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75.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的原始碼
←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2Fpic%2F56c462f08ad0b522a332f0ef%2F31-810-jpg_6-1080-0-0-1080.jpg&refer=http%3A%2F%2Fwww.51wend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5885658&t=cb1c3834cf23119aed7431919d3c776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B5%A0%E5%90%9B%E4%B8%80%E6%B3%95%E5%86%B3%E7%8B%90%E7%96%91%2C%E4%B8%8D%E7%94%A8%E9%92%BB%E9%BE%9F%E4%B8%8E%E7%A5%9D%E8%93%8D%E3%80%82 图片来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df94fe0e100c.aspx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古诗文网] </ref>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赏析== [[File: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a8773912b31bb051ca2b4ba93d7adab44aede020.jpg&refer=http%3A%2F%2Fgss0.baid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5885833&t=347a70fc15bccfbbd72fef8e07f42883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B5%A0%E5%90%9B%E4%B8%80%E6%B3%95%E5%86%B3%E7%8B%90%E7%96%91%2C%E4%B8%8D%E7%94%A8%E9%92%BB%E9%BE%9F%E4%B8%8E%E7%A5%9D%E8%93%8D%E3%80%82 图片来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cd018b3d20e248f395a6cc3dc55c3ba7&from=kg0&highlight=%E8%B5%A0%E5%90%9B%E4%B8%80%E6%B3%95%E5%86%B3%E7%8B%90%E7%96%91%EF%BC%8C%E4%B8%8D%E7%94%A8%E9%92%BB%E9%BE%9F%E4%B8%8E%E7%A5%9D%E8%93%8D 放言五首·其三 百度汉语] </ref>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4fe0dab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db.html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原文、赏析 百度文库] </ref>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