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9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辛宪英 的原始碼
←
辛宪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辛氏'''({{bd|191年||269年|catIdx=X,辛}}),字'''宪英''',[[颍川]][[阳翟]]人,[[三国]]时代女性,[[曹魏]][[卫尉]][[辛毗]]之女,[[河内]][[太守]][[辛敞]]之姊。辛宪英是汉晋间望族泰山羊氏的家族成员,丈夫是[[泰山郡]][[太守]][[羊耽]],她亦是[[东汉]]「悬鱼太守」[[羊续]]的儿媳妇,[[西晋]][[太傅]][[羊祜]]的叔母。生平见载于《[[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羊耽妻辛氏传》。其[[外孙]][[夏侯湛]]亦为其撰写传记《羊太常辛夫人传》,[[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曾于《辛毗传》中加以引用。 ==生平== 辛宪英为人聪明有才,善于鉴人知事。[[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之位,后来曹丕得立,曾经喜极失态,抱着[[辛毗]]的颈说:「辛君您知道我有多麽喜悦吗?」辛毗事后将曹丕的表现告诉女儿宪英,时年二十多岁的宪英便感歎地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又怎会长久呢?魏国又怎能昌盛?」 ===危乎尽忠===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要诛除曹爽,因曹爽已离开了[[洛阳]]而紧闭洛阳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带领曹爽的家兵斩关夺门逃走,当时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为[[大将军]][[曹爽]]担任参军,留在洛阳城中,鲁芝便呼召辛敞同去会合曹爽。辛敞畏惧于形势,不知所措,便向辛宪英请教。辛宪英说:「天下事情不能预知,但以我的判断,太傅(指司马懿)是被逼这样做的(指发动政变)!明皇帝(即[[曹叡]])驾崩之前,曾把着太傅的手臂嘱咐后事,朝中人士对其遗言记忆犹新。曹爽与太傅同受明皇帝顾命,但曹爽独专权势,以骄奢的态度行事,对王室可说是不忠,于人伦道理亦可谓不正直。太傅此举只不过是要诛除曹爽而已。」辛敞追问:「那此事可成麽?」辛宪英回答:「怎会不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便说:「那麽我可以不离城而去吗?」辛宪英说:「怎可以不去?职守是人伦的大义,当我们知道别人有难,尚且会体察怜恤;如今你为人做事却弃下自身责任,是不祥之事,不可以这样做。至于要为他人而死,受他人所任,是作为亲信的职分,你不是曹爽的亲信,只是出于跟随大众的责任而已。」辛敞听过姊姊的分析后,便随鲁芝出关离城。后来司马懿果然成功诛除了曹爽,亦放过了辛敞,辛敞便感触说:「如果我不是与姊姊商量,便几乎做出了不义之举。」 着名[[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中,亦记载了辛宪英分析司马懿对付曹爽及劝弟尽忠职守之事<ref>《三国演义》第百零七回「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载:「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敞曰:『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见[[曹芳|天子]]。』芝然其言。敞急入后堂。其姊辛宪英见之,问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闭了城门,必将谋逆。』宪英曰:『司马公未必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敞惊曰:『此事未知如何?』宪英曰:『曹将军非司马公之对手,必然败矣。』敞曰:『那日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宪英曰:『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卹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敞从其言,乃与鲁芝引数十骑,斩关夺门而出。」</ref>,更有诗句讚颂:「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今千载颂高风。」<ref>《三国演义》第百零七回「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载:「却说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曰:『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懿曰:『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遂复各人旧职。辛敞歎曰:『吾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后人有诗讚辛宪英曰:『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古今千载颂高风。』」</ref> ===聪识敏鉴===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锺会]]担任镇西将军,辛宪英询问侄儿[[羊祜]]:「锺士季(锺会,字士季)因何出兵向西?」羊祜答:「是为了要灭[[蜀汉|蜀]]啊。」辛宪英便说:「锺会处事恣意放肆,这不是长久为人下属的态度,我恐怕他会有异志啊。」羊祜不敢多议,便劝辛宪英:「叔母请勿说太多了。」后来锺会徵羊耽与辛宪英之子[[羊琇]]担任参军,辛宪英忧虑地说:「那时候我见锺会出兵,虽然忧虑,但也只是为国而忧而已。今日祸难将会牵涉到我的家族,而且也是国家的大事,我实在不得不阻止了。」羊琇便向[[司马昭]]极力请辞,可是司马昭却不愿接纳。辛宪英无奈之下只好向羊琇说:「此事必须实行了,你要留心!古时的[[君子]],在家则奉孝于双亲,出外则为守节于国家,担任职务时要慎思你的责任,面对义理时则要慎思你的立场,不要让父母为你感到忧虑。军旅之间,最能令你顺利的,只有仁恕的态度而已!你必须要谨慎留意啊!」结果羊琇在[[魏灭蜀之战|征蜀之役]]至[[钟会之乱|锺会叛变]]之时仍能保全自身。 辛宪英为人悭俭,侄儿羊祜曾赠送华丽名贵的锦被给她,宪英却嫌礼品太过华贵,不捨得浪费糟蹋,于是把锦被翻过来盖。[[泰始 (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辛宪英逝世,享寿79岁。 ==家庭== ===父亲=== *[[辛毗]]:曹魏卫尉 ===弟=== *[[辛敞]]:继嗣都乡侯,官至衞尉 ===丈夫=== *[[羊耽]]:曹魏[[太常]] ===子女=== *[[羊瑾]]:[[西晋]][[尚书右僕射]] *[[羊琇]]:西晋[[散骑常侍]] *羊氏:嫁淮南太守[[夏侯庄]]<ref>《三国志注·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世语曰:敞字泰雍,官至卫尉。毗女宪英,适太常泰山羊耽,外孙夏侯湛为其传曰:“宪英聪明有才鉴。初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司马宣王将诛爽,因爽出,闭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将爽府兵,犯门斩关,出城门赴爽,来呼敞俱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不可也。且为人死,为人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宣王果诛爽。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逮锺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从子羊祜曰:‘锺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后会请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见锺会之出,吾为国忧之矣。今日难至吾家,此国之大事,必不得止也。’琇固请司马文王,文王不听。宪英语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宪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ref> ===孙/外孙=== *[[羊玄之]]:羊瑾之子,西晋尚书右僕射,加侍中,封兴晋公。死后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夏侯湛]]:女婿夏侯庄之子,西晋散骑常侍,着名文学家,美男子 *[[夏侯光姬]]:女婿夏侯庄之女,晋元帝[[司马睿]]生母 ==评价== *[[夏侯湛]]:「宪英聪明有才鉴。」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羊耽妻辛氏传》:「聪朗有才鉴。」 *[[胡三省]]注《[[资治通鑑]]·卷六十八》评:「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 *《[[三国演义]]》:「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古今千载颂高风。」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五·列传七十二·[[黎士弘]]传》:「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参考资料== *《三国志·辛毗传》裴松之注 *《晋书·列女传》 *《资治通鑑·卷六十八》 *《三国演义》 ==电玩游戏== * [[真·三国无双8]]([[光荣公司]]开发,配音:[[下地紫野]]) ==备注== {{reflist}} [[Category:汉朝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辛宪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