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袁晓园 的原始碼
←
袁晓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袁晓园</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bfeaaccb/9dcf5ec68b6674ba_s.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mbook.kongfz.com/2678/307214154/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yuan xiao yuan </big>''' |- | align= light|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1901-2003),[[常州武进]]人。袁晓园先生名闻天下,不是因为她四妹袁静,写了一部《[[新儿女英雄传]]》;更不是因为她三妹的女儿是琼瑶。而是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身翰苑之家,工诗词,善书画,一生颇多传奇。青年时代她冲破封建家庭樊篱,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七十年代她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八十年代,她放弃美国国籍,别子还乡;在文字改革上她提出汉字现代方案,创立“袁氏拼音方案”。<ref>[https://www.sohu.com/a/447367539_464586 现代的杰出女性袁晓园先生,精美书法作品欣赏,手笔大气书艺超凡_中国字,搜狐网] </ref> ==个人履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901年,袁晓园出生于江苏常州。1926年,袁晓园与林风眠先生一起举办画展,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国民书画家汇传]]》一书中,即有她的大名。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袁晓园在赴法国留学,并结交了当时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伧之子叶南。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任厦门税务局副局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税务官]]。 <p style="text-indent:2em;">1945年任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是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任驻法武官的叶南奉调回国,任国防二厅厅长,她也同归。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她当选为“[[国大代表]]”。 <p style="text-indent:2em;">1985年,袁晓园放弃美国国籍回北京定居,创袁氏拼音汉字字母。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3月下旬,袁晓园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百岁爱国老人袁晓圆书画展]]”。 <p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11月17日下午2时50分在南京安详辞世,享年一百零二岁。送别仪式于11月24日上午10点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近日前往吊唁的生前好友络绎不绝。<ref>[https://news.sina.com.cn/o/2003-11-21/17481163880s.shtml 中国首位女外交官袁晓园先生在南京辞世 享年102岁,新浪] </ref> ==个人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p style="text-indent:2em;">少年时期 袁晓园1901年阴历五月初十出生于当地翰苑之家,为家中长女,幼名荔官。其曾祖父袁绩懋为道光27年一甲进士第二名,曾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曾祖母左锡璇亦是一位文学才女,曾外祖父曾咏是清朝翰林,历任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知县、江西省吉安府知府,祖父袁学昌为光绪5年举人,历任安徽省滁州府全椒县知县、湖南提法使;祖母曾懿为清末著名女中医暨女诗人;二伯父袁励准为末代翰林,做过宣统皇帝的老师;其父袁励衡更是民国初有名的银行家,主持当年的交通银行。由上述家庭成员可知:袁晓园的家庭乃是一累世书香、仕宦子弟之门第,可说是一个诗礼传家的家庭。 <p style="text-indent:2em;">身为名门闺秀的袁晓园三岁吟诗,四岁习画,初见才女端倪。然而在这个封建宗族世袭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只要识几个字就行了,对于学问则应敬而远之。所以家里只为两个弟弟请了私塾先生。 <p style="text-indent:2em;">或许是天生叛逆性格使然,袁晓园性格爽朗,酷爱读书且才气逼人,偏偏不喜欢独守闺房与“[[女红]]”为伴,却偷偷地跑进书房做了私塾先生的旁听生。大概也正因为她是个旁听生的缘故。她学得比两个弟弟更认真也显得更优秀。弟弟们贪玩逃课,她还常常扮演“小助教”的角色,将先生的讲义再传授给弟弟。一来二去的温故知新,袁晓园不仅练就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写出一手隽秀的好字,而且赢得了弟妹的佩服和信赖。在她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妹妹也从小学会女儿当自强,以后也极具出色。三妹袁行恕之女琼瑶是有名的高产小说家;四妹袁静则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几代热血青年。回忆这段时光,袁老幽默地自称为“揩油学生”。 辛亥革命爆发。通过那些来家里的客人那里,她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影响许多热血青年的“[[五四运动]]”。透过闺房也深深影响了她。深深庭院、名门淑女再也束缚不住袁晓园那颗年轻驿动的心。她正式向全家发表了自己的誓言:“你们已经关了我十八年,我要投身革命,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父母深知这位聪明女儿的叛逆性格,<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一次破例了。当父亲问她去向何,袁晓园毫不犹豫的回答:“南方是革命的起源地,我要去南方。”也正是父母的开恩,这一次,才铸就女儿坎坷传奇的人生。 <p style="text-indent:2em;">冲破了家庭的囹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毕竟是漫漫长路,当初的豪迈,当初的冲动不禁使远走的袁晓园有些手足无措了。深知没有文凭之苦的她为了一纸文凭,只身赴上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投奔到刘海粟的艺术学校。然而,艺术不是她追求的目标,她要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两个月后,她毅然退学,来到当时激进的南京。 <p style="text-indent:2em;">正值国民政府成立不久,百废待举,需要大批新派人才。袁晓园报名参加中文秘书的应征,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被录用为农矿厅厅长何玉书的中文秘书,大家闺秀的她第一次步入政坛。这期间,袁晓园不但工作出色,而且还继续习字练画,参加各种书画艺术的展览,且博得书画界许多著名人士的赞许。 <p style="text-indent:2em;">出国留学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不甘就此平凡作一名没有独立个性女秘书的袁晓园再次作出决定———出国留学。也许机遇总是偏向勤奋和怀有大志的人,正遗憾未能尽显才华的时候,难得的机遇再次飘然而至。1930年,机关工作人员高鲁被派往日内瓦任公使。袁晓园立即找到高鲁自荐担任其秘书,希望一同出国但无钱无势无资历无文凭空有抱负和理想的袁晓园当即遭到拒绝。从小养成锲而不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袁晓园便整天去泡磨高鲁,几番求情,几番表白。高鲁不禁被眼前这位女孩子的执著打动了,同意带她出国,但费用自理。袁晓园赶紧卖掉所有首饰。 <p style="text-indent:2em;">迎着希望的曙光,袁晓园终于挤上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开始了追求真理、知识的漫漫人生路。在满是腥臭鱼虾味的四等舱内,在35天的航行过程中,她硬是克服了翻江倒海式的眩晕,自学速成“法语”。当船抵马塞港时,她已经能用法语进行对话了。连一向不轻易赞人的高鲁也连声“佩服,佩服”。 <p style="text-indent:2em;">也正是在这艘海轮上,晓园邂逅了相伴一生的人———叶南。虽然以后晓园坦然承认叶南并非是她梦想中志同道合的爱人,可是他们的相识却也不乏许多浪漫色彩。 <p style="text-indent:2em;">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的女人几乎是“稀有动物”。加之袁晓园又是才貌出众的大家闺秀,自然也就颇引人注意。当时海轮上有一大批黄埔军校派往欧洲留学的学生。因此,也就不免频频“围攻”袁晓园。就在这时,一位潇洒俊逸的年轻人,自告奋勇走近她,充当了护花使者的角色。晓园外出时,他提伞拿包,一步不离跟着她;晓园呕吐时,他提茶送水,陪护守候着。害得无法接近晓园的那帮学生想寻找机会揍他。他就是当时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伧之子叶南。就这样,在35天的航行中为日后的百年好合缔下了一段奇缘。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未到日内瓦,在法国马塞便告别叶南下了船,以后她便在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痴情的叶南苦苦的追求着晓园,但心怀大志不想过早嫁人再次陷入家庭束缚的晓园,自然不愿答应叶南的追求。为了躲避,晓园搬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在那儿留学的弟弟住在一起。一天晚上,晓园正在屋里看书,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晓园打开门一看,却是满脸是血的叶南。原来,不知从哪里获得晓园在比利时的消息和地址的他,为了早点见到晓园,便千里迢迢骑摩托车来看晓园。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法国留学的日日夜夜,晓园生活十分拮据。家内不给她一分资助,她也不愿接受叶南的支援,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晓园只好靠给大使馆抄写文件赚钱谋生。如果说经济上的困扰,总有一股执著求学的信念在支撑着她,那么偶然间得知母亲仙逝的消息后,这位坚强、执著、一片丹心为祖国的女孩再也抑制不住浓浓的乡愁,两行清泪为母流,伤心至极的她毅然归国。 <p style="text-indent:2em;">归国后投奔蒋光鼐 <p style="text-indent:2em;">归国后,当时,蒋光鼐、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在福建独立,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袁晓园欣然投奔。正四处寻求人才的蒋光鼐喜出望外,当即委任她为厦门市营业税务局副局长。上任不久,她父亲的许多老友纷纷要求辞去银行的工作要来她这儿“做税的事情”。纳闷不解的晓园便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税是个肥缺,最可以攒钱的,漏洞也多。”听完这话的晓园当即严词拒绝说:“我在这里搞税,就是为了堵塞税的漏洞,不干净的人是不能做税的事情的。”她不但不答应,还针对税务局的弊端,制定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使税务局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当时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的范文务对她倍加赏识,盛赞她是革命的女性。 但是,她也砸了那些靠税发财人的饭碗,那些人恨死了晓园,处处刁难她。最后,女税务官从政一年后自动辞职离开了税务局。 <p style="text-indent:2em;">再次留学法国 <p style="text-indent:2em;">她再次留学法国,寻求真理。这一次,她攻读的是国际关系学。一年半后,她回到外交部待了6个月便被委派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任副领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p style="text-indent:2em;">为抗战奔走呼吁、开展募捐 此时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反侵略战争,袁晓园不遗余力地为抗战奔走呼吁,说服华侨开展募捐。然而,华侨捐资购买的军火却多次被当地政府无理扣留,袁晓园为此数次与英国驻印政府交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印度期间主管侨民教育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在印期间主管侨民教育。一天,袁晓园去一老华侨家,见墙上挂着一根鞭子,便问何用?老华侨回答说:“我鞭策不好好学习汉文,不讲汉语的儿孙。华侨不学汉文,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炎黄子孙。”老华侨的一番话,不仅深深打动了晓园的爱国热情,也促使她对汉文化的研究,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教汉文。她力排众议,开办中文班,自编浅显易懂的汉字教材,亲自教华侨中文。当地一些老华侨还记得她当年教学中文的情景。 袁晓园在领事馆任职6年,叶南被委任到法国当武官。虽然不舍放弃外交官的晓园,经不住叶南一再劝说,只得随叶南到战后法国就任。在法国,袁晓园受到戴高乐将军的亲切接见,并曾被邀请与戴高乐将军一同步入凯旋门。 <p style="text-indent:2em;">奉调回国被选为“国大代表”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叶南奉调回国,任国防部二厅厅长。袁晓园也被选为“国大代表”。这时,袁晓园在与妹妹袁静的接触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逐渐由了解到佩服,在国民党反共高潮日益嚣张时,叶袁两人联名给国民党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痛陈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腐败无能,大声疾呼国共合作实现中国统一。 <p style="text-indent:2em;">因一封公开信被蒋介石开除党籍 <p style="text-indent:2em;">这封公开信无疑是一发重磅炸弹,也触及了蒋介石的痛处。蒋介石气急败坏地以“附匪有据”的罪名,开除叶袁两人党籍,并通缉二人。 蒋介石这一卑劣手段,无疑促成了叶袁夫妇彻底与国民党决裂。他们在发表脱离国民党之后,取道香港,去了[[美国]]。 <p style="text-indent:2em;">定居美国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定居美国后,以厚实的中文基础,流利的英、法、阿拉伯语,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联合国秘书处,专事向联合国赠送礼品的国家和地区撰写答谢。“我记得,有一次新加坡赠送给联合国一尊‘[[和平之神]]’塑像,总部让我用中文致答谢词,其中的一句话是‘愿全世界人民在没有战争的宁静环境中愉快而和平地生活。’受到联合国许多高级官员的称赞。”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的多年语言文字工作经历,也给予了她更多的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当时,她同美、法、俄、西班牙四种语言的工作人员同时担任翻译,就凭着一部字典,一支笔和脑子里装进去的几千个汉字,从来没有翻译不出来的时候。“但是,也有人议论我们中国汉字太复杂,一个字就是一个音,不像外文26个字母好记好读。”每逢这时袁晓园总反驳他们说:“中国汉字学起来是先难后易,而外文却是先易后难,而且语法变化很大,难记难懂……”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虽然极力的在联合国维护汉字的尊严,但她也深知中国汉字笔划多,一字一音,确实难认。要成为国际通用文字,必须要进行改革,实现汉字现代化。于是,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心对汉字的研究改革上去。几十年的艰难摸索,袁晓园终于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 这是一种新型方块字,为此她誉为“现代仓颉”。在对汉字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归纳后,她提炼出108个拼音中文字母,分为基本公音、基本母音和混声合音等。所用字母,都是基本汉字的部件。运用公母形声组合原理,使学习的人都能做到“见字就能读,会说即会写”。她曾用这个方案在北京和内蒙古的几所小学和幼儿园试验过,达到“见字能读,会说即写”的程度。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这一语言文字的改革,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推崇。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袁晓园作为美籍华人第一个申请率团访华,受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周总理还托人将“袁氏拼音方案”推荐在6所大学试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未能在全国推广。然而,她提倡“识繁写简”,以便于中外交流和祖国统一的主张得到普遍的认可。 <p style="text-indent:2em;">中美关系的大门敞开后,也促进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每年的广交会,叶南偕晓园都要参加。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的袁晓园便积极推行促进中美关系交往的工作。她还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撰写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文章,为中美文化牵线搭桥。这些文章,如今都收在袁晓园自编、赵朴初题名的《[[晓园作品选]]》一书中。 <p style="text-indent:2em;">恢复中国籍 <p style="text-indent:2em;">一次次的归国,强烈爱国热情终于促成了她13年前放弃美籍,别子还乡的决定。当她到美国驻华大使馆,想咨询如何退美籍时,对方的文化参赞惊讶地说:“你已经是美国籍了,还来。”晓园认真说,“这一回我是来退你们美国籍的,我要恢复中国籍,做个中国人。”这位参赞耸耸肩不解地说:“别的人都询问如何做美国人,而你却是退美国籍做中国人,你是第一人。”当人问她这个决定出于什么心态时,袁老说:“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强盛,我就不要求回去了,只因为中国现在没有美国强盛,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和美国一样强大。”1985年,带着半个世纪风尘,带着一颗赤子的心,袁晓园毅然离夫别子,放弃美国优越环境,只身回到祖国,并定居[[北京]]。 <p style="text-indent:2em;">创办医院和刊物 <p style="text-indent:2em;">归国后的袁晓园,连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民革中央监委、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及6所大学的名誉教授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p style="text-indent:2em;">她变卖了自己的财产积极捐助祖国的公益事业,创办了“[[晓园中医院]]”,开辟的国际友谊林,如今已成为各国首脑和来宾栽种友谊树的纪念胜地。根据她的提议和捐助,泰山山顶恢复了著名的秦文泰山石刻古迹。 <p style="text-indent:2em;">回国后,她将积蓄6万美元悉数捐出了。为了完成自己爱国心愿,她不顾年老到处去宣讲爱祖国、爱汉字文化。支持她的许多人劝她说:“您岁数大了,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而她却认真地说:“大家都认为60岁是该退休的年龄,而我认为却是生命的开始,现在正是我生命的壮年……”但她更多的还是不改爱祖国汉字文化的初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倾心创办《[[汉语杂志]]》,一时成为研究汉字文化权威杂志。但令她遗憾的是,《[[汉语杂志]]》交给一个副理事主办后,谁料他一改袁老推行汉文化研究改革的初衷,以赢利为目的,违背了袁晓园先前办刊的宗旨。杂志水平下降,而他从中捞取很多办刊经费,杂志最近被迫停办。这位副理事害怕袁老追查,与其妻却办了移民的手续,去了加拿大。就是此人曾是一个穷学生,正是在袁老的帮助下才发展到今天。提及此事,这位百岁老人便深感痛心。 <p style="text-indent:2em;">南京是袁老的第二故乡,回国后曾10次来这里探访。当她听说南京有家周婷婷聋童康复中心,成功培养5名聋童的消息后,十分高兴,连夜题词“东方神话”、“爱满人间”书赠康复中心。第二天上午,还亲往6楼的康复中心探望,并接受康复中心的顾问聘书。 <p style="text-indent:2em;">成立“袁晓园爱国文化基金会” <p style="text-indent:2em;">袁老为了实现推行汉字文化改革的心愿,在南京成立“袁晓园爱国文化基金会”来继承发展她未竟的事业,让有志研究汉字文化的青年得到援助,让一些失学儿童重新回到课堂。 <p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11月17日下午2:50,传奇女子袁晓园在20多位晚辈的挽留呼唤中,安详地告别她那探索追求的传奇人生,享年102岁。2个多月前,袁老身体尚健,每天下午还会写写书法,会会客。但后来肺部感染,控制不住,心肾衰竭,辞别人世。11月18日国家有关部门派员来宁,与其家属共商成立治丧委员会事宜。 ==作品特点==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的诗词清新明洁,情真意切,得易安女史之风韵;其书法,无论小楷或擘窠大书,均隽逸洒脱,雅秀可观;其画作以山水为主,苍润浑厚,具传统功力。老人诗书画相互辉映,表现出这位世纪老人的满腔爱国情怀和艺术青春活力。 ==人物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的作品以骨为质,骨法用笔为主。强调关系的表现,注重形象感与形式感在笔法中的高度统一。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作画过程中,凝神聚气,把精神能量倾注到笔锋,在心理力量的支撑下,神经冲力由臂传达到手,使笔活起来,随着观察的伸入,表现的需要而灵活运转,使作画的过程充<p style="text-indent:2em;">满生机与活力。 <p style="text-indent:2em;">袁晓园追求的是水墨画产生的文化根源。她的作品在精神上习惯于把世界看成是富于艺术气息、充满灵性的世界,倾向于把宇宙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灵性化的,是动态的、变化的,这就养育了中国画的精神条件。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外交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袁晓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