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8.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赠王粲诗 的原始碼
←
赠王粲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赠王粲诗》</big> ''' |- | [[ File:43a5630018ab43f89bfa25fb7d6b851f.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11/43a5630018ab43f89bfa25fb7d6b851f.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59702566_372477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赠王粲诗》 创作年代: 三国时期 文学体裁:诗 作者:[[曹植]] |} '''《赠王粲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作品。 [[王粲]]归附曹操后,与邺城众多文士一样,对自己的政治才干颇为自负,对仕途的期望值过高,因此,他们对曹氏父子视他们为文学侍从的做法越来越不满。于是王粲将这些不满写进《杂诗·日暮游西园》中寄给了[[曹植]]。曹植得诗后,就拟王粲原诗写了这首诗来劝慰他。<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6c4e194fb20a.aspx 《赠王粲诗》] 古诗文网</ref> ==诗词正文== {{Cquote|<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赠王粲诗》>|<诗词名句网>}} ==译文及注释== 安坐之时愁多心里忙,拖着衣裳来把西园逛。 [[File:899090 20180529114624658050 0.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pic106.huitu.com/pic/20180529/899090_20180529114624658050_0.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itu.com/photo/show/20190321/164258201020.html 图片来源]]] 树木逢春花儿已盛开,池水清澈激起波浪长。 池中仅有一只鸳鸯鸟,寻找同伴鸣声很哀伤。 我真想去把那鸟捉住,可惜无船难到水中央。 我要回去忘了来时路,不住回头步步结愁肠。 风儿凄厉在我身边叫,太阳无言滑向正西方。 密云垂雨能够润万物,即使遗漏那又有何妨? 是谁让你心细想得多,致使百般忧愁涌心上? ==赏析== 《赠王粲》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三曹”之一曹植的一首赠人之作。作者通过该诗劝勉王粲不要思虑太多并流露出自己虽有心提携却无能为力的遗憾。该诗写得委婉深厚,十分感人。 该诗的头两句“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就点出游于邺城之西的原因:端坐愁思当然是苦闷的,所以要去找朋友们聊聊,使苦闷得以排遣。“揽衣”二字用得生动传神。 “树木”二句写景,“发春华”点明是春天的景色,“清池”句写水景。在这个山明水秀的幽静景致中,作者发现了“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作者用“孤鸳鸯”喻王粲。用“求匹俦”指寻求同辈间的友谊。不过从后两句诗的意思看,似乎还有潜台词。大约对方希望与曹植既是朝夕相处的好友,又愿在曹植的麾下做事。否则,“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两句就不好理解。曹植对王粲这样的人才和朋友当然是珍惜的,可是愿望终究代替不了现实,“无轻舟”就是比喻作者自己没有权势,无力重用王粲。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这四句是写作者不能“执此鸟”而依恋回顾、不忍离去,“悲风”从身边吹过,久立其地直到太阳落山。这与王粲诗有相似之意:“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只是该诗在表达眷念之情时显得更深厚些、更悲切些。 最后四句,作者宽慰王粲:“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忧。”劝勉对方不必多虑多忧,相信雨露会润泽万物的。这里以“重阴”喻曹操,暗示[[曹操]]会给他好处的。可谓用心良苦。有人认为:“多念”和“百忧”是指王粲整个诗歌创作中所表现的感情,例如遭乱伤时,目睹民生疾苦,发悲怆之词等等,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从全诗立意与创作背景来看,主要还是为王粲在《杂诗》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思想而发的。王诗的末四句是这样写的:“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末二句与前面“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呼应,这样,意思就够清楚了。 作者在这首诗中采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以“鸟”比喻对方,从“鸟”对人和人对“鸟”的态度和情意方面着笔,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诚意和自己力不从心的歉意。比兴寄托的手法虽然比较隐微曲折,然而读者一旦明白其中喻义,也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用意了。这首诗所描写的客体是“鸟”,这是含蓄的一面,但诗的主体(作者)却是明朗化的,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方面则是真诚坦率的,做到与朋友交心,不掺半点虚假成分。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流畅,具有文采。节奏舒缓,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曹植]]<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6c695909f577.aspx 曹植简介], 古诗词网, </ref>(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5b2a74dad7b4f5?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曹植为何没被曹丕除掉, 与七步诗并无关系, 而是有一人出手相救]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8-27 15:07</ref>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66.html 「曹植」诗词全集(140)首) ] 诗词文句网</ref> ==视频== <center>'''骨气雅怨说曹植 '''</center> <center> {{#iDisplay:n0921dzuka6|780|460|qq}} </center> <center>'''曹植七步成诗,曹丕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曹植,看完你就知道了'''</center> <center> {{#iDisplay:d0530wlgp0r|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赠王粲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