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10.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表寒里热 的原始碼
←
表寒里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表寒里热证</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puchedu.cn%2Fuploads%2F3%2F26%2F1239356679%2F2182316208.jpg&refer=http%3A%2F%2Fimg.puchedu.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435219&t=11a2e1efed084e42e79a500d555de01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912924.html 来自蒲城教育文学网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表寒里热证 类别; 中医病名 又称; 寒包火 表现; 外寒内热 病因病机; 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辨证要点== 因外感风寒,故寒热无汗,肢节烦痛,鼻塞身重,苔簿脉浮。内有蕴热,热鼓于上,则见心烦口渴咽痛;邪热郁闭于肺,肺气失宣而见咳嗽气急、痰黄粘稠;热结于下,则尿黄便秘。苔黄脉数均为里热之象。 ==临床表现==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剂== 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药== 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常见证型== 表寒重里热轻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表寒轻里热重 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 表寒里热同重 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舌微红。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预防调护'''==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合理调配饮食,均衡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味,食宜清淡,宜适当多食新鲜菜蔬及水果,平时多饮白开水,或浓淡适宜的茶水,不酗酒,不熬夜。<ref>[https://www.yixue.com/%E8%A1%A8%E5%AF%92%E9%87%8C%E7%83%AD%E8%AF%81 表寒里热证],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98 各部生理]]
返回「
表寒里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