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96.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谏诤 的原始碼
←
谏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谏诤</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db06f01aec39409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328548375939514882/ 来自 今日头条网 的图片]</small> |} '''<big>谏诤</big>''' 指[[直言]] 规劝,使人[[改正]] [[过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谏诤 <ref>[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99fdb43ac999fdb/ 谏诤是什么意思|谏诤的解释是什么]</ref> 外文名称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拼音 jiàn zhèng 出自 《礼记.曲礼》 释义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信息==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诤,其本字争) jiàn 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自此谏诤路绝,贤豪解体。--《东周列国志》 谏诤章第+五 【章旨】 这一章讲的是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由于曾子提问,特别发挥了谏诤的重要性。 【原文】 曾子日:"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译文】 曾子听孔子讲过了各种孝道,就是没有讲到父亲有了过错应该怎样办.所以问道:"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您的教诲,我都有所领悟。但我还想再冒昧地问一下.为人子的只 要不违背父亲的命令.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能算孝子了吗?" 【原文】 子日:"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词语解释== '''谏诤之种类''' 礼:谏有五,讽谏为上。 《礼记.曲礼》: 【经文】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东汉郑玄注云:为夺美也。显,明也,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 【经文】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东汉郑玄注云:逃,去也。君臣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谏争之时机''' 《论语.子张第十九》: 【经文】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注云:则以为厉己也,释文出厉字,云:郑读为赖。王曰:厉犹病也。 【经文】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则以为谤己也高丽本也作矣 宋邢昺疏云: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案:使下,指君子信而后劳其民。事上,指信而后谏。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於民,然后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音纵)欲崇侈,妄加困病於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於君,待君信己,而后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音渎,怨恨)於己也。 ==词语故事== 唐孔颖达(孔颖达,孔子后裔,秦王李世民之十八学士之一)疏云:案:庄二十四年(春秋经鲁庄公二十四年),曹羁出奔陈,公羊传云: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何休云:谏有五,一曰讽谏者,案:定十二年公羊传云:孔子以季氏之强,谓季孙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孙闻之,堕费邑,是讽谏也。何休又云:二曰顺谏,曹羁是也,即上谏曹君,无以戎敌,三谏不从,遂出奔陈,所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是顺谏也。何休又云:三曰直谏,子家驹是也,案:昭二十五年公羊传云:昭公将弑季氏,子家驹谏曰:诸侯僭於天子,大夫僭於诸侯,久矣,是不辟(音避)君僭而言之,是直谏也。何休又云:四曰争谏,子反请归是也,案:宣十五年公羊云:楚庄王围宋,子反华元乘堙相对语,华元谓子反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子反谓华元:吾军有七日之粮。子反劝楚王赦宋而归,楚王不可,子反频谏,不听,乃引师去,楚王亦归,是争谏也。何休又云:五曰赣谏(赣音戆,戆音杠,戆谏,鲁莽、冒失、愚蠢),百里子蹇叔子是也,案:僖三十三年公羊云:秦穆公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穆公,不从,百里子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是赣谏也。凡谏,讽谏为上,赣谏为下。事君虽主谏争,亦当依微纳进善言耳,不得显然明言君恶,以夺君之美也。三谏不听则逃之者,听犹从也。逃犹去也。君臣有离合之义,有义则合,无义则离。若三谏不听,则待放而去也。 【经文】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郑玄注云: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 孔颖达疏云:父子天然,理不可逃,虽不从,则当号泣而随之,冀有悟而改之。然论语云:事父母几谏。此不云者,以其略耳。檀弓云:事亲无犯。相互耳。又云:事君有犯。故此论其微,檀弓言事亲无犯,此论其犯,亦互言耳,故注云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谏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