,鱼儿也不时跳出水面,似乎要故意撩拨一下那些优雅的白鹳,轻风扫过来扫过去,有微微的凉却并不刺骨。一切都在活跃着,只有南襄城有几分羞涩地静默着。 我们一行人在南襄城的遗址上有些随意,甚至有点儿轻狂地行走着嬉戏着,有的肆无忌惮地拔起那些萝卜,把那些青的、白的、红的萝卜皮剥掉,咔嚓嚓地咀嚼起来,一边咽着甜津津的萝卜汁儿,一边大声叫着好。其实,这些萝卜,是这个季节南襄城孕育的孩子,面对我们这群快乐的人,南襄城依然羞涩着,似乎得道成仙,宠辱不惊。 历史的天空中,若隐若现地回荡着这样的旋律: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南襄城啊南襄城,真是一直这样羞涩而隐忍着的吗?南襄城的原住民会告诉我们,在一场暴雨过后,那些生长庄稼的土地上,会突然出现十分罕见的东西,虽然锈迹斑斑,但分明是青铜的材质。那些青铜的构造品有刀,有箭镞,有戈,有矛,有鼎,有罐,有尊。又一次,也许是不甘心南襄城的“低调”,沮水突然暴怒,以摧枯拉朽之势,让南襄城的土地成片崩塌。一个硕大的青铜疙瘩骨碌碌滚了出来,有认识的人说,这是过去的铜钱结成的疙瘩呀!有人就推测,有这么多的铜钱可以结成疙瘩,这个地方在过去肯定十分富庶。南襄城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掀开了一角,更多的人开始瞩目这个藏在远安山中的小盆地,开始研究这块安静的土地下隐藏的秘密。 就在沮水撩开南襄城神秘面纱之后,一大批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安静得太久远了的南襄城。考古学家同作家们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他们用犀利的目光选准一个点,然后埋下头去泥土里去寻找答案。在考古专家们的发掘中,沉默的泥土开始说话了:南襄城地处沮河中上游,是战国至汉代沮河流域楚国早期重要文化遗址,是偏居[[荆山]]深处的[[楚国]]早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楚国在沮河流域的早期都城和荆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王巍先生在认真研究了南襄城出土的相关文物和田野发掘报告之后指出,南襄城遗址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样的权威结论,无疑把南襄城遗址的历史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王巍先生的结论只是一个定位,南襄城的地下深埋的历史信息也许会让更多的人震惊。到目前为止,南襄城发掘定位的遗址仅为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27万平方米。已经发掘出的北城垣和东城垣残长只有213米,这些城垣的建筑规格却非常高大上。虽然都是夯土建筑,但是城垣的底部最宽的有21米,最窄也有11米,最高的有1.9米,城外还有护城河沟。 在那个时代,有了这样的城墙,还有谁可以逾越呢?因此,城里的人可以安心制造他们的奢侈品。居住不仅有了房屋,房屋顶上还有了筒瓦和板瓦;器皿有了灰陶和红陶;工具有了纺轮;器皿装饰的图案有了粗绳纹和方格纹,水井也是陶制的,玉器也出现了,青铜的兵器和生活用品更是种类繁多,完全可以称得上豪华气派。如果可以假设,把南襄城考古发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还会有怎样的震撼力呢?因此,[[国务院]]就在2013年5月3日将它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是有了南襄城,偏居荆山深处的远安才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居民才可以在农耕文明中占得了先机。以南襄城为中心的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农民们让倒下来的树长出一只只极有肉感的“[[木耳]]”;把废弃了的树木粉碎并“点种”,让那些变成碎屑的木头撑开一柄柄风姿绰约的“伞”。他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把那些遍地生长的腊菜焯一下,变成食客流着眼泪鼻涕也不愿丢下筷子的“冲菜”。南襄城的后代们,在那块黑土地上,把水稻种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瓦仓米”、“荷花米”。在丹霞山上,培育出了久负盛名的“远安茶”,连茶圣[[陆羽]]也在《[[茶经]]》“八之出·山南道”开篇提到。那些蠕动着的蚕宝宝,在南襄城的后代手里变成了“垭丝”,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那些丰收的玉米和高粱,被他们酿成了亮晶晶的楚派黄酒,不仅传承了楚酒的荣光,更为那些勤劳的楚国后裔们提供了创造后享受的琼浆…… 初冬,行走在今天的[[南襄城]],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安详。袅袅升起的炊烟里,已经有了年猪肉绵软而醇厚的芳香。农家屋檐下,挂着腊鱼、腊鸡以及香肠等诱人的美味,既喻示着农家对新年的期待,也饱含着农家生活的殷实和恬静。农民们看到我们在南襄城遗址上走过,纷纷围了过来,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他们知道的南襄城,希望我们能把他们的南襄城向更多的人推介,让更多的人到南襄城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兴许还会从那些土地上捡到陶片或者箭镞,甚至还有更大的发现也不是不可能。听着这些七嘴八舌的说道,我们很清楚地感受到,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已经深深意识到南襄城对于他们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资源。其实,考古专家们对南襄城有着比农民们更多的期待,他们想弄清楚南襄城的遗址范围究竟有多大,这座久远的城池究竟有着怎样的布局,遗址的文化内涵究竟会向今人讲述怎样的故事,它的兴盛和衰亡究竟会向历史表达怎样的奥秘? 南襄城的遗址上,在[[初冬]]的静默中,葳蕤着郁郁菁菁的[[萝卜]],让这块厚重的土地显得有几分羞涩。或许有一天,我们随手拔起一个萝卜,萝卜下面就会带出一个惊世的秘密。 在南襄城的土地上,完全有这个可能。它只是在等待一个“偶遇”,等待一个与它有过前世今生约定的人。 那么,我们不妨有空就去南襄城走走,兴许南襄城等的就是你。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韩永强,一位钟情于长江三峡山水民俗风情和行走于三峡历史进程中人物命运写作的作者。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行走南襄城(韩永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