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谢永增 的原始碼
←
谢永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谢永增</big> ''' |- | [[File:谢永增.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7/a40aa04343dd41e8a7379a51fe96398e.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8%B0%A2%E6%B0%B8%E5%A2%9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49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谢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县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大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铜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作品被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处收藏,出版《沃旷集萃——谢永增作品集》等多部画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谢永增 外文名:Xie Yongzeng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日期:1961年 职 业:画家 出生地:河北 =='''艺术之路'''== “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不羁!”这是人们对有个性的艺术家的概括,谢永增却不然,他的身上散发着平和宁静的恬淡气息,但他的画在当代山水画坛却彰显出独具匠心的气质和个性。 梦想成真 谢永增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当老师的父亲。在那个大多数人把画画看成是不务正业的年代,懂得因材施教的父亲,没有扼杀小小的谢永增喜欢到处涂鸦的爱好,而是把他送进了深县文化馆拜师学习。第一次进县城、第一次接触到素描、速写,谢永增一下子被绘画的魅力迷住了,看着画得好的学长们的作品,谢永增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渴望,能像学长们画得一样好成为了他的梦想,而自己的内在动力,让第一次参加学习就脱颖而出,这也让他增强了自信心。文化馆的培训班尽管非常短暂,还是为谢永增打下了最初的绘画基础。 1977年恢复高考后,谢永增顺利地考上了河北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在这里他完成了美术基础训练。毕业后他回到故乡衡水,被分配到远郊的一个小工厂工作。一心只想画画的谢永增觉得与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正当他徘徊茫然的时候,衡水撤县建市,时任[[衡水市文化局]]长的孙木艮慧眼识英才,把谢永增调到了文化馆工作。 市文化馆的工作需要不断地下乡,辅导各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下乡这个苦差事对谢永增来说却成了莫大的幸福。燕赵大地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深深地打动了他,一草一木、老树旧屋在他眼中都是难以割舍的美景。这个期间,他画了大量的速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玉米地情怀 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山水画大检阅。谢永增的重彩山水画《绿源》获得了银奖。谢永增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从他的画中可见一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经常去看油画、版画以及民间甚至是摄影作品,吸收各种艺术之长,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创作手法。他的重彩画摆脱了传统工笔画先勾后染的创作方法,以丘陵、庄稼、小径、人物为元素,将北方乡村那种浑厚淳朴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朗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既有传统工笔画的细腻,又有西方绘画构成及透视的表现,极富节奏感和装饰美感德画面,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谢永增的画一开始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而画面传递出的勃勃生机和、健康向上的追求理念让他迅速从同时代的画家中脱颖而出。 《绿源》是谢永增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让大家认识了谢永增。此后,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他称之为玉米地系列。《北方》、《天边的云》、《秋暝》等等优秀作品频频在各大展览中亮相,冲击着人们对工笔画的认识以及传统山水画的观念。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谢永增备受美术界的瞩目。1999年,谢永增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此时,他的画风已然成熟,也奠定了他杰出青年画家的地位。 然而随着表现手法的日臻成熟,一举一动开始被业内关注的谢永增内心却开始躁动不安起来,他觉得他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被削弱了。工笔画是比较好掌握和控制的绘画形式,画家内心的构想,可以完整无误地被表现出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再无悬念。用他的话说,因为太熟悉了,他闭着眼睛都能把画画出来,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无法再承载他内心涌动的感受和博大的情怀,喜欢求变求新的谢永增开始开拓新的创作道路,尽管如此,他创造的重彩山水画风至今也无人能替代。 痛苦的蜕变 1999年,谢永增开始向水墨山水转型。中国画的灵魂是写意,它的精髓是通过笔与墨“写”出来的,讲究笔墨情趣与意境。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烂熟于胸的重彩技法会自然不自然地将他引向老路上去。用笔的习惯、用色的习惯以及构图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水墨落到生宣纸上产生的一些不可预知的效果,也经常让他无法把握最终结果。 尽管过程煎熬,但性格坚忍的谢永增却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再坚持一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谢永增的坚持让他看到了希望,当他熟悉了水墨的变化,并追随着这种变化畅快淋漓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的时候,他终于进入了他艺术创作的新天地,又创作出了大批独具特色的水墨山水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写意的洒脱奔放,也有局部的细腻与精巧。与其早期的工笔作品放在一处,竟没有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人之手。 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谢永增颇为感触,他说:在放弃与成功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画画是如此,做任何事也是如此。只要你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一下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对他放弃成熟的画风而改画水墨的勇气很钦佩,但不理解的声音也不少,对此,谢永增淡淡地说:“不管是重彩还是水墨,仅仅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已,背后是靠多年的积累,其本质都是一脉相承的。” 谢永增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笨人,但从重彩到大写意的转变,他只用了3年的时间。<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286458612157337&wfr=spider&for=pc “心灵的故乡·中国画五人邀请展”在临县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展],黄河吕梁频道, : 09-30</ref> 跻身大匠之门 谢永增似乎就是为了绘画而生的,在他完成了一系列的蜕变之后,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了他,2002年,他被选调到了北京画院。被称为大匠之门的[[北京画院]]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画院,汇集了大批顶尖高手。能在北京画院立足,是每一个画画的人的终极梦想。谢永增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成为大匠之门中的一员。 “山水画本身气度不容易做到,笔墨功夫一般有几年就能比较完善,然而气度才能表现出人的性格,有气度的山水画才能给人一种节奏上的交响。谢永增具有这样的条件。他在当今中青年山水画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著名山水画家杨延文这样评价。著名画家石齐也说:“在当今山水画界,永增的画是独树一帜的。” 前辈的赞许给了谢永增莫大的鼓励,与前辈聊天也让谢永增受益匪浅。他们经验丰富,观点独到,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梦中人。就像那一层窗户纸,点破了就提升了一个层次,在与前辈们的交流中谢永增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境界与修养。如今谢永增也开始培养学生,他经常跟学生们说,画画需要用心去领悟,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沉淀下来的是金 如今的谢永增已然是[[当代山水画]]坛上的佼佼者,但他依然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在他看来,如果作品过多地关注于形式就会削弱画面本身带给人的情感的力量,因此在他的画面追求中,不但把握形式,更注重内涵。他不是照搬传统技法,而是根据自身的涵养、气质,演变出只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山水画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看的许多画展中的作品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随意加个什么人的名字都可以。个性,才是作品真正的生命力。 如今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嘉德、中贸圣佳、瀚海、保利等国内著名的拍卖公司大拍中,他的作品都受到了收藏家们的青睐和追捧,其价值潜质可窥一斑。收藏界的朋友刘新岗曾对他说:“你们画家成名以前是创作,成名以后叫创收。”这句话让他思考良多。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他心中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财富的多少并不能让画家在历史上留名,唯有好的作品方能流芳百世,这是作为一名画家的安身立命之本。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谢永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