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56.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 的原始碼
←
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9ad35c330f19a8012029ac70c3e0.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I2NzQwNzY=.html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是[[北宋]][[文学家]]郑獬的作品之一。 郑獬善诗文,为官正直,词作亦清新质朴,简练明快,《[[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ref>[https://www.sohu.com/a/406988476_482212?_f=index_pagefocus_4&_trans_=000014_bdss2_dkgjgj 【诗词鉴赏】14首古代状元写夏天的诗词,祝福所有考生金榜题名! ],搜狐,2020-07-11</ref>。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center>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center> {{Cquote| 老骥不妄行,苍鹰不虚击。 高车折轴弃路旁,茧栗犊儿负其力。 指麾万事自有理,不须破海惊霹雳。 君不见张侯白头郎,仗节雍容在南国。 事如倒山落面来,谈笑当之不遗策。 往时夸者欲惊俗,揭浪翻风一千尺。 屡成大狱沸如糜,六月飞霜触白日。 张侯不矜亦不倚,老骥苍鹰称其德。 洞庭之北十二州,吏民帖帖甘眠食。 有诏夺归不得留,正值风雨花狼籍。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 此行况是赤县官,贤者宜令天子识。 公虽已老心尚存,今不急用真可惜。 但用河南张汉阳,何必东山谢安石。 |[北宋]郑獬}} ==作者小传==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义夫。北宋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獬少年时,即有才名,词章豪伟峻整,除同榜鸿胪[[进士]]、会元,太常寺卿<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guanzhi/3/4723ho.htm 太常寺卿介绍_历史官职],词典网</ref>、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外,其他同辈则望尘莫及。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第一,为皇祐癸巳科[[状元]]。中状元后,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享正三品,修起居注。 英宗即位,按真宗乾兴年制度,治永昭山陵,规模宏大,劳民伤财。郑獬上疏,请求体恤民情,从俭营造。又上疏言,广开言路,荐选贤良。不久,出知[[荆南]]。治平中(1064—1067),大雨淹城,皇上求言,郑獬上疏道:“对谏言,可则行之,否则置之,有疑则广询而决之。”请求各去虚言,崇以实干。还京,判三班院。 神宗初,拜为[[翰林学士]],因极言进谏,议论朝臣,得罪了不少人,遂权发遣[[开封府]]。又因不肯用新法,为[[王安石]]所忌恨,出为侍读学士,1069年贬知[[杭州]],未几徙青州。当时正推行青苗法,郑獬只言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纲,遂告病赋闲,提举鸿庆宫。宋熙宁五年(1072)病逝于安州,享年五十一岁。因家贫子弱,无钱安葬,棺柩停于庙中十余年,后好友滕甫任职安州,始入土为安。 ==视频== ===<center> 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我与诗词做朋友—北宋下:宋词的兴起与发展</center> <center>{{#iDisplay:u0040e7zo8q|560|390|qq}}</center> <center>149 挥金如土的宋真宗 </center> <center>{{#iDisplay:s3070c689k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送仲巽归阙下·老骥不妄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