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3.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转基因技术 的原始碼
←
转基因技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转基因技术.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转基因技术&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4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02791075_17da2d6a3001005zd7.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9&r=9&doct=0&rfunc=100&tj=none&tr=9 新浪新闻]]]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转基因”这个在全球承受无尽争议的词汇,成为2014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之一。而争议的关键在于人类是否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毕竟人类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015年1月13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法令,允许欧盟成员国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批准、禁止或限制在本国种植转基因作物。该法令还将提交欧洲理事会,如一切顺利将于今春生效。 == 发展历史 ==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2016年7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签署法令,禁止在俄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养殖转基因动物、生产转基因食品,并禁止俄罗斯进口转基因食品,违者将处以罚款。 截至2017年1月18日,在“挺转”请愿网站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org上公开署名支持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支持转基因农作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上升至123人。 2019年7月1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2030食品安全管理研究需求》,提出了为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应开发新型食品和饲料并确保其安全,包括安全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产品,并研究评价新技术对环境影响的方法。 2019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10种转基因产品在欧盟上市,其中9种用作食品或饲料,另一种用作观赏性切花。 == 技术概述 ==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ref>[https://wenwen.sogou.com/z/q801864483.htm 论述你对转基因的看法~]搜狗问问</ref> == 技术原理 ==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可遗传的修饰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人工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植物 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优质新品种,或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胰岛素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各领域的不断发展,植物基因的分离、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细胞的基因转化、转化细胞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各项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关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日新月异,许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的基因转化工作在越来越多的植物上获得成功。 研究转基因植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多肽或工业用酶的产量,改善食品质量,提高农作物对虫害及病原体的抵抗力。常规的药用蛋白大部分是利用生化的方法提取或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这类活性物质一般在活细胞中含量甚微,且提取过程复杂,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应用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这些药用蛋白,包括疫苗、抗体、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可以利用植物大田栽种的方式大量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还可以获得常规手段无法获得的药物。 利用植物来生产疫苗的最大优点是他可以作为食品直接口服。通过各种植物转基因技术将多肽疫苗基因转入植物,从而得到表达多肽疫苗的转基因植物。随着抗体基因工程能将抗体基因(从小的活性单位到完整抗体的重、轻链基因)从单抗杂交瘤中分离出来,人们就开始想办法利用转基因植物来表达这些抗体。 1989年Hiatt将鼠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基因转入烟草细胞获得了植物抗体,并且发现植物抗体具有杂交瘤来源抗体同样的抗原结合能力,既有功能性。在这之后,全长抗体、单域抗体和单链抗体在转基因植物中均获得成功表达。用植物抗体进行局部免疫治疗将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应用高亲和性抗体进行局部治疗可以治愈龋齿及其它一些常见病。植物转基因可获得更多的新品种,蔬菜,水果,花卉都能够在保留其优良品质的情况下优化。<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03514/answer/115961719 转基因技术既然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用在人身上?]知乎</ref> 动物 人工转基因动物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融合重组细胞、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精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优良的可养殖品种。 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1974年,Jaenisch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了SV40DNA转基因小鼠。其后,Costantini将兔-珠蛋白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使受精卵发育成小鼠,表达出了兔β-珠蛋白;Palmiter等把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受精卵内,获得“超级”小鼠;Church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牛。现人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鼠、鸡、山羊、猪、绵羊、牛、蛙以及多种转基因鱼。 还可将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工厂(Biofactories),包括,乳腺生物反应器和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等,如以转基因小鼠生产凝血因子IX、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细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绵羊生产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山羊、奶牛生产LAt-PA,以转基因猪生产人血红蛋白等,这些基因产品具有高效、优质、廉价与相应的人体蛋白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且多随乳汁分泌,便于分离纯化,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成为不仅单基因而且多基因乃至基因组设计、合成与转基因的新一代生物技术。 但由于人工转基因动物,它们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从受体动物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以外源基因对其进行离体转化,再将人工转基因线粒体导入受精卵,所发育成的人工转基因动物,雌性个体外培养的卵细胞与任一雄性个体交配或体外人工受精,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人工转基因个体。 == 转化过程 == (1)提取目的基因 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相应的基因片段和PCR技术进行目的基因的增殖。 (2)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在细胞外,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过剪切、粘合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多个选择性标记的运输载体分子(通常有质粒、T4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重组DNA分子注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将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4)目的基因的筛选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通过相应的试剂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重组细胞。 (5)目的基因的表达 将得到的重组细胞,进行大量的增殖,得到相应表达的功能蛋白,表现出预想的特性,达到人们的要求。<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84560359 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知乎</ref> == 技术分类 == 转基因过程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 人工转基因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如今,改变动植物性状的人工技术往往被称为转基因技术(狭义),而对微生物的操作则一般被称为遗传工程技术(狭义)。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自然转基因 不是人为导向的,自然界里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自主形成的转基因现象,例如慢病毒载体 里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到人精子细胞染色体上、噬菌体将自己DNA的插入到溶源细胞DNA上,农杆菌 和 花椰菜花叶病毒(CMV)等。 植物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如玉米稻 、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动物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但由于转基因动物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将外源基因导入线粒体,再送入受精卵中,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转基因个体,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微生物基因 在所有转基因技术中,以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应用最为宽泛和常见。 与动植物不同的是,微生物重组技术通常需要用到专门的重组基因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细胞质遗传因子,因此具有不稳定的遗传特性。但相比于动植物,微生物重组技术具有周期短、效果显著、控制性强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酶制剂行业。经过多年的理论奠基,现已在微生物领域中开发出酵母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丝状真菌表达系统,其中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最受欢迎,具有表达效率高(外源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10%至40%)、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一般常见的诸如胰岛素、白细胞介素、α-高温淀粉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抗生素、饲料用木聚糖酶、壳聚糖酶等都由这两种表达系统生产的。 == 技术特点 == 植物 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优质新品种,或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胰岛素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各领域的不断发展,植物基因的分离、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细胞的基因转化、转化细胞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各项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关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日新月异,许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的基因转化工作在越来越多的植物上获得成功。 研究转基因植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多肽或工业用酶的产量,改善食品质量,提高农作物对虫害及病原体的抵抗力。常规的药用蛋白大部分是利用生化的方法提取或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这类活性物质一般在活细胞中含量甚微,且提取过程复杂,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应用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这些药用蛋白,包括疫苗、抗体、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可以利用植物大田栽种的方式大量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还可以获得常规手段无法获得的药物。 利用植物来生产疫苗的最大优点是他可以作为食品直接口服。通过各种植物转基因技术将多台疫苗基因转入植物,从而得到表达多肽疫苗的转基因植物。随着抗体基因工程能将抗体基因(从小的活性单位到完整抗体的重、轻链基因)从单抗杂交瘤中分离出来,人们就开始想办法利用转基因植物来表达这些抗体。 1989年Hiatt将鼠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基因转入烟草细胞获得了植物抗体,并且发现植物抗体具有杂交瘤来源抗体同样的抗原结合能力,既有功能性。在这之后,全长抗体、单域抗体和单链抗体在转基因植物中均获得成功表达。用植物抗体进行局部免疫治疗将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应用高亲和性抗体进行局部治疗可以治愈龋齿及其它一些常见病。植物转基因可获得更多的新品种,蔬菜,水果,花卉都能够在保留其优良品质的情况下优化。 动物 人工转基因动物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 ,融合重组细胞、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精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优良的可养殖品种。 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1974年,Jaenisch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了SV40DNA转基因小鼠。其后,Costantini将兔-珠蛋白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使受精卵发育成小鼠,表达出了兔β-珠蛋白;Palmiter等把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受精卵内,获得“超级”小鼠;Church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牛。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鼠、鸡、山羊、猪、绵羊、牛、蛙以及多种转基因鱼。 还可将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工厂(Biofactories),包括,乳腺生物反应器和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等,如以转基因小鼠生产凝血因子IX、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细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绵羊生产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山羊、奶牛生产LAt-PA,以转基因猪生产人血红蛋白等,这些基因产品具有高效、优质、廉价与相应的人体蛋白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且多随乳汁分泌,便于分离纯化,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成为不仅单基因而且多基因乃至基因组设计、合成与转基因的新一代生物技术。 但由于人工转基因动物,它们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从受体动物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以外源基因对其进行离体转化,再将人工转基因线粒体导入受精卵,所发育成的人工转基因动物,雌性个体外培养的卵细胞与任一雄性个体交配或体外人工受精,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人工转基因个体。 == 转化方法 == 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通常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农杆菌介导转化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中国学者周光宇提出,中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核显微注射法 核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的表达结果的不确定性、动物利用率低等,在反刍动物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需要大量的供体和受体动物等特点。 详细步骤:在显微镜下,用一根极细的玻璃针(直径1-2微米)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细胞核内,再把注射过DNA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之发育成正常的幼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动物约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基因枪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精子介导法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把精子作适当处理后,使其具有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然后,用携带有外源基因的精子给发情母畜授精。在母畜所生的后代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同显微注射方法相比,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有两个优点:首先是它的成本很低,只有显微注射法成本的1/10。其次,由于它不涉及对动物进行处理,因此,可以用生产牛群或羊群进行实验,以保证每次实验都能够获得成功。 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是一种转基因技术。该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与供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转基因的克隆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法 先在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中进行基因导入,筛选获得带转基因的细胞。然后,将带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产重构胚胎。重构胚胎经移植到母体中,产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转基因动物。 == 区别杂交 == 植物杂交 指近缘种间的有性繁殖,嫁接不属于此列。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做到远缘的杂交(比如紫菜甘蓝、番茄马铃薯)。 杂交畜牧 指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优质品种的雌雄畜牧进行有计划的交配,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具有两亲本遗传的优质特性,用于改良家畜品质,有着正常的生长周期和正常繁殖能力的畜牧品种。 主要区别 人工转基因技术和人工杂交技术是两个概念,植物杂交技术是自体基因重组过程,不改变繁殖特性,但有组合优质基因的几率,基本不会产生变异基因,即没有剥夺其基本特性的作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细胞自体细胞重组、自体遗传物质自由组合转移、自体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不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可以提高优质率水平,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等的作物新品种。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有着同样的目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 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 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 技术现状 == 基因工程药物 目前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其使用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即转基因技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以此生产出的药物原料和药品。 基因工程疫苗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 目前已经商业化使用的部分基因工程疫苗: 乙肝疫苗、丙肝疫苗、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基因工程疫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轮状病基因工程疫苗、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感染表位重组蛋白疫苗、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等。 基因工程胰岛素 在2013年举办的第七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达1.14亿,全球的1/3。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补充人体内胰岛素。要获得胰岛素,最初只能从牛和猪的胰脏中提取。但是,每100千克动物胰腺只能提取出4-5克胰岛素,产量低,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19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人体胰岛素的工业生产。其原理是,将人的基因中负责表达胰岛素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里,通过后者的快速增殖达到人体胰岛素的大量生产。全球大多数糖尿病人才得到了很好的胰岛素治疗。 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产业化案例: 国家卫计委2013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中国占近半。中国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 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这种疫苗技术1994年被引进中国,随后建成了两条生产线。1997年9月1日卫生部以卫药发(1997)第57号文下达了《关于基因乙肝疫苗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998年1月起停止阳性血浆的采集;已采集的阳性血浆1998年上半年允许投料生产;合格血源乙肝疫苗使用期限截止于2000年底。2001年以后全部使用高安全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同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从此,乙肝疫苗终于得以大量生产,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给儿童免费接种、甚至免费补种乙肝疫苗。2009至2011年,中国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目前全面、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中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中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根据卫计委的数据,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转基因食品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得到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以及喂养家畜得到的衍生食品,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被广泛质疑,国际社会对其尚存有很大争议。 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 如常见的农作物转入Bt(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和Ht基因。Bt基因编码的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分泌的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比如小菜蛾)有毒的蛋白质,携带有Bt基因的农作物在生长时亦能自己产生这种毒性蛋白,因此不需要使用农药,靠农作物自身杀虫。这种毒蛋白只对虫子有效,尚未证据显示其对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有致毒致敏作用;Ht基因又叫抗除草剂基因,它指导的蛋白质能够在植物体内分解除草剂物质,使植物获得抵抗高浓度除草剂的能力。因此在田间喷洒除草剂之后,杂草会因为对除草剂的抵抗力不足而被杀死,而农作物得以正常存活。相对于非转基因农作物使用机械来除草,种植转Ht基因的农作物更加经济。 技术应用 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并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品种培育速度加快。随着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日新月异,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新基因、新性状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品种培育呈代际特征,全球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二是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以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2550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20亿亩,14年间增长了79倍。 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种植国,2009年种植面积9.6亿亩;其次是巴西,3.21亿亩;阿根廷,3.195亿亩;印度,1.26亿亩;加拿大,1.23亿亩;中国,5550万亩;巴拉圭,3300万亩;南非,3150万亩。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来,美国先后批准了6个抗除草剂和药用转基因水稻、伊朗批准了1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哥伦比亚4国批准了转基因水稻进口,允许食用。 三是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转基因产品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商业化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种担忧,也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 该公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 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是反对转基因的代表作之一。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来自于支持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声音在科技原理、监控和意识形态范畴尚存在巨大纷争。 == 造成影响 == 减少温室气体排量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12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2》,指出2012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幅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并认为发展转基因作物可减少温室气体排量。 ISAAA在年度报告中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节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减少了约230亿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外田间耕作。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较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社会质疑 2000年3月,克隆小猪“横空出世”。随之而来,欧美之间也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转基因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仍然还有诸多疑问:到目前为止,官方没有公开转基因产品成份的详细成分列表和长期的安全跟踪研究数据。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转基因后的作物本身已经是虫害等自然生物的天敌,存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可能。 对环境及生态系统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物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Mikkelsen et al., 1996)。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同样存在各种风险,例如: 导致杀虫剂用量增加(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 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 动物试验 【真相】这个流言来源于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之声》(一个俄罗斯的电台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俄罗斯科学家证实转基因食物是有害的》。 此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研究人员Alexey Surov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坎贝尔仓鼠分为四组,都喂给它们常规的食物。不同的是,一组的食物不添加任何东西,一组添加非转基因大豆,另一组添加转基因大豆,最后一组则添加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结果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那些仓鼠,他们的后代相比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和性成熟速度上都要慢,并且部分仓鼠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外,在第三代的仓鼠中还发现了嘴里长毛的畸形。 那么,这个研究结论究竟有多可靠呢? 首先,这项研究结果并没有正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我们检索了绝大部分重要的科学数据库(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科学文献),都未能找到与Alexey Surov博士这项研究相关的论文。在著名的反转基因专家、国际畅销书《种子的欺骗》(这是一本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最畅销的书籍。——《生态学杂志》)的作者Jeffrey Smith发表于2010年4月20日的一篇网络文章里,看到了关于这项研究更为详细的描述。 Jeffrey Smith的文章特别提及Alexey Surov的这项研究预计将于3个月后(也就是7月份)发表。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这项研究结果的论文。我们无法猜测论文没有发表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通过“同行评议”机制的论文结论是不足信的。同时,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在实验结果尚未发表时,就向媒体透露所谓的“科学结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Alexey Surov的另一篇文章《一种新的器官异位:一些啮齿动物口腔中的毛发》 于2009年发表于俄国国内杂志《Doklady Biological Sciences》。文章中描述了实验室饲养的仓鼠口中长出毛发的发现,并对毛发的生长分布、成分等作了介绍。在文末,作者并没有发现确切的原因,而是猜测说“可能是实验室饲养仓鼠用的大豆等食物中的含有的转基因成分或者是污染物质引起的”。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偶然的观察结果,而文章也并没有对产生这种畸形的原因进行考察,也就不能得出是转基因食物导致这种畸形的结论。 == 社会反应 == 媒体报道 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但并未说明进口的是哪些国家。此前,曾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已批准进口阿根廷和巴西的转基因农作物。 进口品种已在国外获批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上述三家公司均为跨国公司,新华社并未指出转基因农作物的进口国。 此前,商务部援引阿根廷国家通讯社的报道称,阿根廷农牧渔业部部长亚乌哈尔上周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农业部长论坛闭幕式上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政府批准了阿根廷三种转基因大豆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对华出口许可。 据外媒报道,巴西农业部本周一也表示,中国已批准其三种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据了解,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及欧盟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国家及欧盟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国内大豆销售或受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 大大豆进口国。根据国际最大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孟山都公司的数据,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中有约60%来自阿根廷和巴西。 孟山都巴西公司总裁罗德里格·桑托斯11日在圣保罗举行的“巴西大豆之路”研讨会上说,巴西大规模种植上述Intacta RR2的第二代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不仅抗除草剂,还抗多种主要大豆害虫。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昨日称,应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如果放任转基因大豆及制品流入黑龙江,黑龙江的食品大豆销售将受到影响和冲击。” 编后语:对于美国农业生物科技巨头孟山都来说,五月底的这一周极为难熬。大约有200万人在美国等50多个国家举行抗议集会,呼吁大家注意转基因食品及生产商所造成的危险。在此之前,美国俄勒冈州的农田里发现了一种由孟山都研发的转基因品种小麦,而这种农作物并未获得官方批准,这引发人们担忧自己的麦田是否受到污染。事实上,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争议由来已久,而作为转基因作物普遍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的未来也如同悬在半空中,喜忧参半。<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2343400&ver=2868&signature=69irQTzJUcYArTYwDc176E3jbOOIUo1peaskBFFWPX0jZjqm15QIOhvi1qQFzawSrUexybr7JGJled5xFY*cyE*dMG4Twe2AoR44-kvqrX8cSEXndLdF4KsbiOPxtZBe&new=1 转基因技术真的可怕吗?别再被谣言忽悠了!]微信</ref> 学者批评 威廉·恩道尔(F. William Engdahl),旅德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者,著有《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粮食危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等多部畅销书。在《粮食危机》一书中,恩道尔表示少数人正围绕粮食进行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他们以转基因工程研究为手段,实现对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家畜产品的控制 。他还说:“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种子及与其配套的农药能够提高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也不会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际上栽培转基因作物一段时间以后,除草剂的使用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多。 转基因标识法案 全球已有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巴西等64个国家出台法律规定转基因食品标识,但美国联邦政府对转基因食品透明度还是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受全食食品超市转基因食品标识战的影响,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已将转基因食品透明度提上了议程。2013年年中,美国佛蒙特州、康涅狄格州和缅因州分别通过了转基因标识法案,而华盛顿州和伊利诺伊州等也相继召开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案的公众讨论会。 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5年2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中提到,“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其中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首次写入。 自2007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有6次明确提及转基因。其中2007年提出要“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2008年则强调“启动研究”。2009年、2010年为“加快研究,加快商业化”。2012年为“继续研究”。2011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未提及转基因问题。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表述为“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 == 相关记录片 == 法国拍摄记录片《[[孟山都的转基因世界]]》(另译: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孟山都的首创:毒剂和基因)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2008) 美国拍摄纪录片《食品公司》Food Inc. (2008) == 涉及事件 == 动物异常事件 美国的专利记录显示,中国大量种植的玉米种子“先玉335”的父本PH4CV的类别编号指示为转基因农作物,“如果是这样的话,山西、吉林等地的各种动物异常反应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有专家告诉记者,先玉335在2004年正式推广,之前转基因也在不同地区推广。转基因棉的棉籽饼也是本地区家畜的添加饲料,2006年开始普及。5~6年的时间,老鼠可以传递20代以上,猪可以传3代,而这个时长仅为人的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因此,老鼠表现突出,人却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1、消失的大老鼠。在这个有300多户的村庄做过一番调查后,刘旻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大老鼠基本绝迹,只有一些小老鼠。刘旻还发现,即使是小老鼠,也是呆头呆脑,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我曾看到狗轻易逮住过这些小老鼠”。 2、猪的肚子里都是水。母猪产子少了,不育、假育、流产的情况比较多。张健红养了快十年猪,他说,以前他家养的20多头母猪,一窝猪最多能生16只,从来没有低过10只的。不久前他发现母猪生的小猪越来越少。苏家村的养猪户陈红军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出现了死胎、流产的现象较多,让他至少损失了1/3的小猪。演武村另一位养猪户称,他曾把一头母猪卖到屠宰场,屠宰场的人告诉他,这头猪的卵巢里都是水。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也几乎都吃过棉籽饼 和一种玉米——先玉335。 记者在弓棚镇新农村9村采访时,发现了一家母猪没有出现异常的养殖户。她从开始养母猪,一直保持十几头的规模,她称家里的母猪一般都有12头的产子率。记者特地问到了猪的饲料问题,这位养殖户介绍,她喂的是自家种的玉米,主要是国产的“信誉1”,她没有种过先玉335。 而在晋中地区收购玉米的老张介绍,他到乌金山镇神堂沟村收玉米时,打开囤积玉米的囤子,意外地发现了10只大老鼠。他已经好几年没有看到大老鼠出囤的景象了。而那户人家种植的是普通玉米。该村距离晋中20多公里,处于丘陵山区,先玉335在该村的种植面积只有5%左右。 但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场勘察,山西和吉林并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而且“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根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老鼠数量较于往年确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吉林省榆树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多年禁用剧毒鼠药,致使老鼠天敌增加;农户粮仓多使用水泥地板,使老鼠不易打洞造成;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北京备用机场,曾经做过集中灭鼠措施。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也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 转基因水稻争议 转基因水稻从实验室走向田野 广受世人关注的转基因水稻研究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野,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转基因水稻已进入大田释放阶段,现正申请商品化生产。 199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杂交稻,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制种纯度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这项成果名列由中国500位两院院士评选出的“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榜首。之后,课题组又成功配制出抗除草剂转基因直播水稻,可省工省时除尽稻田杂草。 中国水稻所与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浙江金穗农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拉开了将转基因水稻推向产业化的序幕。 黄大年等人已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转基因水稻组合和新品系,经农业部基因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安全审定和批准,这些新品种已开始在浙江的富阳、临安、丽水等地进行继实验室研究和中间试验后的大田释放和试种示范,并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商品化生产。 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1994,Suppl 18A: 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6,334:688-692 )。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普斯泰事件 “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质疑。据称,他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的。他研究的转基因土豆是由他自己构建的,在当时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不存在宣传实验的任何紧迫性。 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包含6方面的失误和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随后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转基因玉米事件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讨论给老鼠喂食三种孟山都(Monsanto)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和分析结论。文中指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三个月后,其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早在2007年,Seralini及其同事就曾对孟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7,52: 596-602),得出过与2009年那篇论文类似的结论。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评价结果。专家评议组认为,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孟山都公司的一名科学家在审查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资料显示,泽特克教授研究中所涉及的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被世界上20余家监管部门认定为是安全的。泽特克具有缺陷的研究造成了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判断失误,而其研究结果的迅速、广泛传播,则可能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 广西迪卡玉米事件 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3.5%。 帝王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不久之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MV) “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另外,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子”。《科学时报》 (2011-01-04 第三版) 转基因大米试验 2012年8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向媒体披露说,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华裔女教授唐广文领导的研究团队,曾经利用湖南24名农村儿童进行了转基因“黄金大米”的试验,绿色和平组织表示说,此举非常不负责任。这项试验于2008年在湖南省一所小学进行,针对6到8岁的健康的在校小学生,比较儿童摄入“黄金大米”,菠菜和胡萝卜素、胶囊之后,对补充维生素A有何不同?试验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湖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以及浙江医学院等机构共同进行。目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严重的健康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湖南省衡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建桥表示说,他们与2008年所进行的课题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的研究,属于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湖南省衡阳市政府在进行调查之后称,参加试验的学生所食用的宣布的食品均在当地采购,并未涉及到转基因大米,以及其他转基因食品。 美国塔夫茨大学类胡萝卜素和健康研究所(Carotenoids and Health Laboratory)的主任唐广文教授将询问邮件转给了塔夫茨大学校方。随后校方发言人克罗斯曼(Andrea Grossman)以书面形式回复说,塔夫茨大学在各种以人为对象的试验中,均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 “黄金大米”的试验目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维生素A的缺乏影响着全世界2亿5000万的儿童,其中每年有25万儿童因此失明,这些人中的半数都在失明后死亡。尽管目前有各种维生素A的补充方式和社会项目,但仍无法解决维生素A的缺乏问题,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进一步证实“黄金大米”在补充维生素A不足方面的有效性。克罗斯曼强调,这次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经过了中美双方有关机构的批准,并且获得了所有参与试验的儿童及他们家长的同意。该项目的一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 报道指出,克罗斯曼同时附上了研究报告的全文。根据该报告,试验共对湖南某农村地区(一说为衡阳)的112名6至8岁的儿童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72人入选,并对一部分儿童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先期治疗,以防止这些健康问题影响试验结果。这些儿童在35天的时间里,分别被喂以“黄金大米”、菠菜和胡萝卜素胶囊,最终结果显示,“黄金大米”在补充维生素A方面同胶囊一样有效,同时优于富含胡萝卜素的菠菜。 实验鼠致癌事件 北京时间2012年9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卡昂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可导致实验鼠易患肿瘤及多种器官损害。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研究人员认为,实验结果让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并对生物科技公司及政府的公信力发起了挑战。不过,也有科学家对此项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 欧洲食品安全局在12年11月28日做出结论,即其结论不能被其数据支持。欧洲食品安全局的结论包括,对于这一实验而言: ①鼠种存在问题,选用的本身就容易患癌症; ②样本量太少,每种性别只设置9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这种做法缺乏可信性; ③塞教授公布的资料有限,特别是有关实验鼠的喂养细节不得而知(言下之意就是喂养方式不同也可能导致结果不同)且塞教授在论文发表后没有应要求提供这些数据; ④塞教授的统计方法有问题; ⑤统计过程中一些数据欠缺。 猕猴喂养实验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表示,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2009年,张启发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是中国至今仅有的两张。这两张安全证书的取得非常严格,不仅对白鼠做了90天喂养实验,还做了三代繁殖实验,结论都显示食用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并无差别,鉴定方或农业部应如实公布一些基本的实验结果以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有。 食品与药品不同,上市前无需做人体实验,但林拥军表示自己从1999年来已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 申请公开遭拒 在2013年6月至8月间,北京律师黄乐平先后致函农业部,就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5个问题分别提起信息公开申请和行政复议申请。2013年10月24日,他收到了农业部驳回其转基因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决定书。2013年10月31日黄乐平表示,将在15个工作日内向农业部提起行政诉讼。 麦当劳饲料门 2014年4月,为了降低成本,麦当劳承认在麦乐鸡和鸡肉汉堡中使用了以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肉鸡,引发 “唯利是图”的批评。但麦当劳中国至今并未回应,中国所售的产品是否使用了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肉鸡。 永和豆浆 201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新一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黑榜,共183批进口食品、6批化妆品上榜。其中,台湾永和豆浆,检出转基因成分。 严防转基因材料恶意扩散 农业部向中国各转基因研发单位下发红头文件,要求严防转基因试验材料流失。该红头文件明确针对近期发生的某境外环保组织“盗窃”转基因研发水稻之事,称转基因材料为“科研核心机密”,如发生育种材料失窃和遗失,需立即报案,“依法对当事人严肃处理”。 转基因粮油不得进入军粮供应领域 湖北襄阳市粮食局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从5月6日起,襄阳市所有军供站点一律不得向辖区驻军供应转基因成品粮和食用油。襄阳粮食局称,随着中国粮油市场的不断发展,一批转基因粮油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鉴于中国对转基因粮油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尚未定论,为全面保障我市驻军官兵健康和饮食安全,根据广州军区联勤部和湖北省军粮供应中心要求,从5月6日起襄阳市所有军供站点一律按要求从军供粮油定点加工企业采购非转基因粮油供应驻军。一律不得向辖区驻军供应转基因成品粮和食用油。 == 批准作物 == 截至2013年9月,中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般只用于科研,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截至2013年9月,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而之前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番茄和甜椒的转基因品种,已因为无明显优势而被市场淘汰,现证书已过期。 中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中国的安全证书。 而在美国,转基因食品无所不在,充斥着美国 大大小小的超市与农产品购物中心。当地媒体列出了前十大转基因食品,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木瓜、大米、西红柿、油菜籽、乳制品、土豆和豌豆。 美国自产的玉米、大豆等转基因食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40%,最大部分是在美国国内出售。就玉米而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曾表示,市面上出售给消费者的玉米几乎都是转基因玉米,而美国知名的农业科技公司孟山都公司也承认,美国半数农场使用转基因玉米种籽。 2016年1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可追溯管理,提高试验基地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转基因试验的源头监管能力。通知决定,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范围界定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开展农业转基因作物试验的现有育制种基地。通知提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申报的三方面条件,包括设施条件、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转基因技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