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46.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连岛沙洲 的原始碼
←
连岛沙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连岛沙洲</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t8.baidu.com/it/u=3886718930,1184737300&fm=193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veer.com/photo/170031278?utm_source=baidu&utm_medium=imagesearch&chid=902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连岛沙洲 外文名 tombolo 又 称 连岛沙坝 释 义 连结相邻岛屿 或与大陆的沙坝 位 置 陕窄的海峡 |} '''连岛沙洲'''是一种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它的外形与[[沙咀]]及[[沙洲]]相似,但它的形态,却是连接两处陆地的沉积地形,其中一端原是一个岛屿,或者两面都是岛屿。 <ref>[https://www.veer.com/photo/170031278?utm_source=baidu&utm_medium=imagesearch&chid=902 连岛沙洲], 马蜂窝, 2020-01-18</ref> == 简介== 连岛沙坝又称[[连岛沙洲]]。连结相邻岛屿或大陆与邻近岛屿的沙坝。由砾石、沙及贝壳碎屑组成。大陆与邻近岛屿之间为一波影区,沿大陆和岛屿沿岸运动的泥沙,逐渐堆积于波影区便形成连岛沙坝。与大陆相连的岛屿称为“陆连岛",以山东烟台的芝罘岛最为著名。 ==形成== 连岛沙洲形成的地方通常都是位于陕窄的海峡。海浪因受岛屿的形状以及季候风的影响,形成两股季节性相反的沿岸漂移。因为水流较慢的关系,沿岸漂移便有机会把岸边的沙石堆成沙咀。随着时间的发展,两边沙咀不断延长,最后接在一起,形成连岛沙洲。而海平面上升或地面抬升亦可增加连岛沙洲形成的机会。 在外海的小岛也会受到波浪的侵蚀。当沙洲的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和岛屿相接,则称为连岛沙洲(tombolo);连接的岛屿为陆连岛(land-tied island )。连岛沙洲和陆连岛合成为沙颈岬(广意的连岛沙洲),苏澳附近的南方澳,就是典型的沙颈岬。 ==举例== 山东[[烟台]]的[[芝罘岛]];中国[[香港]]的[[长洲]]、[[马屎洲]];中国[[澳门]][[氹仔]](大小二氹);[[泰国]][[披披群岛]]的Koh Phi Phi Don岛 、中国[[台湾]]的[[南方澳]]、[[和平岛]]。 ==其他海岸堆积地形== 海岸堆积地形是海岸带松散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的各种地形形态。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和形态,海积地形可分为: (1)沙砾质海岸地形发育在岬角、海湾相间的海岸。其主要地形形态有:泥沙横向(向岸或离岸)运动形成的海滩、沿岸沙堤和水下沙坝等泥沙纵向(沿岸)运动形成的——一端与岸相连,一端向海延伸的狭长堆积体——沙嘴、连岛坝(也称连岛沙洲)等。 (2)淤泥质海岸地形:形成于潮汐作用较强的河口附近和隐蔽的海湾内,其主要地形为形态单一、平缓宽浅的泥质潮间带海滩。 (3)三角洲 海岸地形发育在河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其主要形态有鸟足状、尖嘴状和扇状等。 (4)生物海岸地形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主要地形形态有:珊瑚礁海岸地形——岸礁(与陆相连,并向海中生长)、堡礁(与岸平行,礁体与海岸之间有舄湖相隔,如举世闻名的澳大利亚东北岸外的大 堡礁)和环礁(环绕一个礁湖,呈椭圆形,如我国西沙群岛大多为环礁);红树林海岸地形,如我国海南岛沿岸。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连岛沙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