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1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踏莎行·润玉笼绡 的原始碼
←
踏莎行·润玉笼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踏莎行·润玉笼绡2.jpg|缩略图|[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502000444,2355376338&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C%A4%C9%AF%D0%D0%A1%A4%C8%F3%D3%F1%C1%FD%E7%AF&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 '''《踏莎行·润玉笼绡》'''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是一首端午节怀人感梦之作。词的上阕写梦境,句句写梦,却始终没有点破是梦。下阕写醒后的情思和愁闷,前两句写午梦方醒,揭出上片全为梦境,片末两句词笔再转,由梦中回到眼前,借写所见夜雨景致,暗抒从午梦初醒至夜雨洒落、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幽思和哀愁。 *作品名称;《踏莎行·润玉笼绡》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梦窗词]]》 *文学体裁 ;词 *作 者 ;[[吴文英]] *词牌名 :踏莎行 ==作品原文== 踏莎行1 润玉2笼绡3,檀樱4倚扇。绣圈5犹带脂香浅。榴心6空叠舞裙红,艾枝7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8。香瘢9新褪红丝腕10。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11叶生秋怨。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43369/5365YPOFR_X7bxxSi4CjYnKuSgyDhGcHVw0n5xSYl9pG4EYoVjAuZcosXiOMTxwL4A5q3054tJXoQosmmkJNNRTmrv5UB0ar6iODsTOkRw 蹋莎行/踏莎行(宋·吴文英) .搜韵网,引用日期2014-10-28]</ref>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踏莎(suō)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 润玉:指肌肤。 笼绡:簿纱衣服。 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檀,浅红色,唐罗隐《[[牡丹]]》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绣圈:绣花圈饰。 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札岁时记]]》。 一箭:指刻漏。古代计时工具。 香瘢(bān):指手腕斑痕。 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 菰(gū):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129eb1540e52.aspx 踏莎行·润玉笼绡 古诗文网]</ref> ===白话译文=== [[File:踏莎行·润玉笼绡3.png|缩略图|左|[https://ss3.baidu.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962bd40735fae6cdd1dbb02b04b30f2442a70f08.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C%A4%C9%AF%D0%D0%A1%A4%C8%F3%D3%F1%C1%FD%E7%AF&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 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之日忆念他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在词人的词集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题都是怀念他一去、一死的苏、杭二妾。据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断定,这首《[[踏莎行]]》就是为怀念苏州姬妾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首感梦词,而这与一般的感梦词又不完全一样,把梦中所见之人的容貌、服饰描摹得极其细腻逼真,并没给人以缥缈恍忽、迷离朦胧之感,因而使人一时很难看出是在写梦。<ref>[https://www.sohu.com/a/391424713_364400 宋代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2020-04-26 22:35 搜狐网]</ref> 起头“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三句着意刻画梦中所见之人的玉肤、樱唇、脂粉香气及其所着纱衣、所持罗扇、所带绣花圈饰,从色、香、形态、衣裳、装饰等逼真地显示其人之美。“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两句,以“舞裙”暗示其人的身份,以“愁鬟”借喻两地相思,以“榴心”、“艾枝”点明端午节令。上句的“空叠”二字,是感叹舞裙空置,推测此因无心歌舞;下句的“应压”二字,则瞥见发鬓散乱,想象其人应含深愁。 上片五句,句句写梦,却始终不点破是说梦。直到下片换头,才以“午梦千山”一句点出以上所写原来只是南柯“午梦”。句中的“千山”二字,表明梦魂与现实距离之遥远。这一句是写山长水远,路途阻隔,只有梦魂才无远弗届。对下句“窗阴一箭”,前人大都解说为:慨叹光阴似箭,与梦中人分别已久。但这里的“一箭”,似指漏箭,这不是感叹光阴逝去之速,而是说刻漏移动之微。联系上句,作者写的是: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只是片刻光景。两句合起来,既深得梦的神理,也形象地道出了作者午梦初回时所产生的对空间与时间的迷惘之感。 换头两句刚写到梦已醒,忽又承以“香瘢新褪红丝腕”一句,把词笔重又拉回到梦境,回想和补写梦中所见之人的手腕。这一词笔的跳动,正是如实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灵状态和感情状态。在这片刻,对作者说来,此身虽已从梦中觉醒,而此心却仍留在梦中。梦中,他还分明见到其人依端午习俗盘系着采丝的手腕,以及其人腕上似因消瘦而宽褪的印痕。 如果联系他另外写的几首端午忆姬之作,可发现,词人对伊人之在端午日以采丝系腕一事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无怪他在这次梦中也注意及此,并在梦醒后仍念念不忘了。歇拍“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两句,则两从梦境回到现实,并就眼前景物,寓托自己自“午梦”醒来直到“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悠邈飘忽的情思和哀怨的心境。 此词上片正是以实笔来描摹虚象,写得十分真切;在结拍处却以虚笔来点画实景,写得情景异常缥缈。也许正因其幻而益真,真而益幻,所以才具有“天光云影,摇荡绿波”之美,使人深深地被这种境界所吸引,而又感其乍离乍合,难以追寻。就连最不喜欢梦窗词的王国维也对“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大加赞赏,这不仅是因为这两句所摄取的眼前景物——“雨声”、“晚风”、“菰叶”,既衬托出、也寄寓着作者在梦醒后难以言达的情思和哀怨,同时兼有以景托情和融情入景之妙。 ==名家点评== 陈洵云:“读上阕,几疑真见其人矣。”(《[[海绡说词]]》) 王国维曾说:“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人间词话》)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返回「
踏莎行·润玉笼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