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98.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伯利亞山雀 的原始碼
←
西伯利亞山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西伯利亞山雀001.jpg | thumb | 300px | '''西伯利亞山雀''' <br> [https://kknews.cc/photography/x5noqeq.html 原圖鏈接] ]] '''西伯利亞山雀''',[[山雀]]的体羽大多以灰褐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林业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对象,国内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是体型比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区常见鸟类之一,在山间林区数量较平原地区的种类及数量均多。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均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 ==简介== 西伯利亚山雀 Siberian Tit,[[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cinctus,雀形目(Passeriformes)山雀科(Paridae)山雀属(Parus)鸟类,形小,活跃,栖於林地或庭园。最著名的是大山雀(Parus major),见於[[欧洲]]、西北非和[[亚洲]](直到[[爪哇]]附近);长14公分(5.5吋);白面黑头;西部亚种的下体黄色,东方亚种的微白或淡黄,都有一条黑色中线。在北美,titmouse一词仅指四个有冠的种。其中最著名的是簇山雀(P. bicolor),长17公分(6.5吋),淡蓝灰色,两胁粉红褐色。黑顶山雀(P. atricapillus,参阅北美山雀〔chickadee〕条)遍布北美。tit一词主要用于旧大陆,在新大陆山雀科鸟类称为titmouse或chickadee。tit一词亦用於一些合成词中,指形似山雀或行为似山雀的鸟类,如[[雀鶥]](tit-babbler)、[[雀霸鶲]](tit-tyrant)及[[鷦雀鶥]](wrentit)。 ==形态== 体小(13厘米)的山雀。特征为头顶、颈背及上背烟褐色,余部似浅色的褐头山雀。 [[虹膜]]<ref>{{cite web|url=http://www.baiven.com/q/18/218/177973.html |title=西伯利亚山雀的简介、地理分布、生活习性|date=2016-07-22|work=百問中文}}</ref>-褐色;嘴-近黑;脚-深灰。 叫声:多变的chik-chik-chik叫声,鸣声为重复的psiup声及似昆虫的振翅声。 ==种群分布== [[阿拉斯加]]、[[斯堪]的[[纳维亚]]北部、俄罗斯北部至西伯利亚东部及南至阿尔泰山和[[蒙古]]北部。 在中国的分布情况:David、Oustalet(1877)及Shaw(寿振黄)(1936)曾报道本种作为留鸟分别见于中国内蒙古及河北,此后再无报道,因此在中国的状况仍不详。可能为稀有冬候鸟,也可能早先的报道是对褐头山雀或桑加山雀的误认。 ==生活习性== 夜晚可处于半冬眠状态,停栖于树洞中,其特殊的羽干使体羽长时间蓬起以保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西伯利亞山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