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贺兰山红尾鸲 的原始碼
←
贺兰山红尾鸲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贺兰山红尾鸲</big> ''' |- | [[File:贺兰山红尾鸲.jpg|缩略图|居中|'''贺兰山红尾鸲'''[http://www.nxnews.net/tp/tjxw/201903/W020190317722129911429.jpg 原图链接][http://www.nxnews.net/tp/tjxw/201903/t20190317_6228748.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贺兰山红尾鸲</br> 拉丁学名:Phoenicurus alaschanicus</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鶲科</br> 属:鸫亚科 </br> 种: 贺兰山红尾鸲 </br> 亚 种: 无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Przevalski,1876 </br> 英文名称:Ala Shan Redstart </br> 保护级别: (IUCN)2016年 ver 3.1——近危(NT)</br> |} '''贺兰山红尾鸲'''<ref>[http://ycrb.ycen.com.cn/epaper/ycwb/html/2018-07/09/content_24596.htm 贺兰山红尾鸲:行踪难觅的大山精灵(附图)],银川晚报·轻松阅读, 2018-07-09</ref>(学名:Phoenicurus alaschanicus)为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全长约[[157毫米]]。以[[昆虫]]为食。分布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主要栖息于稠密的灌丛和岩石、石头间,或见于高大松柏山林的采伐空地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宁夏贺兰山。 可能为红背红尾鸲的一亚种。这种原产地模式在贺兰山的红尾鸲,是中国特有鸟种,进一步说是中国中北部及西部特有种,极其罕见。 == 外形特征 == 中等体型(16厘米)的红尾鸲。胸赤褐色。虹膜无褐色;嘴、跗蹠、趾等均黑色。 '''雄性'''成鸟:头顶至上背及头侧均[[灰蓝色]],具白色眼圈,背、腰.尾上覆羽、喉、胸和两胁均[[棕色]],腹部中央棕色略淡;飞羽暗褐色,翅似红背红尾鸲红背红尾鸲(Phoenicurus erythronotus)具有大块白色翼斑;尾羽棕色,中央一对尾羽暗褐色近黑,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远端边缘浅褐色。 '''雌性'''成鸟:上体、头侧、颈和翅均[[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外翈边缘[[白色]],白色翼斑不很显著;尾上覆羽浅棕色;尾羽似雄鸟,但棕色略淡;下体沙褐色,腹部中央色淡近灰。 '''幼鸟'''[[与雌鸟体色近似]]。 == 生活习性 == 贺兰山红尾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在密集的沙棘丛内过夜,避寒。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少量植物种子。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繁殖季节动物性食物增加。留鸟。 '''觅食''':通常飞到有沙棘的地段,用喙啄食[[沙棘浆果]]及果内种子。由于雄鸟的羽色与沙棘浆果色泽近似,雄鸟多站立在沙棘梢头浆果稠密处啄食,边啄食,边发出“tata”或“ta”的鸣声。有时抬头翘尾,四周观望,有时在梢头作2-5米的短距离飞跃。啄食中发现人影时,迅速钻入灌丛下隐蔽。雌鸟的保护色不及雄鸟,故觅食中多在沙棘中层活动,有时发出单音的低微的“tata”声。 '''避敌''':其主要天敌为雀鹰、白尾鹞等。一旦发现天敌,雄鸟迅速发出“ta-ji”的警叫声,随即钻入灌丛间,停止鸣叫,或迅速飞离现地。有时亦见雀鹰从远方斜垂向贺兰山红尾鸲猛力扑去,而其各自迅速钻入灌丛躲避,一动不动。 '''追逐''':其追逐活动多见于同种个体间,追逐距离一般多为17-35米。追逐速度甚快,速飞时发出“ shua shua”的冀羽摩擦空气声。追逐的个体多为雄鸟,通常多为争占取食地所引起。有时也见红腹红尾鸲与其追逐。 '''归宿''':在冬季,最早从16点开始,多数在[[16点30分]]以后进行。首先从觅食地段飞向归宿地段,有的停在沙棘梢头鸣叫,有的站在侧枝上展翅伸腿,低头翘尾。个别的在归宿前飞往溪涧,在灌丛密集处水源地段饮水。随着夜幕罩地,贺兰山红尾鸲多数飞往向阳避风处密集的沙棘丛内,栖息在距地面0.5米左右的侧枝上。 == 栖身环境 == 贺兰山红尾鸲常活动于稠密的灌丛和[[岩石、石头间]],或见于高大松柏山林的采伐空地上。栖息于灌丛草地、疏林地、林缘、林间空地或采伐后的林迹地。 贺兰山红尾鸲主要为山地灌丛鸟类,其栖息地有3个类型: 以沙棘为主的灌丛地段:该栖息地[[食物丰富,隐蔽条件好,视界开阔,夜宿安全]],是其越冬期间取食、避敌和栖息的优良场所; 溪流涧:是其在越冬期间飞行时短暂停息和去水边饮水停留片刻的较适宜的栖息环境; 针阔混交林树冠上是其高处停息、观望、鸣叫等适宜地方。 == 生长繁殖 == 性行为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出现。通常为雄鸟鸣叫声显著增多,发现雌鸟时表现出多种姿态,向雌鸟靠拢,有时在灌丛间追逐雌鸟。4月上旬偶见有少数成对活动,有时亦见雌雄鸟一起飞往溪流涧饮水,在同一株沙棘上啄食,互不驱斥。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中国中北部及西部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山地针叶林的罕见繁殖鸟,于青海(西宁、天峻及柴达木盆地)、宁夏(贺兰山)及甘肃东部。越冬于陕西南部、河北山西的边境,偶至北京<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239.html 贺兰山红尾鸲的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9</ref>。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实录珍稀的贺兰山红尾鸲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c0337cui4xt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贺兰山红尾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