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超强台风鲇鱼 的原始碼
←
超强台风鲇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超强台风鲇鱼.jpeg|有框|右|<big>超强台风鲇鱼</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nkqmnsnmsy.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honmpphdv.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超强台风鲇鱼'''(英语:Typhoon Megi;国际编号:10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152010;[[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Juan)为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3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ref>[http://news.sohu.com/20101021/n276130494.shtml 超强台风鲇鱼强度堪比卡特里娜飓风],搜狐,2010-10-21</ref>,亦是该年最强的风暴。“鲇鱼”是由[[韩国]]提供的台风名称,是“鲶鱼”的意思。台湾中央气象局使用音译“梅姫台风”。 鲇鱼的强度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第3强,重创菲律宾吕宋,并一度对华南构成严重威胁。鲇鱼的中心最低气压仅有885百帕斯卡,比1991年台风鲁丝、尤瑞,以及2013年台风海燕还低上10百帕斯卡。按[[日本气象厅]]数据,其以10分钟平均风速计算之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30公里,一度是1979年台风泰培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的台风,但于2013年被[[台风海燕]]超越。根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资料,其以1分钟平均风速计算之中心风力达每小时295公里(160节),瞬间最大阵风高达每小时325公里(175节)。 ==气象历史== 10月11日,[[热带扰动]]90W于关岛西南处水域形成。翌日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10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90W升格为[[热带低压]],为其本年记录第15个于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15W)。同日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也于晚间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鲇鱼”。15日下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台风。16日晚上升格为强台风。17日日出前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超强台风。 在10月18日早上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1分钟平均风速为160节、交通部[[中央气象局]]资讯为十分钟平均风速每秒65米,气压895hPa、日本气象厅给予10分钟平均风速为125节,气压885百帕斯卡、中国气象局给予2分钟平均风速为每秒72米,气压895hPa。日本气象厅表示鲇鱼10分钟平均风速125节和台风中心气压885百帕斯卡(18日早上8时),成为自1982年8月的台风贝丝(Bess)和1984年10月的台风云妮莎(Vanessa)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速最高气压最低的[[台风]]。 10月18日上午11时,鲇鱼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对当地造成重大破坏,其[[风眼]] <ref>[http://www.weather.com.cn/typhoon/tfqt/04/397555.shtml 为什么台风有眼——台风眼怎么形成的?],中国天气网,2010-04-16</ref> 甚至在登陆后亦未立即消失,足见其威力惊人。后来鲇鱼结构受损,强度大幅下降,[[香港天文台]]把鲇鱼降级为强台风。 10月19日,鲇鱼离开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不久后重新增强为三级台风。但鲇鱼在[[南海]]缓慢北移,并再次转趋减弱,香港天文台在10月22日傍晚把鲇鱼降格为台风。进入南海后鲇鱼先向西推进,之后转向北或北偏西移动。鲇鱼在10月23日下午1时10分登陆[[福建]]南部。10月23日被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并在24日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于10月23日9时(UTC)发出最后警告,在24日已于福建省漳州市消散。 其后于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2010年热带气旋年刊》中,香港天文台把鲇鱼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大幅上调至每小时270[[公里]]。 ==视频== ===<center> 超强台风鲇鱼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央气象台 台风“鲇鱼”发展成超强台风</center> <center>{{#iDisplay:n0021ovhmw7|560|390|qq}}</center> <center>最新实拍台风“鲇鱼”来袭,大风暴雨画面非常恐怖!</center> <center>{{#iDisplay:a0332n4pl0t|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返回「
超强台风鲇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