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24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豨莶(植物) 的原始碼
←
豨莶(植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豨莶 (中药)</big> ''' |- | [[File:U=3932724064,4264474425&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32724064,426447442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1%A8%E8%8E%B6&step_word=&hs=0&pn=1&spn=0&di=146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932724064%2C4264474425&os=4144616389%2C3753750380&simid=1865536%2C919112109&adpicid=0&lpn=0&ln=1072&fr=&fmq=161130643280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amuseum.cdstm.cn%2FAMuseum%2Fmangrove%2Fimages%2Fxixian_zhizhu.jpg%26refer%3Dhttp%3A%2F%2Famuseum.cdstm.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3898444%26t%3D94067f339359e76f46790dd9dedfac4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w47fj74_z%26e3Bv1fp4_z%26e3BvgAzdH3Fw47fj74AzdH3F4wg265ejAzdH3Fxx_z%26e3B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豨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豨莶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腺梗豨莶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甘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毛梗豨莶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及云南等省,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豨莶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属: 豨莶属 * 种: 豨莶、腺梗豨莶、毛梗豨莶 * 采集时间: 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 * 用量: 9-12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 * 毒性: 小毒 * 别名: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杴草、猪膏草、皱面地葱花、豨莶草、粘糊菜、希仙、虎莶、黄猪母、肥猪苗、母猪油、亚婆针、棉花狼、粘强子、粘不扎、虾钳草、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黄花草、猪母菜、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叶草、棉黍棵、老陈婆、油草子、风湿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大叶草、鸡公麻叶。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炒豨莶草、蜜豨莶草、酒蜜豨莶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入药部位== 地上部分。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相关配伍== 1、治高血压病: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慢性肾炎:豨莶草30g,地耳草15g。水煎冲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神经衰弱:豨莶草、丹参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6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时,放置燥通风处,晾干。 ==炮制方法== * 1、豨莶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根及老茎,先抖下叶,另放,将茎枝洗净,润透后连叶一起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 2、酒豨莶草:取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适宜的蒸器内,加热蒸透呈黑色,取出,干燥。 * 3、蜜豨莶草:取豨莶草段加蜂蜜拌匀,晾半干后,置蒸笼内,蒸一小时,取出,晒干。 * 4、酒蜜制豨莶草:取豨莶草叶揉碎,加酒拌匀,置蒸笼内,加热蒸2天,闷1夜,晒干,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晒,最后加蜜水炒干。 ==形态特性== 1、豨莶,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30-100厘米,分枝斜升,上部的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8-6.5厘米,基部阔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浅裂或粗齿,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具腺点,两面被毛,三出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头状花序径15-20毫米,多数聚生于枝端,排列成具叶的圆锥花序;花梗长1.5-4厘米,密生短柔毛;总苞阔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枚,线状匙形或匙形,开展,长8-11毫米,宽约1.2毫米;内层苞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1.5-2.2毫米。外层托片长圆形,内弯,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花黄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长0.7毫米;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上端有4-5卵圆形裂片。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顶端有灰褐色环状突起,长3-3.5毫米,宽1-1.5毫米。花期4-9月,果期6-11月。 2、腺梗豨莶又名:毛豨莶。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高30-110厘米,上部多分枝,被开展的灰白色长柔毛和糙毛。基部叶卵状披针形,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圆形或卵形,开展,长3.5-12厘米,宽1.8-6厘米,基部宽楔形,下延成具翼而长1-3厘米的柄,先端渐尖,边缘有尖头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粗齿;上部叶渐小,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部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基出三脉,侧脉和网脉明显,两面被平伏短柔毛,沿脉有长柔毛。头状花序径约18-22毫米,多数生于枝端,排列成松散的圆锥花序;花梗较长,密生紫褐色头状具柄腺毛和长柔毛;总苞宽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密生紫褐色头状具柄腺毛,外层线状匙形或宽线形,长7-14毫米,内层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舌状花花冠管部长1-1.2毫米,舌片先端2-3齿裂,有时5齿裂;两性管状花长约2.5毫米,冠檐钟状,先端4-5裂。瘦果倒卵圆形,4棱,顶端有灰褐色环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10月。 3、毛梗豨莶又名:光豨莶、少毛豨莶。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较细弱,高30-80厘米,通常上部分枝,被平伏短柔毛,有时上部毛较密。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圆形、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11厘米,宽1.5-7厘米,基部宽楔形或钝圆形,有时下延成具翼的长0.5-6厘米的柄,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齿;上部叶渐小,卵状披针形,长1厘米,宽0.5厘米,边缘有疏齿或全缘,有短柄或无柄;全部叶两面被柔毛,基出三脉,叶脉在叶下面稍突起。头状花序径10-18毫米,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列成疏散的圆锥花序;花梗纤细,疏生平伏短柔毛。总苞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枚,线状匙形,长6-9毫米,内层苞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背面疏被头状具柄腺毛。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8毫米,两性花花冠上部钟状,顶端4-5齿裂。瘦果倒卵形,4棱,长约2.5毫米,有灰褐色环状突起。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1、豨莶,生于海拔100-2700m的山野、荒草地、灌丛及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 2、腺梗豨莶,生于海拔100-3400m的山坡、[[草地]]、[[灌丛]]、林中或路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甘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3、毛梗豨莶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坡、路旁、草地及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及云南等省,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药材性状== 1、豨莶,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枝对生,节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质较而脆,易折断,断面明显的白色髓部。叶对生,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两面被毛,下表面有腺点。有时在茎顶或叶腋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2、腺梗豨莶,本品枝上部被长柔毛和紫褐色腺点;叶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规则小锯齿。 3、毛梗豨莶,本品枝上部疏生平伏短柔毛,叶片较小,边缘锯齿规则。以枝嫩、叶多、色深绿者为佳。 ==饮片性状== 酒豨莶草表面呈黑色,微有酒气;蜜豨莶草,微有光泽,略有粘性,味甜;酒蜜豨莶草形如蜜豨莶草,微有酒气,味微甜。 ==药理作用== * 1、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 2、抗炎作用。 * 3、降血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 4、抗血栓形成及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 5、抗早孕作用。 * 6、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 7、其他作用,豨莶草[[甲醇]]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作用。 * 8、毒性,有小毒。 ==相关论述== 《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ref>[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074927.html 豨莶],中药材手册, 2007-02-18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豨莶(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