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4.1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谋攻篇 的原始碼
←
谋攻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孙子兵法 '''<b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1/b9def0578e574c959f40b7d398991df4_th.jpg" width="350"></center><small>[http://mt.sohu.com/20170731/n504857259.shtml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ref>[http://www.sohu.com/a/121054649_510247 李世民对哪部兵书说,天下兵书,无出其右者] ,搜狐,2016-12-08</ref>。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1349714023_507300670010073kj.html 这座古墓不仅出土了宝书《孙子兵法》,还出土五本鲜为人知的奇书],新浪网,2018-04-08</ref>。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三篇《[[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48b00b5a15.aspx 艺文志第十],古诗文网</ref>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ref>[http://www.sohu.com/a/299016419_120043313 《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搜狐,2019-03-04</ref>。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武传]]》 [[File:作战篇03.jpg|400px|缩略图|右|<big>作战篇</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4664970764&di=186b4e3cd4a57fc0f90c1dcdd38f7074&imgtype=0&src=http%3A%2F%2Fp.cdn.sohu.com%2Fd750efec%2Fea9344745e23991e19f50ebecf4e8f32.jpeg 原图链接][https://ss.sohu.com/infonews/article/6339509789998972928 来自搜狐资讯 的图片]]] ==成书过程==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吴光即位后,[[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ref>[http://www.sohu.com/a/256560508_100266464 伍子胥推荐孙武,吴王为何看到兵法才见孙武] ,搜狐,2018-09-27 </ref>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403/11276.html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出自哪个时期],趣历史,2014-03-18</ref>。 ==后世影响==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ref>[http://www.guoxuedashi.com/b/4/142079/ 孙子兵法的历史影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世界],国学大师</ref> [[日本]]著名兵法史学者[[佐藤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儿。这一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佐藤推测很可能是这几位百济兵法家把中国兵法(当然包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他的证据是,在57年之后成书的《[[日本书纪]]》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这样的话,这与《[[孙子兵法·计]]》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巧合,是因为该书的编纂者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已熟知《孙子兵法》上的话,所以用这些话来描述神武天王时代的战法。佐藤的推断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70多年,而且可能由此改写该书传入日本的路径,即:《孙子兵法》不是借扁舟[[孤帆]]之力,从中国大陆循海路直达日本,而是先传入[[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代的[[朝鲜半岛]],然后才由百济兵法家们传入日本的。 其实,不管《孙子兵法》是由谁传入日本的,大家一致公认[[吉备真备]]和百济兵法家们在历史上都为中日兵学的交流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吉备真备在日本开创了注释、研究《孙子兵法》的传统,也使得同样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兵法学界在宏扬《[[孙子]]》精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元10世纪,当年亲耳聆听吉备授课的土师宿弥关成的后世子孙大江匡房对朝廷秘藏的《孙子兵法》加以整理。其后历代兵家将帅都有人对它情有独钟。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平时就很尊敬孙武这位无法见面的老师,他的案头总是放着一部《孙子兵法》,他的军旗上则绣着“风林火山”4个大字,象征着《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战斗精神。兵法家北条氏长、山鹿素行、吉田松阴等人,也都有颇具独特见解的研究著作问世。据统计,从16世纪以来,日本的各种《孙子兵法》注本不下一百六七十种。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对它国的兵法著作有如此长时间的研究热情,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这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人——[[约瑟夫·J·阿米欧]]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提起这个名字,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的官吏文人恐怕大都觉得茫然,但要说起他的中文名字——[[钱德明]](别名钱遵道),知道的人还真不少。原来,这位1718年出生于法国土伦的耶稣会士,1750年奉派来华,第二年就被打算结交几个西洋朋友的[[乾隆]]皇帝召进京城,此后一直受到清朝的礼遇。而这个[[钱德明]]在东方古都北京一住就是43年,这期间除了传教以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国文化上面。他学会了满文、汉文,把中国的[[历史]]、语言、儒学、音乐、医药等各方面的知识介绍到法国去,引起法国乃至欧洲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有价值的译介工作是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时代的大臣M·贝尔东的委托,翻译的6部中国古代兵书。钱德明靠着自己在满汉语文上的深厚功底,根据一部《[[武经七书]]》的满文手抄本,并对照汉文兵书开始了翻译工作。1772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出版了这套名为《[[中国军事艺术]]》的兵学丛书,其中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书的法译本一问世,就引起法国公众的重视,《[[法国精神]]》等文学刊物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评论者甚至说,他在《孙子兵法》里看到了西方名将和军事著作家色诺芬、波利比尤斯和萨克斯笔下所表现的“那一伟大艺术的全部真理”,建议将这一“杰作”作为“那些有志于统领我国军队的人和普通军官的教材”。 大清帝国驻法公使论《(孙子兵法)在法国的历史》[[廖世功]](1877年~1955年)号叙畴,[[上海]]嘉定人,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留学于法国政治科学院,获学士学位,回国后考授法政科举人,历任学部主事、北洋洋务局帮办、欧洲留学生监督、驻法国[[巴黎]]总领事、兼驻[[比利时]]公使、中国驻国际联盟首席代表,同时负责德意志在华侨民遣返工作。 有趣的是[[廖世公]]所著的《[[中国为世界文化之源]]》这部著作中提到,就连咤叱欧洲的法国名将[[拿破仑]]也读过《孙子兵法》。廖氏曾担任过驻法公使,在法国政界、军界有许多朋友,他的说法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从拿破仑个人的身世看,他于1779年进入位于[[香槟]]的布列纳军校攻读炮兵专业,1784年进入巴黎皇家军事学校深造,次年毕业。而18世纪80年代的头几年,恰好《孙子兵法》法文译本多次被刊物刊登,引起公众的瞩目。在拿破仑入巴黎军校深造的前两年,尼昂出版公司经法国国王特许,将《孙子兵法》作为一套有关中国的丛书的第七卷再次出版了。照常理推断,求学期间酷爱读书,曾大量阅读过世界各国军事、历史和法律书籍的拿破仑受当时巴黎社会上一度盛行的“孙子热”的影响,浏览过《孙子兵法》并不是不可能的。 ------ ===对《孙子兵法》的重视=== 《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书,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成功的法宝,商界必备实战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 ===《孙子兵法》的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 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 鲁文化把“仁”与“礼”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晋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视“仁”与“礼”的。 齐文化上述两个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孙武]]讲“仁”,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①杜牧注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②杜牧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孙武生活于有尚武精神传统的齐文化环境中,他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他并不是不要“仁”,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孙子兵法·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即体现了“仁”的思想。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因此,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即两国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更具有齐文化的特色。 ----- ===《孙子兵法》的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人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名家点评== 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言:“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明朝茅元仪认为《孙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确、讲的最好的。 美国[[尼克松]]写的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其中就引用了好多有关孙子的语录。 日本逢屋千村说《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义者,是不战主义。 [[孙中山]]曾说过:“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郭泰纳夫]]评价:孙子确实可以算是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学家。 ==著名版本== *简本,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十一家注本,1961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武经本,如,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西夏文《孙子兵法》,藏于宁夏档案馆。 *《[[太平御览]]》本。 *《[[杜氏通典]]》本。 *法兰西语翻译版本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中文名:钱德明,别名钱遵道),《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后,又有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把《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曹操的《孙子略解》为《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 *[[欧阳修]]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 *宋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十家指[[曹操]]、[[李荃]]、[[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魏武帝注孙子]]》。 ==视频== ===<center>孙子兵法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孙子兵法》-讲解</center> <center>{{#iDisplay:n062483ft35|560|390|qq}}</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Category:860 東方文學總論]] [[Category:592 兵法;作戰法]]
返回「
谋攻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