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5.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译制片 的原始碼
←
译制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译制片'''<b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419c0fbd157c4f409a33dd04f48249db.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AF%91%E5%88%B6%E7%89%87&step_word=&hs=0&pn=37&spn=0&di=72642396784951296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509520439%2C1893302636&os=2277748640%2C1505237242&simid=3485693435%2C420709511&adpicid=0&lpn=0&ln=1164&fr=&fmq=170228289866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131%2F419c0fbd157c4f409a33dd04f48249db.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8lllmacd_mcabbn&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xLDMsMiw1LDYsNCw3LDgsOQ%3D%3D&lid=11409077351870610374 圖片來自百度图库 ]</small> |} '''译制片'''最早叫“翻版片”,又叫“翻译片”。广义的译制片就是指将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以该种语言配音混录或叠加字幕后的影片。狭义的译制片单纯指的是配音混录后的影片。配音译制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真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拷贝。将本国影片从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译成另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的影片,也称译制片。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 || 译制片 || '''别 名'''||翻译片||'''起源名'''||翻版片 |- |'''诞生时间''' || 1948年1月8日 || '''代表作品'''||《一舞难忘》||'''制作单位'''||上海电影译制厂<br>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等 |- |} ==历史背景== === 简介 === 译制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的路程。从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灯小字幕和“译意风”在现场讲剧情,再到真正的译制片出现,观众逐渐习惯外国明星嘴里讲着流利的中国话,而如今又似乎越来越流行看“原声片”,中国的译制片在这个过程中写就了它兴衰更替的历史,也抛出了一个问题:人们还需要它吗? === 诞生 ===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戏院公映了由20多个华侨译配的意大利影片《一舞难忘》。这是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电影。1948年9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翻版组,开创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河。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影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的出现。 [[袁乃晨]]回忆当时的情形,“一开始也不叫译制片,就找了个俄文翻译来翻译文本,等到配音时才发现不对,怎么人家一句我们却要三句,以为是翻译错了,找来翻译一看,没翻译错啊,那时才知道原来配音不能光意思对,还要注意字、词、句的转换。第二次配音,这回一行一行是对上了,可这嘴型又对不上了,才知道这译制工作还要考虑[[苏联]]他们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嘴型的起合,第三次配音时就注意哪里发出这段词的闭合音。还要作出修改,就比如说乌拉是万岁的意思,可我们冲锋不喊万岁啊,就改成冲啊。不知从何时期开始叫做译制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中东北味十足的配音虽有些滑稽可笑,但却与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很符合,让观众感到亲切。该片的译制导演袁乃晨被称为“中国译制片之父”,片中的几位配音演员也因此走上译制片的道路,成为新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奠基人。 《普通一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人员。仅1949年下半年,他们就接连完成了另两部苏联电影的译制,即《俄国问题》和《伟大的转折》。次年的产量更令人咋舌,多达31部。 从译制片《普通一兵》诞生到1965年,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达到了775部。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前苏联革命题材的译制片,而这些影片中,许多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 === 发展 === 就在《普通一兵》译制的那年冬天,上海电影制片厂派出翻译片组到东北学习经验,队长就是后来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陈叙一,其被称为“中国译制片的奠基人” 1950年2月开始准备译制苏联影片,1950年3月,上影厂翻译片组译制的第一部作品《小英雄》完成(后译为《团的儿子》)。并决定在六一节放映给全国的孩子。只有四个专业的[[配音演员]],三女一男,也是第一个由女生来配音男角色,配音导演又抽来高博等三名临时配音演员入组。同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改成的放映间,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装的录音棚,诞生了中国日后最负盛名的译制片基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片开始有了“南腔北调”的差别。如果说《普通一兵》、《小英雄》这两部对苏联影片的译制工作仅仅是实验性质,那么从那时之后,在上海、东北的译制工作就迈入了“快车道”。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上影厂翻译片组制作出了《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 繁华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渴求和一批爱岗敬业、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 《[[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堪称珠联璧合的配音,将法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让这部在欧美原本非常普通的影片成为中国影迷心中的爱情经典;《[[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让这个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童话成为许多影迷的最爱;《叶塞尼亚》中李梓的一句“喂,当兵的……”让美丽泼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人迷上了童自荣;《简·爱》让邱岳峰所演绎的罗切斯特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所有中文“代言人”的不二人选;群星荟萃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一演再演,成为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精彩绝伦的对白,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影片,那些或轻柔娇媚、或阳刚洒脱的声音,作为经典永远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史册上。 === 问题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坦尼克号]]》、《[[珍珠港]]》、《[[蜘蛛侠]]》、《[[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 译制片依然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打开那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口。据统计,2006年译制片与原声片的比例约为10:1,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大片中,译制片仍是绝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贝。 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外语学习的普及和流行,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淡出,以及市场化环境下译制作品质量的下降,译制片似乎渐渐被纳入了“怀旧”的范畴。 “活着,还是不活?”这句《王子复仇记》的经典对白,是2006年4月中国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的主题,也是人们近来关于译制片讨论的核心,正反双方都有一箩筐理由和论据。关于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未来究竟怎样,或许不仅仅取决于译制片工作者的勤勉努力,更将取决于我们--大众的选择。 == 分类 == === 原声本国语言字幕 === 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也是为了能最快得让观众看到国外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的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这只是一种最快速最基本的选择。但对于无法体会外语文化的人来说,看了这种译制片实际上并不等于真正看懂了电影,只是了解而已。 === 原声本国语言解说 === 这种译制片可能基本上没有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在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著名旅美华裔演员卢燕就曾经在上海做过这样的译意风小姐。因此这个要求很高,存在时间也很短,目前已经淘汰。 === 原声本国语言配音 === 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就属于这种范围。 === 无原声音轨本国语言配音 === 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了,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但是要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在声音上做到相同,这就是最难得了。这就是我国的配音演员基本都是演员出身的原因,不过近年来,也开始专门培养配音演员了。 ==作品== === 概述 === 曾经有这样一些电影画面:瘦弱单薄的简·爱终于靠在了失明的罗切斯特先生肩头;面对一屋子嫌疑犯,客轮上的波洛探长终于说出:凶手是你,杰吉小姐!指挥家在水气蒸腾的浴室里一边绕圈一边哼着“鸳鸯茶,鸳鸯品”;敢死队里的乌合之众叫着“头儿”;甜美的茜茜公主清新活泼而又高贵典雅…… 那时,谁没有花一毛钱看过电影,或者至少,没有抱着“匣子”在百无聊赖的午后听过录音剪辑?那些单调的岁月因为那些带点欧式腔调的中国话而生动起来。这些电影有着典雅的气质、轻松幽默或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彩的台词,今天转头再看的时候,就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或者翻开泛黄的相册,遥远的记忆在一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 简·爱 === 《简·爱》是不能不提的经典。它在国外有很多个版本,引进到国内并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的这一版并不是最好的。但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无可替代:“你哭了?”“没有。”“眼泪顺着睫毛落下来了。” “还没有结婚?这可不太好,简,你长得不美,这你就不能太挑剔。可也怪,怎么没人向你求婚?”……“哦……那么早晚有个傻瓜会找到你。”“但愿这样。有个傻瓜早已找过我了。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 邱岳峰的声音是低沉沙哑的,许多圈内人士都认为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好。然而,他在同行和观众眼中已经被奉为神明--他就是外表潇洒、内心痛苦、性格多变的罗切斯特,而他也可以是灵活幽默地与警察周旋的小偷(《警察与小偷》)、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梦想者(《白夜》)、良心未泯的杀手(《凡尔杜先生》)、死在红军爱人枪口下的白军中尉(《第四十一》)、帅气的美猴王(《大闹天宫》),还有《大独裁者》、《巴黎圣母院》、《孤星血泪》中身份不同的各个角色。 “他配的任何一个角色都能让你服气,就认为他配小偷就是小偷,他配绅士就是绅士。”跟邱岳峰对过戏的同事赵慎之这么说。陈丹青曾写道:“当我在美国看到《简·爱》和《凡尔杜先生》,那原版的真声听来竟像是假的,我无助地想念邱岳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词中发生‘重听’”。 === 尼罗河上的惨案 === 《[[尼罗河上的惨案]]》被誉为明星云集、班底强劲的剧目之一。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句话的小角色,也会有专人“代言”。苏秀配音的黄色小说家奥特波恩太太,刘广宁配音的杀人犯杰吉,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而滔滔不绝用大段的台词分析案情的毕克(波洛探长)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机敏镇定的探长,声音浑厚得令人安心,语气又虚虚实实,张弛有度,将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情条分缕析,语言有声有色,观众跟随着他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真相。 说起毕克,不能不提的另一部片子是《追捕》。这部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并未产生太大轰动的影片在我国却能风靡一时,毕克功不可没。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因为有了毕克的演绎而更加入木三分,以至于80年代高仓健访问中国时,还特意与毕克会面;1999年出品的《铁道员》,高仓健还曾打算请毕克配音,只是因为毕克的身体欠佳而作罢。 不论是配《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还是《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毕克都是那样风流倜傥;而在《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里,他又是那样冷峻、凝重。尚华曾经说:“他的感情是即兴的,现场抓来,分寸感准确,感情又饱满,这是他的功力,没办法,学不来的。” === 虎口脱险 === 如果说邱岳峰的符号是罗切斯特,毕克的代表作是波洛和杜丘的话,那么《虎口脱险》则成就了尚华和于鼎。恐怕看过《虎口脱险》的人没有不被吵吵闹闹的指挥家和油漆匠逗得哈哈大笑的。略带神经质的乐队指挥出场的那场戏语速飞快,配这部戏的时候,尚华的血压一度升高到180,晚上睡觉都在回忆指挥的面部表情,想象他的情绪。而于鼎则是慢功出细活,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出众,也算不上伶牙俐齿,配过的配角不计其数,但主角却屈指可数。尚华跟他配戏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地陪着,等到他慢慢把台词捋顺,才投入情绪。尚华说,一次录戏,于鼎说完,音效师就用力拍一下桌子。反复排练,于鼎自己却总也不满意,直到音效师忍无可忍地说:“我手都拍肿了!” 于鼎的代表作还有《英俊少年》里的卡尔、《大篷车》里的莫汉,尚华的代表作还有《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里的魔鬼胡安,《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黄毛”,《追捕》里阴险的长冈了介。 ==制作单位== ===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 ===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成立于1955年,现名为“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长影是我国译制片的诞生地,前身东北电影公司翻版组,译制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之后又诞生了上千部优秀译制电影和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舞台生涯》(美国) 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舞台生涯》(美国)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永恒的爱情》([[巴基斯坦]])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妈妈的生日》(日本) 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神秘的黄玫瑰》([[罗马尼亚]])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金牌》 ([[菲律宾]]) 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浪花之恋》(日本) 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弗兰西丝》(美国)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 上海电影译制厂 ===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由近十家电影厂改组成为一个联合企业性质的公司。后经过多次改制,组建成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好的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基地。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初创期的翻译片组,设在江西路福州路的汉弥尔登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基本成员只有组长陈叙一和翻译陈涓、杨范;译制导演周彦、寇嘉弼;演员姚念贻、张同凝、陈松筠、邱岳峰以及录音师、放映员十余人。 当译制片这朵艺术奇葩正待艳丽怒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摧残了文艺的百花园,译制片这朵小花自然难以逃脱凋谢的厄运。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侥幸的是上译人有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从事着译制片的创作。《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影片系列,被译制成了中文。《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也悄悄地被演绎成中文。墨西哥的《叶塞尼亚》(1977年)、意大利的《佐罗》(童自荣配佐罗、假总督)、法国的《黑郁金香》(一开始译作黑马丁花,但因欧洲对郁金香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故译作黑郁金香。童自荣配兄弟俩)、法国的《虎口脱险》、美国的《爱德华大夫》等各国的优秀影片译成中文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追捕》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安重根击毙伊腾博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啊!野麦岭》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国家利益》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胜利大逃亡》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黑郁金香》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译制片奖 《斯巴达克斯》获1986、1987年优秀译制片奖 《谜中之谜》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靡菲斯特》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随心所欲》获1989-1990年优秀译制片奖 《追寻铁证》获1991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国际女郎》获1993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亡命天涯》获199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真实的谎言》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5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失落的世界》获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7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诺丁山》获第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9优秀译制片奖 《哈利·波特与密室》获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2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爱有天意》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3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翻译风波》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惊涛大冒险》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5-2006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功夫熊猫》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7-200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 八一电影制片厂 === [[八一电影制片]]厂目前是我国唯一译制电影制作的事业单位。1954年,八一厂为配合部队作战、训练以及科研需要,开始译制以前苏联为主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科研片,到目前共译制了140余部。 1969年,八一厂开始译制外国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译制了内部参考片《翠堤春晓》、《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阿福》、《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30余部(以上部分影片未发行)。 1994年开始,是八一厂译制片的辉煌时期,共译制了40部外国故事片,译制质量逐步提高。影响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星球大战前传:希斯的反击》、《国家宝藏》、《漫长的婚约》、《小战象》、《加勒比海盗1-4》、《误入歧途》、《光荣岁月》、《女王》、《舞女纯情》、《火线战将》、《黑客帝国2、3》、《纳尼亚传奇1-3》、《飞行者》等片。 八一厂译制片获奖的有: 《阿甘正传》1996年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 《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珍珠港》2002年获第八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 《[[烈火雄心]]》获十一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提名。 ===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片部门 === 从1973年开始创作译制影片,成为中国译制片制作四大厂之一,曾译制了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影片,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南斯拉夫 1973年、《山村女教师》、《小火车站》越南 1973年、《玛丽娅》墨西哥、《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 1977年、《大象音乐会》苏联 1977年等片。 2012年成立北京电影译制厂 ,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制片制作部门。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 === 由于成立中影集团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名存实亡,因此中影集团在2003年在北洗厂成立了译制中心,2004年译制的《亚瑟王》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十一届)优秀译制片奖。 2011年随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洗印分公司译制中心也挂牌成立了。 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中影译制中心近年来得到中影公司分配的大量外国大片的译制任务。 ==相关节目== 电影频道为纪念中国电影译制片65周年,于2014年12月31日晚22:00播出讲述中国电影译制之路的专题片《永恒的魅力》 《影视公开课2021》 第30集 译制电影的黄金岁月<ref>[http://www.centv.cn/p/436432.html 第30集 译制电影的黄金岁月]中国教育电视台</ref> ==视频== <center>'''【影视科普】翻译腔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的发音为何那么奇怪?'''</center> <center>{{#iDisplay://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541096819&bvid=BV1Ei4y1G7nr&cid=203938487&p=1 |480|360|tt}}</center><br> <center>'''【译制片配音】《乱世佳人》·斯嘉丽'''</center> <center>{{#iDisplay://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345949382&bvid=BV12d4y1M7G7&cid=842706236&p=1 |480|360|tt}}</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译制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