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67.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论语·子路 的原始碼
←
论语·子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论语·子路</big> ''' |- | [[File:C37a1b7760500de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lbkTkKIKmbELjb8TkKILmrELjboImLkElbcTkKIKmrELjbkImTbxFE4ElKJ6wu981qR7zOM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KVeRFUTiLEAElKJPxuRPxuQG0OV%2FzPsGwOVF_-779961388&query=%E8%AE%BA%E8%AF%AD%C2%B7%E5%AD%90%E8%B7%AF_0 原图链接][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c37a1b7760500de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论语·子路'''==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本篇引语'''== 论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详细解析'''== 解析一 '''【原文】''' 13·1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②。曰:“无倦。” 【注释】 ①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 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②益:请求增加一些。 ③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①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②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 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原文】'''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①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②奚(xī):什么。 ③正名:正名分。 ④迂:迂腐。 ⑤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⑥中:得当。 ⑦苟:苟且,马马虎虎。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 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 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 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评析】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 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 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 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 “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 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子路性格'''== 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 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 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 又,子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 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 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总之,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 《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 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 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 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 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 =='''对待老师方面'''== 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 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 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 《论语·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 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 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 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欲至卫国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不可,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 对孔子的这一“失节”举动,子路极为反感,当面质问孔子,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是为了得君行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老天一定会厌弃我!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见的。 <ref>[https://baike.sogou.com/v72492147.htm?fromTitle=%E8%AE%BA%E8%AF%AD%C2%B7%E5%AD%90%E8%B7%AF 论语·子路],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12-2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100 哲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论语·子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