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22.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辛卯广州端午(陈寅恪) 的原始碼
←
辛卯广州端午(陈寅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应590.jpg|缩略图|[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JRQCF70541HAV1.html 原图链接]]] '''《辛卯广州端午》'''是[[中国]]现代作家[[陈寅恪]]写的诗词。 ==作品欣赏== ===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zs一九五一年六月 <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4954.html 「陈寅恪」诗词全集(43)首 ] </ref>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精于梵文和巴利文。<ref>[http://www.sc1618.com/guoxuezuozhe/13325.html 陈寅恪简介 ] </ref> [[陈寅恪]]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颖。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在家中开办了思益学堂,还聘请过国学大师[[王伯沆]]等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寅恪]]从小就有非常好的国学功底。 公元1902年的时候,陈寅恪跟着哥哥来到了[[日本]],进入到巢鸭弘文学院学习,但是后来因为腿病发作辍学回家,之后进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之后,自费到了[[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等国外高校就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几年之后,陈寅恪再度出国,先后在国外多家大学留学,先后学了梵文、巴利文、中亚古中文等数语言。1925年的时候,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聘请了[[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等人任教,并称为“清华三巨头”。 1928年,[[陈寅恪]]和[[唐筼]]结婚,两人一生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陈寅恪当时在清华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开设了文学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而且还有在北大兼课。之后陈寅恪又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和哲学三个系的教授。抗战爆发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了昆明,陈寅恪也跟着来到了昆明。 后来[[英国]][[牛津大学]]聘任他为汉学教授,陈寅恪因此前往[[香港]]搭游轮到[[英国]]。但是因为[[日本]]人的原因,陈寅恪只能留在[[香港]],并在[[香港大学]]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日方多番想要陈寅恪办东方文学院都被陈寅恪拒绝。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去了牛津任教,1949年返回祖国,在中山大学任教,之后出版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等著作。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也就是1929年10月7日,因病离开人世享年79岁。<ref>[https://www.xuexila.com/lishi/renwu/guoxuedashi/18772.html 陈寅恪的生平简介 ]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辛卯广州端午(陈寅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