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4.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观城镇 的原始碼
←
观城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观城镇'''隶属于山东聊城市莘县,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县境西南部,距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县城45千米,地处两省(山东、河南)两市(聊城市、濮阳市)四县(莘县、范县、清丰、南乐)交界处,南与中原油田相邻,东距京九铁路40公里,西距106国道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面积65.37平方公里,总人口36774人(2017),耕地5.6万亩。 范(县)安(阳)公路、临(清)观(城)公路,莘(县)濮(阳)公路过境,东靠徒骇河,西有东池干渠。名胜古迹有野猪林。<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观城镇] </ref> ==观城由来== 夏代,此地为古观国,亦称观扈。夏代第一个世袭帝王名启,启的第三个儿子武观被封于观地。地名中有"观"字,封的王名中又有"观"字,故后来建县时便离不开"观"字。 因武观曾以观扈为根据地反叛,故汉初建县时定名为"畔观县",畔和叛统一。 王莽篡朝后,因其本身是个叛臣,故最怕说叛字,便下令将畔观县改称"观治县"。 隋代对县名进行清理,决定既不用"畔"字,也不用"治"字,只采用一个来历已久的"观"字,成为"观城县"。 ==历史沿革== 1949年平原省成立,观城县隶属平原省濮阳专区,为平原省濮阳专区观城县第一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3年8月属观朝县,为观朝县第四区。 1956年划归范县,为范县观城区。 1964年划归莘县为莘县观城区。 1971年成立莘县观城公社。 1984年置观城镇。 1997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观城东街、观城东关、观城北街、观城南街、观城西街、林庄、武庙、后山谷、秦村、大柳树、五楼屯、贾李、黄堂、文山谷、刘山谷、辛山谷、李山谷、前韩楼、后韩楼、西韩楼、后黄固屯、小王庄、焦村、远庙、蝗虫庙、孟秋寺、吴坑、西场、小屯、桥下、王沟、三里庄、周路、于沟、东马沟、西马沟、原岳赵、吕村、大吕海、高园、岳东、岳西、红庙、前朱庙、后朱庙、郭海、古井、前郭、后郭、太平街、张排、李排、徐排53个村委会。 '''观城县志''' 观城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与[[樱桃园镇]]为邻,东北与[[王庄集镇]]搭界,南面与[[大张家镇]]为邻,西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三代之前,天下分为九州,观城一带属兖州之域,时名斟观。夏代,夏启三子武观封于斟观,并更名为"斟观"。商代称观国,周代称观津。春秋时期,观属卫国。战国时期,观邑先后为赵国、魏国属地。秦代,观邑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汉初,实行郡县制,观地始建县,称畔观县,王莽时改称观治县,东汉时更名为卫公国,为周后裔姬常的封地。晋代称卫县,南北朝时称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改称观城县,属武阳郡,观地建县至今已2200年,观城县之名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历史沿革] </ref> ==观城景点== '''月河春澜''' 据旧志载,月河在观城县城东南隅,称河,实为池。城内别无明水,只此一处,故人重之。此池形状如月,大可百亩,池中水长年不竭。每逢春雨初霁,池中不涨,澄清如镜。春风起处,浪起涟漪。池周多年生柳树,婆娑树影,映着一池春水,景色十分宜人,故"月河春澜"被列为一景。今之观城东南仍有一大坑,想既月河遗迹。坑中原有一井,井上又碑,传说大禹治水锁绞处。据旧志载,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初,大风刮倒了石碑。其夏大水,曹州、兖州、东昌皆受灾,后有民谣"倒了碑,砸了观,淹了九州十八县",这一记载把神话传说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使这一景点有了神话色彩。 '''金堤夕照''' 金堤即紫金堤。此堤始筑于秦代,因其西起河南孟县的紫金山,故名"紫金堤",简称"金堤"有固若金汤和重要、宝贵之意。民间有秦始皇跑马修堤的传说,故此堤又名为"秦堤"、"秦皇堤"。还有写作"秦黄堤",大概源于"秦始皇南修大堤挡黄水"的说法。早期的金堤自今之观城所在地穿过,朝东北方向伸展,然后折而向北,成为莘县阳谷的分界线。五代时期周显德三年(公元965年),自滑县向东北修堤,将马陵堤与子路堤接连起来,直到阳谷的张秋镇,俗称"新金堤",后简称"金堤"。此后,原金堤渐废弃,农民取土种田,堤坡渐趋平缓,但至今堤的残形仍断续存在,清晰可辨。今之观城西街地势高于他处数尺,据说旧金堤遗迹。登高远眺,旧堤如龙伏地,蜿蜒而行。堤下染上一抹橘红,与堤下水光相映,亦成一景。 '''龙潭涌浪''' 据旧志载,古龙潭在观城东南十三里,马陵堤之北,大不满十亩,水却极深,难测其底,故以潭相称。大雨时,田野之水皆流入潭,潭满则顺堤流,最后注入范县的竹口坡。天旱时,潭水亦不枯竭。据民间传说,潭中有河神,掌一方旱涝,天旱时来求雨,常有灵应。数亩之潭,想以不会有什么大浪可观,说"龙潭涌浪",夸大之词而已。此潭清初尚存,后渐被淤浅,最终变为洼地。 '''马颊分流''' 据观城旧志载,马颊河在观城东八里,即禹疏九河之一。此说不确。多种史料显示,不论古马颊河还是今马颊河,均不流经观境。旧志中所说马颊河,实为沙河。沙河有四角池(今山东聊城市莘县古云镇东池、西池附近)发源北流,过夏家沟,经观城东,汇入南乐来水后,流入朝城县境,然后折向东北入莘县,由莘县县城东北,经阳谷界流入聊城境。沙河的流向,与今徒骇河基本一致,估计沙河是今徒骇河的前身。古代文人论事喜欢上挂下联,不论有没有渊源,均好张冠李戴地弄出个渊源来。此处的"马颊河"即是一例。沙河流经观城时,有马家沟、夏家沟等支流汇入,干支分明,故又有"马颊河分流"之说。 '''窦氏青冢''' 据旧志载,观城南八里处有窦冢,今已无迹可寻。关于此墓来历,旧志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父少翁曾在观城南一水潭垂钓,不慎落水而死。窦氏之子景帝即位后,命人填筑大坟葬其外祖父,是为窦冢。史书载,窦皇后祖籍观津县。观城西虽曾有过观津地名,但不是县。真正的观津县在今河北省武邑县。观城既非窦皇后祖籍,当然不可能有窦父的坟墓。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北魏曾任冀州刺史的窦瑾,卫国(今观城)人,死后葬于此地。此说颇为可信。窦瑾,字道瑜,少以文学知名,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秘书监、散骑常侍、殿中都官尚书、冀州刺史等职,封毗陵公,官声甚佳。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公元454年)遭诽谤被杀,死后葬于祖籍。顺理成章。后人将其墓列为桑梓一景,亦属情理之中。 '''灵公鹤池''' 即旧志中所说的四角池,沙河即以此池为源头。史载,春秋时期,魏懿公喜养鹤,民间献鹤者皆有重赏,所养之鹤皆有品位,享俸禄。懿公出游时,常以车载鹤行于前,号曰:"鹤将军"。后北狄入侵,懿公急令召兵,百姓说:"鹤既食俸禄,又号将军,何不令其御敌?"懿公方悔悟,但为时已晚,终至全军覆没,懿公被杀。当时卫都帝丘(今濮阳西南),观地属卫,卫懿公曾在今古云一代修池养鹤,池名四角池。今东池、西池村名皆与此有关,八景中说"灵公鹤池",实应为"懿公鹤池"。灵公在位比懿公晚130多年,旧志记述有误。 '''东郊牧笛''' 此景纯属凑数之词。据旧志记载,观城东系一片草地林莽,人烟稀少,十分荒凉。至宋代仍有参天古树,树林幽深,人迹罕至,时有野猪出没,人称"野猪林"。传说《水浒传》中描写的鲁智深救林冲之野猪林即此地,有树有草,又近城郭,自然是好牧场,故常有牧童来此放牛。牧童无事,多以竹笛自娱。草地开阔,树林茂密,笛声响起,更显悠扬,天气晴和时可闻数里,文人闻声触景,极易生情,于是"东郊牧笛"便成了一景,被收入县志。 '''西寺晚钟''' 西寺指显庆寺,寺址在今孟秋寺村。孟秋寺原名为"西营村",在观城西约4里处。显庆寺建于明崇祯年间。寺内有钟,撞击时声闻数里。观城县城偏西,每逢钟声响起,县城内亦清晰可闻,颇有仙韵,"西寺晚钟"遂成一景。至于西营村为何改名孟秋寺,显庆寺何时拆毁,志书不载,亦无传说。 '''观城县为何无北门''' 县皆有城,城皆有门,此乃古之惯例。城门多寡,各县不一,但最为四,即东南西北各一门。还有的县城有六门、八门,多者竟达十二门。观城乃古县城,最小应四门。实际情况是,观城旧城有东、南、西三门,独缺北门。为何有此奇特现象,众说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观与罐同音,罐子不能没底。有了北门,就成漏底子的罐子,盛不住水,是不吉之兆,故建城者不留北门。还有一说,观城无北门系来源于"郭威建都观城"的传说。观城北部有一个几十亩大的土台,土台南有与城门相似的筒子。老年人说,土台子就影子 威的金銮殿故址。大筒子就是午朝门,午朝门正对山东观城南门,观城如果建北门,正与郭威的金銮殿相对,小小县城,岂敢与皇帝銮殿坑衡,于是观城便不建北门。 以上皆为传说,近查史书,方知观城无北门之事确与郭威有关。 郭威,即五代时的周太祖,尧山(今河北隆尧)人。本姓常,后随母改嫁郭氏,改姓郭。郭威自幼家贫,蓬首垢面,状如野雀,人称郭雀儿。后汉时,郭威为邺都留守,乾佑四年(公元951年)代后汉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年号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在位三年崩,庙号太祖。郭威养子姓柴名荣,随继帝位,改元显德,在位六年崩,端号世宗。柴荣之四子宗训方七岁,即帝位,在位八个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黄帝,建国号宋。宗训被降封为郑王,史称恭王。周太祖郭威曾为大名节度使,死后葬于观城北。因处战乱年代,怕人盗掘,郭威墓地上并无建筑,故后人不知。许多年后筑城时掘出,方知就里。但城已基本建成,不便迁移,只好省建北门,以免冒犯周太祖在天之灵,对此事,清道光十九年所修之《山东观城县志》有记载曰:"后周郭雀墓,周太祖郭威,世传子雀是也。行炙大名节度使,其墓在县北城下,至方候筑城掘出,知其敌。"正史无此记载,事实真伪,尚待考证。 '''野猪林''' 位于观城东5公里,郭海村北一带。古时观城一带丘陵遍布,沟壑纵横,树林丛生。观城东部一带,东邻大沙河,南望马陵道,林深似海,遮天蔽日,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人们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后来,猎手纷纷进入林中捕猎,为捕猎方便,人们在林中造屋定居,后繁衍成村,取名为"野猪林村"。林间有草地,树下有落叶,因此常有牧童来此放牧,"东郊牧笛"成为"观城八景"之一。 《水浒》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这样描写野猪林:"林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时照,惟有冤魂不断愁。"太尉高俅在白虎节堂设计陷害林冲,判林冲刺配沧州,又买通押役董超、薛霸,阴谋要在经过野猪林时将林冲杀害。不料林冲好友鲁智深早有预料,他一路暗中保护,于紧急关头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野猪林也因此成为林冲、鲁智深结下生死之谊的象征,而鲁智深的义举也使地处偏壤的野猪林家喻户晓。 1958年,野猪林树木被砍伐殆尽,林中住户分别迁至邻村山东范县朱庙、马沟等村,野猪林村从此不复存在。为保存家乡古迹,范县台属联谊会会长赵德亮之父、祖籍山东聊城市莘县朝城南街的台胞赵宪廷先生慷慨捐资,于1992年在观城焦村前的野猪林遗址立石碑一座。观城镇发动邻村广植树木,现已郁郁葱葱,初显野猪林风貌。 '''琉璃井''' 在聊城市莘县观城镇古井村,位于镇东南约六、七华里处。该村原名琉璃井,1982年改为古井村。清代《山东观城县志》中对此井有专条记载:"琉璃井,县东七里,形色苍黄,类琉璃,投块激之,如谷应,古井也。"古井位于村东部,井口由石板拼至而成,井壁为青砖所砌,井壁上结满状如琉璃的无规则疙瘩,硬如石,滑如镜,一直延伸至水中,故称其为"琉璃井"。此井之水特别旺盛,逢到旱年,其他水井皆干涸见底,惟独此井水量不减,井水也特别甘洌清爽,人皆以为神异,故常有来井台烧香上供者。每逢筲桶击水或砖石落入,井里会长久回响着铜钟般的嗡嗡声。近几年来,随着井泉的开采和地下水位的下降,井水已干涸见底,且越淤越浅,于是人们用两块石头将井口盖住,以保存这一奇特古迹。 '''碱坑''' 位于观城城区北街西侧的一个水潭。因其水质含碱而得名。此水潭颇为奇异,一池绿水如镜,看上去深不见底,水的颜色一年四季呈深绿色,伸手其中颇为滑润,周围居民皆来潭边洗衣洗头,无须使用肥皂便可洗涤干净。或许因其水碱度太高,水中亦不见鱼虾、青蛙之类。此潭上个世纪远近闻名。潭水为何绿色,为何富含碱性,未经考证,不得而知。 ==经济== 观城镇系山东省鲁西食用菌生产重镇,共有双孢菇棚7000余个,食用菌种植面积152万平方米,年产量6000余吨。各种蔬菜棚3000余个,建有占地260余亩的山东省高科技林果示范园1处,形成了山东省最大的美国甜杏生产基地,陆地凯特杏1000亩,凯特杏大棚100年,育有欧洲金太阳杏、新世纪红丰杏、美国甜油桃、澳大利亚李子等国内外优质苗木10万余棵,占地120亩的综合性蔬菜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 近来年,聊城市观城镇宽松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民营经济政策,使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山东省圣鼎特钢有限公司,山东省爱乐电子工艺制品公司、聊城市格菱生物饲料公司、聊城市金龙酒厂、山东省野猪林酒厂,山东省西凤酒厂,山东省蓝天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拥有广阔的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名单。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观城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