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25.1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夏文 的原始碼
←
西夏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西夏文.jpeg|有框|右|<big>西夏文</big>[http://p4.itc.cn/images01/20200813/dabec6f795844c9ba646d77a8f11e84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12868452_12009173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西夏文'''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于书写西夏语。该文字是由[[西夏]]统治者李元昊命野利仁荣所创制,其后又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ref>[https://www.sohu.com/a/229868451_100041005 此文字汉字基础上创造,后成死亡文字,清末前数百年几乎无人能识] ,搜狐,2018-04-28 </ref>。此后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语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历史== 西夏文字的创立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相传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国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费时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又称蕃书或蕃文,目前总计共于6000余字。其结构多仿[[汉字]],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用点、横、竖、撇、拐、钩等组字,多斜笔,无竖钩。独体字较少,由2个字甚至3、4个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数。其中又大多属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一些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组成,类似拼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极少。其书体有楷、行、草、篆,分别用于[[雕刻]]、手写和金石。 西夏文字创制后即尊为西夏国字,下令推行,用于书写各种文书诰牒,应用范围甚广。西夏国灭亡后,西夏文仍在继续使用。到了元代时(公元1227年)另称河西字,且其文化并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明初时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经卷,到了[[明朝]]中叶,还有人以西夏文刻于经幢。此时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500多年。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清朝]][[嘉庆]]甲子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游大云寺,发现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订其为西夏文,当时无人能辨识。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Deveria)也考订此碑为西夏文<ref>[http://www.huaxia.com/qqla/lbyl/wh/2007/02/219028.html 西夏文发现始末],华夏经纬,2007-2-16 </ref>。 1932年中国学者[[罗福成]]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1962年发现于[[河北]]保定韩庄村、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胜幢被认为是现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献。 2010年起,[[宁夏国家税务局|宁夏国税局]]的机打发票左上角都印有内容为西夏文“宁夏国税”字样的防伪标识。 ==视频== ===<center> 西夏文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三分钟教你西夏文</center> <center>{{#iDisplay:x0831ojm6iz|560|390|qq}}</center> <center>全世界只有不到十个人看得懂西夏文</center> <center>{{#iDisplay:j0541wdrz5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西夏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