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86.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迟德松赞 的原始碼
←
迟德松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赤德祖赞'''是[[吐蕃]]第36任[[赞普]],705年至755年在位。 他在位期间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此后多次同[[唐朝]]發戰,又多次向唐朝議和。此外又同唐朝、[[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争夺[[西域]]的霸权,并将[[南诏]]招诱为吐蕃的属国。 公元755年,赤德祖赞的大臣[[朗·梅色]]和[[末·东则布]]二人,于[[亚着贝擦城]]将赤德祖赞害死。<Ref name="da"/> 赤德祖赞在汉文文献《[[旧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新唐书]]·吐蕃传》及《[[资治通鉴]]》中皆作'''弃隶蹜赞'''或'''弃隶缩赞'''。<ref>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212页</ref>又译'''尺带珠丹'''。 ==生平== ===冲龄践祚,祖母听政=== 赤德祖赞是[[杜松芒波杰]]的儿子,原名'''野祖如'''。由于其[[胡须]]长如老翁,因此有“'''梅阿迥'''”,意思是“胡须先祖王”的绰号。<ref name="x93"/> 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赤德祖赞的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朝政,先后平定各地叛乱,“赞普兄”[[拉跋布]]被迫引退,赤德祖赞成为赞普。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ref name="tb107">《吐蕃史稿》107页</ref> ===迎娶金城公主=== 在平定内乱的同时,为了防止[[唐朝]]趁机进攻吐蕃,没庐氏曾于708年和709年两次遣使请求和亲,但皆被唐朝拒绝;710年又派遣[[尚赞咄]]赴[[长安]]请求和亲。最终[[唐中宗]]决定14岁的宗室女[[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唐中宗十分宠爱金城公主,命令左骄卫大将军[[杨矩]]为使节,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唐中宗亲自送行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县]]),涕泣而别。<ref name="xin">《新唐书·吐蕃传》</ref>与[[文成公主]]入蕃时一样,金城公主同样携带了大量唐朝的[[经书]]、[[历法]]书籍以及[[医学]]著作。<ref>《贤者喜宴》97页</ref>吐蕃用大量钱财贿赂[[杨矩]],向唐中宗请求赠送[[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唐中宗同意了。河西九曲是一块临近唐朝[[京畿]]一带的水草丰美之地,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后来这里成为了吐蕃入侵唐朝的重要据点。<ref name="xin"/> 根据一些藏文文献的记载,赤德祖赞派人迎金城公主入蕃,途中得知自己将要嫁给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男子,以为赤德祖赞是个老头,因此十分失望。赤德祖赞得知后派人对金城公主说如果她不愿意来,可以派人礼送她回去。但金城公主拒绝了他的提议,仍旧来到吐蕃。<ref>参见《[[西藏王统记]]》115~116页。原文称金城公主本来要嫁给赤德祖赞的儿子[[姜·察拉温]],但使团行至半途时,王子突然坠马而死,乃改嫁赤德祖赞。但事实上根据各种藏文或汉文史料记载,当时赤德祖赞年仅7岁(一作14岁),不可能生有成年的儿子,因此嫁给王子一事与史实不符。</ref> 金城公主到达吐蕃后,自筑城而居。<ref name="xin"/>后来赤德祖赞将她立为王妃,其地位仅次于从[[姜域]],位于今[[云南]]一带,当时为[[六诏]])娶来的王后[[姜·墀尊]]。<ref name="x93">《贤者喜宴》93页</ref> 712年,群臣上尊号“'''赤德祖赞'''”。<ref>《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150页</ref>同年,祖母没庐氏病逝,由[[大论]][[韦·乞力徐尚年]]({{|z=དབའས་ཁྲི་གཟིགས་ཞང་ཉེན།}},汉文文献作乞力徐)摄政。<ref>《吐蕃史稿》108~109页</ref> ===对外的军事扩张=== 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散骑常侍|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从[[河西九曲]]之地出发入侵唐朝,袭击[[临洮]](今[[甘肃]][[岷县]])、[[兰州]]、[[渭州]](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一带,掠夺唐朝的御马。[[杨矩]]畏罪自杀。随后[[唐玄宗]]诏以[[薛讷]]为陇右防御使、[[王晙]]为陇右群牧使,大破蕃军于[[洮水]]之畔的武街(今甘肃[[临洮县]]东),随后进入河西九曲一带,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 武街之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部边境,皆被唐朝击退。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此后又于717年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7年,吐蕃向唐朝求和,[[金城公主]]也致书唐玄宗请求和平。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战争。 ===亲政与其建树=== 721年[[乞力徐尚年]]死后开始亲政。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ref>《吐蕃史稿》109~111页</ref> ===与唐朝再开战端=== 然而吐蕃一直试图占据[[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小勃律|小勃律国]]位于今日[[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吐蕃于722年袭击了该国。小勃律王[[没谨忙]]向唐朝求救,唐朝的[[北庭节度使]][[张孝嵩]]发兵发兵击退了蕃军。 724年,[[陇右节度使]][[王君㚟]]贪功主动袭击吐蕃,献捷于长安。这令主张和平的[[金城公主]]受到了孤立,十分尴尬,甚至准备出逃外国。<ref>《[[:s:资治通鉴/卷212|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开元十二年)冬十月丁酉,谢王特勒遣使入奏,称去年五月金城公主遣使诣失密国,-{云}-欲走归汝。”</ref>而出于报复,吐蕃派[[韦·达扎恭略]],汉文文献作悉诺逻恭禄)于726年入侵唐朝[[甘州]](今甘肃[[张掖]])。王君㚟坚守不出,待其撤军后败其于[[青海湖]]一带。次年达扎恭略与[[烛龙莽布支]]攻破[[瓜州]](甘肃[[安西县]]东南),俘虏王君㚟之父,迫使其不敢出兵,随后大掠边境而还。韦·达扎恭略以此次战功威震唐朝,成为[[大论]];但[[河西节度使]][[萧嵩]]使用[[反间计]],散播韦·达扎恭略私通唐军的谣言,致使其被冤杀。此后吐蕃缺乏良将,在此后的多次战役中皆战败。<ref name="xin"/>在金城公主的建议下,吐蕃于733年与唐朝会盟于[[赤岭]](今青海[[湟源]][[日月山]]),双方确定了疆界并在赤岭竖立了界碑,达成和解。<ref>《[[:s:资治通鉴/卷213|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二月丁酉,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以分唐与吐蕃之境。许之。”</ref> 736年,唐朝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提议双方都罢去边境的守将,吐蕃方面同意了。但次年崔希逸就背信弃义地袭击了吐蕃的青海湖一带。旋即吐蕃发兵攻打唐朝报复。而唐与吐蕃的战争,在739年金城公主逝世后战斗更加激烈,双方不断互相派兵攻击,其中以双方反复争夺[[石堡城]](今青海湟源南)的战斗最为惨烈。749年,唐军的[[哥舒翰]]部以十分沉重的代价最终夺下了石堡城,并于753年夺回河西九曲之地。<ref name="xin"/> ===西域的争夺、南诏的归顺=== 737年,吐蕃又派[[论结桑东则布]]入侵[[小勃律]],将其变为属国。帕米尔高原一带尽为吐蕃所据。但747年,[[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高仙芝]]便攻破了小勃律,随后连破各个吐蕃属国;又于破吐蕃的盟国[[突骑施]],擒[[吐火仙可汗]]、[[尔微特勒]],一时间西域各国纷纷导向唐朝。 唐朝的军事行动触犯了[[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利益,双方最终于751年在[[怛罗斯]]发生[[怛罗斯之战|大规模交战]]。由于唐朝征调的[[葛逻禄]]军队的倒戈,导致了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吐蕃在西域重新站稳了脚跟。<ref>《吐蕃史稿》119~120页</ref> 与此同时,位于吐蕃东南新兴的[[南诏国]](吐蕃称之为“姜域”,是唐朝与吐蕃争相拉拢的对象。南诏的不断扩张导致了唐朝与南诏关系的恶化,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吐蕃趁机遣使通好于南诏。在吐蕃的招引下,南诏王[[阁罗凤]]于752年遣使向吐蕃朝贡,受封为“[[赞普锺]]”,成为吐蕃的属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吐蕃与南诏互相出兵支持,骚扰唐朝西南边境,成为唐朝的最大祸患。<ref>《吐蕃史稿》123~125页</ref> ===发展佛教以及遇害=== 赤德祖赞有着信仰佛教的倾向,相传这是由于赤德祖赞看到了[[禄东赞]]藏于密室中的预言的缘故。该预言以[[松赞干布]]的口吻,称传位到玄孙辈一个名叫“赤与德”的人时,吐蕃将会成为信仰佛教的世界。由于 赤德祖赞的名字中也有“德”这个音,赤德祖赞遂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派遣[[阐卡木来果夏]]、[[尼雅咱纳古玛热]]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又在国内寻找佛教的高僧,<ref name="x93"/>同时派[[巴桑希]]前往唐朝的五台山学习佛法。<ref>《贤者喜宴》104页</ref>不少崇佛的大臣们也被提到了朝廷的要职。但[[九政务大臣]]中有[[朗·梅色]]和[[末·东则布]]二人,欲勾结[[苏毗]]叛乱,心怀不轨。755年,赤德祖赞在[[亚著贝擦城]]赛马时,被二人害死。随后苏毗举兵反叛,但随即就被将军[[恩兰·达扎路恭]]平定,拥立王子[[赤松德赞]]即位。<ref name="da">达扎路恭记功碑</ref> 赤德祖赞被葬于[[穆日山]][[松赞干布]]陵墓之左,称为“拉日祖囊”陵。<ref>《贤者喜宴》105页</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新唐书]]·吐蕃传》 *《吐蕃史稿》,才让著 *《[[西藏王统记]]》,[[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賢者喜宴]]》,[[巴卧·祖拉陈哇]]著,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載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王尧、陈践译注,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Start box}} |-style="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FFE4E1;" |align="center" colspan="3"|'''赤德祖赞''' |- {{S-before|[[拉跋布]]或[[赤都松赞]]}} {{S-title|[[吐蕃|大蕃帝国]][[吐蕃国王列表|赞普]]|704年—755年}} {{S-after|[[赤松德贊]]}} {{End box}} [[Category:吐蕃赞普]]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En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af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bef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itl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迟德松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