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112.1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裡冷部落 的原始碼
←
裡冷部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裡冷部落'''<br><img src="https://www.imvr.net/archive/hotel/470/vr_897_.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mvr.net/hotel.php?id=470 圖片來自IMVR還景網]</small> |} '''裡冷部落'''(Lilang)為[[台灣]][[臺中市|台中市]]一個[[泰雅族]]部落,現今已成地名。 裡冷是由泰雅語諧音中文,意為「從深山裡來的人」,村人的祖先來自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紅香部落的金那濟群,大約民前四年先遷徙到今瑞岩部落對岸的布布爾溪上游,五年後,因為日警的勢力從大甲溪推進到台中和平與仁愛兩鄉交界的稜線,亦即白姑大山一帶,整個部落暴露在日警之監視範圍內,才在日警勸誘下,翻過白姑山脈,在已經有同社族親居住的久良栖社下游的大甲溪與裡冷溪合流處,建立新的部落至今。<ref>[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9&TA_No=8&T_ID=238部落介紹],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ref> ==地理位置== 裡冷部落在[[中部橫貫公路]]26公里處,是位於[[和平區 (台灣)|和平區]]博愛里臨近[[谷關]],地處大甲溪與[[裡冷溪]]交會處,是一塊[[沖積扇]]。有[[裡冷橋]]橫跨[[大甲溪]],外觀呈紅色鋼拱橋,是裡冷的地標。 裡冷坐擁谷關七雄群山踞傲,大甲溪、裡冷溪豐沛水文資源,有極佳的發展潛力,裡冷林道、四壯士五夜松、七重天瀑布、裡冷溪畔、唐馬丹山等多條難度不一的登山步道,每條步道在不同的季節、氣候、晨昏,都有各種精采的風貌;大甲溪、裡冷溪的幽然溪谷貫穿其中,氣候舒適宜人,極適合發展為樂活養生的旅遊地點,921地震後,因地層錯位的關係,自裡冷溪畔湧出碳酸氫鈉、鐵泉、鹽泉等三股不同泉質的泉水,堪與師將地震視為「駱駝起身」,泉水是大地給的禮物,而駱駝載滿了禮物,即將起身前進的象徵。<ref>[https://www.imvr.net/hotel.php?id=470 關於我們],IMVR還景網,</ref> ==居民== 泰雅族居民不超過500人,以務農為主,農產有:柑、橙、桃、梨、李等季節性水果,在各個季節接替產出。主要信仰為[[真耶穌教會]]。 ==自然環境== 裡冷地區較晚開發,尚保有原始的自然生態,林相、動植物種類極為豐富,隨處可見二葉松、五葉松、香楠、雅楠、山麻黃等多種原生植物,蟲、鳥、蛙、蝶等更是不勝枚舉,是許多生態觀察、攝影者的天堂。 ==觀光景點== 下列觀光景點都是以中橫公路為主線,串聯各風景名勝,公路至[[谷關]]止中斷。 裡冷溪終年水流穩定,且部分溪岸與路面接近,夏日常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戲水,近年來更在裡冷溪畔挖掘到溫泉,有業者計劃在溪畔開發溫泉渡假會館,配合和平區公所申請松鶴裡冷休閒農業區的設立,未來觀光休憩的潛力極大。 ===境內景點=== *[[裡冷林道]] *[[七重天瀑布]] *東卯山 *谷野會館 *唐麻丹山登山口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裡冷部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