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36.2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辣椒栽培技术 的原始碼
←
辣椒栽培技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辣椒栽培技术</big> ''' |- | [[File:T010c64d59e17f6ca85.jpg |缩略图|居中|[http://www.imuyang.com/uploads/allimg/171031/1302162309-7.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8%BE%A3%E6%A4%92%E6%A0%BD%E5%9F%B9%E6%8A%80%E6%9C%AF&src=tab_www&correct=%E8%BE%A3%E6%A4%92%E6%A0%BD%E5%9F%B9%E6%8A%80%E6%9C%AF&ancestor=list&cmsid=abef861b01e5ba6b719b8238f6c21922&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7#id=9a98269afa0c31563e74405b3fcf9e7d&currsn=0&ps=59&pc=59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辣椒栽培技术》是2008年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少先。 该书主要讲述如何种植辣椒给出了相关的栽培[[技术]]。 =='''基本信息'''== 书名; 辣椒栽培技术 作者; 王少先 ISBN; 9787806419144 页数; 78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8-7-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字数; 59000 纸张; 胶版纸印 =='''内容简介'''== 辣椒在海南省琼海市主要作[[冬季]]反季节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下种,次年1月中下旬开始收获。收获期约100天,亩产量3吨左右。整个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良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整好地并下足基肥、加强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无公害栽培管理措施,方能保证高产。 =='''作品目录'''== 一、辣椒的植物学特征 (一)根系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果实 (六)种子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土壤营养 三、辣椒的类型与品种 (一)依据果实特征分类 (二)依据辛辣味分类 (三)依据用途分类 四、辣椒的栽培方式 (一)露地春夏茬[[栽培]] (二)露地夏秋茬栽培 (三)大棚春提早栽培 (四)大棚秋延后栽培 (五)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 (六)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 (七)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 五、育苗 (一)常规育苗 (二)穴盘育苗 六、鲜食辣椒栽培技术 (一)辣椒露地春夏茬栽培 (二)辣椒露地夏秋茬栽培 (三)辣椒塑料大棚春提早[[栽培]] (四)辣椒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 (五)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 (六)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 (七)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 (八)彩色甜椒栽培 (九)老株再生栽培 七、干椒和观赏椒栽培技术 (一)干椒栽培 (二)天鹰椒栽培 (三)观赏辣椒栽培 八、贮藏保鲜加工 (一)鲜辣椒贮藏保鲜 (二)干辣椒分级标准 (三)辣椒特色小吃加工方法 九、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害 (二)虫害 选择品种 要选择适宜作冬季栽培、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辣椒品种。适宜的有: 1、泡椒 福湘5号、福湘秀丽、福湘4号、湘研13号。 2、尖椒 黄皮尖椒主要有正邦9+9、丰收8号、优良6号、[[茂椒]]5号。红皮尖椒主要有广丰404、博辣6号、博辣5号。 3、圆椒 中椒5号、金甜1号、天海3号。 培育壮苗 辣椒育苗宜采用软盘育苗法。盘苗健壮返青快,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 1、苗床地的选择 软盘育苗地宜选择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坡园地。 2、培养土的配制 取1/3非茄科作物的干净园土、1/3猪粪渣或干牛粪、1/3火烧土,充分混和后,按每百公斤加0.25公斤挪威复合肥,再混和,则成为全营养的培养土。注意培养土要基本上能满足秧苗健壮生长所需养分。 3、确定播种期 泡椒播种后90天可采果,因此播种期习惯安排在农历9月初,公历10月中旬。尖椒采收较早,播种后80天可收获第一批果实,因此播种期比泡椒晚10天左右,即10月下旬。红皮尖椒如"广丰404",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市场需求旺。一般在海南省的长坡、潭门、塔洋等地,每年7~8月播种,11月份红椒陆续上市。圆椒挂果早,不耐湿,宜安排在10月下旬播种,次年1月中、下旬可大量收获上市。 4、种子处理与播种 每亩种子量为尖椒20克,泡椒、圆椒各30克。种子处理的顺序步骤为:剪开[[种子]]袋,取出种子晒1~2小时(晒种子是为了提高发芽率),然后放在55~60℃的温水中浸泡,水温降至36℃前,不断搅动,约浸10小时。捞起种子并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灭杀病毒,20分钟后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数遍,至手握种皮感觉不滑腻为止,即进行催芽。播种前要先将培养土装入软盘(100孔)中,刮平稍压,然后用喷水壶浇水,待水渗透后即可播种。每10克种子播12~16张软盘,一般采用点播。播种后覆盖一层0.5厘米左右的椰衣渣或细土,再用长一寸左右的碎稻草,覆于软盘表面,最后盖上遮阳网或塑料地膜。盖塑料地膜要搭拱形竹架,拱足及两端开口处不遮盖,有利通气。 5、苗床管理 播种后3~4天,每天淋水1~2次,保持湿润。出苗后,1周内可全部揭除遮盖物,增加光照,同时要控制浇水,降低湿度,促进幼苗根系向下深扎。当播种15天左右,幼苗生长旺盛,应保证水分、养分供应。每天淋水一次,可结合淋水喷2~3次0.1%~0.2%的挪威复合肥营养液。20天后开始控水、控营养,提高幼苗定植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还苗返青时间。25天左右,当幼苗长有6片真叶时,便可移植。 整地定植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略偏酸性的砂壤土地块。 2、重施基肥 一般以腐熟的鸡粪或饼肥最佳,其次是猪牛粪、火烧土等。用酵素菌及过磷酸钙堆制发酵,成熟后施用,亩施500~750公斤。 主要条件 适宜海拔1 300 m以下的地区,一般7月中下旬~8月上旬育苗。环境条件:选择远离污染源、牛产条件良好、周围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规定的田块和地块。土壤条件:宜选择图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便于灌溉的壤土,湿润地区应选择抗病性强、质优、产量高、适宜推广的品种。 播种管理 在播种辣椒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苗床处理:播种前苗床要充分翻晒、锄细、平整。然后对整个辣椒土壤进行消毒和杀菌,使用大棚专用薄膜进行土壤整体覆盖,4d后撕去薄膜即可。 而对辣椒种子的处理则是非常严格的,要做到完全的无公害种植,就必须抓好每一粒辣椒[[种子]]的质量关,要先对辣椒种子进行完全的温水浸泡,温水的温度以60~65°C最适宜,在浸泡的过程中要随时对辣椒种子进行轻微的搅动,在搅动20 min后,再将辣椒种子放入纯水中浸泡24 h,然后用棉质布完全包裹,将其放入26℃的温室中进行培育和观察,待辣椒种子的颜色基本变白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播种。在播种的前几天,要先对辣椒土壤进行渗透性的浇水灌溉,在已经浇水的辣椒土壤上要洒上一层比较薄的柔软沙土,然后撒上1/3的抗氧化生长药剂,待种子理入土后再洒上剩余的2/3的药剂,然加适量的水,再盖上大棚薄膜,膜和辣椒土壤的距离要保持在60~70 cm的高度,用树枝固定好周围土壤。 在播种后的育苗管理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温度管理上来说,需要根据辣椒育苗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温度干涉,确保今后辣椒育苗的正常生长。在辣椒播种后要不仅要保持温度的恒定,还要注意适当的通风,确保辣椒育苗的夜间地表温度保持在22 °C。在辣椒育苗发芽出白后,撕掉之前覆盖上的大棚薄膜,并增强辣椒茎叶的日光照射时间,昼夜温差要控制在10℃以内,夜间辣椒土壤表层温度以10℃为最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在辣椒育苗长出母叶后,要适当升高土壤的地表温度,白天以28℃为最佳,晚上则是控制在不低于20°C,以防辣椒育苗母叶的生长缓慢。期间的辣椒育苗需要加强空气的流通,直至辣椒母叶完全长成以后,方可停止通风。在通风时要时刻关注到风向和风力的情况,风向错误容易造成辣椒育苗母叶的生长[[态势]]不良,而风力过大则会抑制到辣椒母叶的正常生长,辣椒育苗的通风和土壤地表的温度是密切相关的,要根据辣椒土壤的地表温度随时调整通风的时间。比如中午测得辣椒土壤的温度为27°C,则需要相应的加长通风时间,降低覆盖在辣椒土壤上的地表热量,温度在整个辣椒的培育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后期辣椒育苗的移栽也需要保障有适宜的温度作为辅助,在移栽时要尽量使得辣椒育苗的温度较低,保持在10℃这样,这样能够提高辣椒育苗在移栽之后的成活率。在移栽的前3d要最好对辣椒育苗的灌溉工作,因为之前播种时的辣椒土壤表层不深,所以在辣椒母叶完成长成后还要再适当加上层6mm的营养土,便于日后辣椒育苗的移栽,有的辣椒母叶由于长的位置和方向阴碍了整个辣椒育苗的牛长,还需要适当的修剪。要保持所有的辣椒母叶之间的间距控制在4 cm,防止日后辣椒母叶和子叶之间的互相挤压,影响生长。 定植管理 辣椒的种植分为春季种植和秋季种植2种,春季种植的时间以3月为准,普遍的辣椒育苗在经过90 d的培养后就可以开始定植,而秋季种植辣椒的是间则稍微久点,要经过120 d的培养后才可以进行相关的定植。在定植时要先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卫生检测。该大棚土壤毕竟已经过高层的日晒和完全的病虫害的杀菌,如果还存在虫害则需要对土壤施加农作物除菌剂,并使用大棚薄膜覆盖至少15 d,通过自然的高温效应加药物来达到对大棚土壤的无公害要求,在土壤检测通过之后,要以西南方向为基准。在大棚土壤中开挖肥料营养壕沟,配比原则按照每667 m2土地施加300kg有机[[肥料]]为准,并放置7 d,使得肥料能够完全深入大棚土壤之中。在进行定植时,要保持好辣椒植株的间距密度,小型辣椒植株的每667 m2密度保持在6000株,大型辣椒植株的每667 m2密度保持在4 500株,每株辣椒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40~60 cm,单向辣椒定植的距离以42 cm为最佳,多向辣椒定植的距离以55 cm最适宜。 在辣椒植株成功定植后,还要保持日常的肥料供给,虽然辣椒植株在生长的需要的肥料不多,但还是要施加以必要的磷肥和钾肥,确保辣椒植株不受到病虫害的干扰。在肥料配比中,氮:磷:钾的配置比例要保持1.0:1.0:1.5的比率,而在辣椒植株的结果期,对肥料的需求则是比较多的,此时的辣椒植株的母叶和子叶都生长旺盛,内层果实和外层果实都在同时增长,此时要加强对辣椒的肥料供应和阳光[[照射]]。 一般在辣椒果实长到超过4 cm时可以进行第一次氮肥供应,在长到7 cm时改用磷肥进行追加,氮肥和磷肥中可以掺进定量的尿素进行稀释处理。整体的施肥原则要遵循多次少量的缺准。辣椒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同样很重要,水分的补给贯穿于辣椒的定植前后,在辣椒植株定植后要直接对辣椒的子母叶进行喷雾浇水,这样能够加快辣椒植株的茎叶生长。在夏季要加大对辣椒植株的浇水频率,做到3d1次,在辣椒植株的母叶完全长成以后可以缓慢加水的频率,直到辣椒植株结果之后,再进行追肥处理和辣椒的浇水,以后的时期再根据辣椒植株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继续加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对辣椒植株的浇灌水量不能过量,要是整个辣椒种植土壤都能够得到充足和均匀的水分,过度浇水只会使得辣椒植株的果实不够[[成熟]]。 环境要求 1.1产地选择 有机辣椒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良好植被的优良生态环境,避开疫病区,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T 15618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T 5084Ⅴ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达到GB/T 30954二级标准和GB/T 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 1.2确立转换期 有机辣椒生产转换期一般3年。新开荒、长期撂荒、长期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来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土地,也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蔬菜生产的要求进行管理,产品作为有机转换蔬菜上市。转换期结束要经认证机构检测达标后方能转入有机蔬菜生产。 1.3设置缓冲带 有机辣椒种植区域周围需种植8~10m宽的高杆作物和[[乔木]]等作为缓冲带,打造相对封闭的田间小环境,以保证有机辣椒种植区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2.品种选择 禁止使用转基因或含转基因成分的种子,禁止使用经有机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种子处理剂应符合GB/T 19630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11号、更新一号、杭州鸡爪椒等。 栽培技术 3.1培育壮苗 3.1.1育苗方式 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等方式育苗。 3.1.2种子消毒与催芽 晒种后,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再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5 min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纱布包好,再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上,放在25~30℃处催芽,每天检查并用温水淋洗,过3~5d胚根露出种皮,即可播种。 3.1.3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 用充分腐熟鸡粪40%和肥沃疏松园土60%经充分摊晒日光消毒,过筛后掺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10%草木灰。播种床耙平踏实后,均匀铺3~4㎝厚营养土;苗床先经深翻,浇水后覆盖地膜、上扣苗棚闭棚升温 7~10d,撤去[[地膜]],再铺床土育苗。 3.1.4播种和育苗 播种要求做到:床土平,底水足,覆盖好。床土整平以后,底水一定浇足,出苗前不补充浇水。底水应达到10㎝深床土饱和。撒种要均匀,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8~22g(以干种计算),撒完种过10~20 min再覆土,厚度为0.7~1㎝,覆土后盖不含氯的地膜保墒,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 3.2苗期管理 3.2.1幼苗期管理 温度:辣椒播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80%出苗后即可揭膜降温,创造光照充足、地温适宜、气温稍低、湿度较小的环境,白天23~25℃,夜间15~17℃。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露尖,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8~20℃,夜间10~15℃。第1片真叶出来后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17~20℃。移苗前4~6d降温炼苗,逐渐降到白天18~20℃,夜间13~15℃。水分:齐苗后浇齐苗水保湿,在播种水浇足的情况下,移植前一般不浇水,秧苗缺水时选择晴天少量浇水,浇水后应保湿,保持床土不干燥,同时防止空气湿度过大;移植前一天可轻浇一次水,以利起苗。 3.2.2成苗期管理 温度:缓苗期:分苗后提高温度,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促进缓苗。白天保持25~30℃,夜间20℃。旺盛生长期:白天气温25~27℃;夜间气温17~18℃。炼苗期:定植前1周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揭去所有覆盖,使辣椒苗在露地条件下生长。水肥:移苗后在新根长出前不要浇水,新叶开始生长后可根据幼苗长势,土壤墒情,适当用喷壶浇水。定植前15~20d结合浇水用纯沼液兑水3倍喷施。 3.3整地施肥和定植 3.3.1整地施肥覆膜 定植前15~20d,选择非茄科作物茬口的地块,翻耕晒土;整地、做畦和覆地膜要求仔细、平整,畦沟深度20~25㎝。肥料使用应符合GB/T 19630的要 求,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饼肥300㎏、磷肥50㎏、钾肥20㎏。然后深耕起70~100㎝宽的高畦,畦上覆盖无氯地膜,架设大棚、防虫网闭棚升温7d左右,进行病原菌杀灭。大棚膜、防虫网选用不含氯材料。 3.3.2定植 大棚定植选择2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7~8℃时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15~17℃时定植。定植选在晴天中午进行,高温季节选在下午进行。定植密度在畦上定植双行,株距25㎝。定植时使辣椒两排侧根与畦沟垂直。 3.4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门椒座住之前不浇水,浇水也是在植株出现萎焉、需补充水分时,选择晴天浇小水。门椒座住以后,开始小水勤浇,保证辣椒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天气确定浇水时间,气温低时选择在上午进行,高温时选择早晨进行;进入盛果期加大浇水量,防止大水漫灌,雨前挖好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土壤积水。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扶苗,用清水洗去植株上污泥。进入盛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亩顺水追施水量1/3的沼液或腐熟饼肥50㎏,每7~10d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 定植后每隔10d喷1次沼液3倍稀释液兑1%白糖,进行叶面追肥,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初花期利用蜜蜂传粉或用手持震荡器辅助授粉,门椒座住后及时打掉门椒以下侧枝,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适当疏剪过密枝条。 3.5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实行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必须符合GB/T 19630要求,杜绝使用禁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3.5.1猝倒病 进行种子、床土壤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提高苗床温度,降低棚内湿度,严防幼苗徒长,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发病初期用大蒜汁25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洒,一周后再喷一次。 3.5.2蚜虫、病毒病 发虫前悬挂黄板诱杀,植株喷肥[[皂水]]、辣椒水驱蚜,及时发现蚜虫并喷药消灭蚜源,减少病毒扩展。 3.5.3灰霉病 加强大棚湿度管理,及时通风排湿,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适当稀植,及时摘除植株下部多余枝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性;发现病株适当控制浇水,亩用10%速克灵、45%百菌清250g或3%噻菌灵150g等烟剂熏烟3~4h,或叶面喷施2%春雷霉素500倍液、1/10000硅酸钾溶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 3.5.4疫病 严格种子和苗床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挡土壤萌发孢子向上扩散;下午闭棚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叶片结露;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棚内空气湿度大时,及时放风排湿,施入生石灰调酸;发病初期可用大蒜汁25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井冈霉素1000倍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粉600倍液,每隔7~10d全株喷药1次,连续2~3次,或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g熏烟。 3.6采收 采用人工采摘,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以及盛容包装物要求清洁、卫生,不对有机辣椒产生污染;与别的蔬菜分开堆放,做到单收、单运、单放,防止产生混杂;上市辣椒要求新鲜、干净、无虫斑病斑。<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31/11/8553624_325539666.shtml 辣椒栽培技术], 个人图书馆 , 2013-10-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30 農業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辣椒栽培技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