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70.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辅政 的原始碼
←
辅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辅政</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61.ddimg.cn/digital/product/97/63/1900559763_cc_cover.jpg?version=b17298a7-4017-40b5-8a95-2952aef6eac9555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src=tab_baike&q=%E8%BE%85%E6%94%BF&correct=%E8%BE%85%E6%94%BF&ancestor=list&cmsid=36bcf885f12360faed0711a6c488220c&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8#id=512e49da1511d6b51368d153940ceffb&currsn=0&ps=57&pc=57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辅政 拼音;fǔ zhèng 注音;ㄈㄨˇ ㄓㄥˋ 释义;辅佐治理政事。 |} '''辅政''',汉语词汇,拼音是fǔ zhèng,意思是辅佐治理政事。<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query=%E8%BE%85%E6%94%BF&srcid=28232&wd=%E8%BE%85%E6%94%BF 辅政_词语_成语 ],百度汉语,2022年12月3日</ref> ==词语解释== 辅佐治理政事。 ==词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於亳。”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知。郭阿多盗马贼耳,乃敢擅劫公卿,与我相抗,誓必诛之!君试观我方略士众,足胜郭阿多否?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 《[[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汉霍光辅政的时候,不是有个昌邑王刘贺即位后,被太后和霍光废掉皇位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 ==《[[陆贾新语]]》== 《[[陆贾新语·辅政第三]]》 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 昔者,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固。处宴安之台,承克让之涂,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盖自处得其巢,任杖得其人也。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李斯、赵高为杖,故有顿仆跌伤之祸,何者?所任者非也。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 故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小慧者不可以御大,小辨者不可以说众,商贾巧为贩卖之利,而屈为贞良,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驾羊。相士不熟,信邪失方。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君子远荧荧之色,放铮铮之声,绝恬美之味,疏嗌呕之情。天道以大制小,以重颠轻。以小治大,乱度干贞。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故苏秦尊于诸侯,商鞅显于西秦。世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故尧放驩兜,仲尼诛少正卯;甘言之所嘉,靡不为之倾,惟尧知其实,仲尼见其情。故干圣王者诛,遏贤君者刑,遭凡王者贵,触乱世者荣。郑儋亡齐而归鲁,齐有九合之名,而鲁有干时之耻。夫据千乘之国,而信谗佞之计,未有不亡者也。故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众邪合心,以倾一君,国危民失,不亦宜乎! ==辅政体制==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当君主冲龄之时,在特定的形势下,王朝会出现一种短期的政权构成形式,即临时的特殊政体。其形式约有五种: 1、母后临朝称制。皇帝年幼,母后“权理朝政”。例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五岁登极,冯太后临朝执政十余载;唐代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先后即位,武则天皆临朝称制;晚清咸丰帝后妃慈安、慈禧扶持六岁同治帝载淳,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等。 2、诸王监国。《[[左传]]》闵二年记载:“(太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君王外出巡狩,太子留守,代行处理朝政,谓之监国。或皇位空缺,新皇未立,由王爷监国,如五代后唐李嗣源、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前,及鲁王朱以海均曾作过“监国”。 3、宗室诸王摄政。即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均以长辈代行幼主视朝。早在西周初期,就出现了这种摄政的历史现象。《[[礼记正义]]》卷第二十《[[文王世子第八]]》记载:“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践阼而治。”[疏] 曰:“周公代成王践履阼阶,摄王位而临天下。”[①]其后,又如殷商伊尹代太甲,春秋鲁隐公代太子轨等,均属摄政。清代顺治帝褔临六岁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宣统帝溥仪三岁登基,以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行使皇权。 4、权臣辅政,君主年少,或新君嗣位,受命异姓大臣辅弼国政。君主亲政后,即结束辅佐襄赞之命。《[[尚书?虞夏传?皋陶谟]]》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后汉书·伏湛传]]》云:“柱石之臣,宜居辅弼。”设置辅政大臣,在古代王朝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三国蜀,刘备病故,其子[[刘禅]]登基,由丞相诸葛亮辅政。再如,北周七岁的静帝宇文阐即位,由皇亲国戚、“位望益隆”的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假黄铖、以左大丞相身份,总理朝政。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亦如此。 5、外戚操持国柄。如东汉和帝刘肇,及其后继位皇帝多为少儿,虽名义上太后临朝,但大权为外戚权臣梁冀所握。他身任大将军,又为顺帝、桓帝两皇后兄长。他与皇太后定策禁中,操纵三代皇帝的废立,专制于朝二十余年。质帝不满其骄横,称之“跋扈将军”。东汉自和帝、安帝始,外戚干预朝政,而梁翼专权达到极至。在何种形势下,实行摄政,或者辅政?各王朝因时而异。其中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星移物换,幼主渐大,[[摄政王]]、辅政之臣与皇权的矛盾便日趋加剧,其后果,或是辅政之臣废除君主,改朝换代,如隋文帝杨坚废静帝自立,以国号隋取代北周。或为皇帝亲政,拿下权臣,恢复皇权。这种摄政、辅政体制与皇权政体的冲突,构成了古代官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王朝的政治走向。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l0173yff9vm|480|270|qq}} <center>先秦故事-011周公辅政</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辅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