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4.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的原始碼
←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中文名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 ]] 处道德经 作 者 老子 朝 代 [[春秋战国时期]] [[File:77094b36acaf2edd7a72e0588f1001e938019384.jpg|缩略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7094b36acaf2edd7a72e0588f1001e93801938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7094b36acaf2edd7a72e0588f1001e93801938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图片来源百度]]] ==基本信息== 【出处】道德经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40332/7440JgRCly5AM3zdRYuCNh_fVWxR811ZYQK9QtNIdFwCxln7R0GrWNTXq0qR2lynNg_drapCOOi37XaLNy8HpewOHjWbRYc | www.wenyanhanyu.com] </ref>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注释== ①躁:动。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⑦[[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⑧[[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引语== 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轻、躁,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自己的国家。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40332/7440JgRCly5AM3zdRYuCNh_fVWxR811ZYQK9QtNIdFwCxln7R0GrWNTXq0qR2lynNg_drapCOOi37XaLNy8HpewOHjWbRYc | www.wenyanhanyu.com] </ref> ==评析== 在二章中,老子举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章中举出宠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就本章而言,老子的观点又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里论述的是万乘之国的国主怎样才能够巩固和保持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他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陈鼓应语)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是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40332/cd3cUZR47GYgkteHlvPZx2UDF-ZQJjblRCKkQ2uvUzJ5m-YEuNrEJ160Qb1HurATpN6Pk7rJXvpfDbmWubSvssdbEhQdrQnz5O9_QKVEvg |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2-11-21] </ref>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作品出处==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40332/7440JgRCly5AM3zdRYuCNh_fVWxR811ZYQK9QtNIdFwCxln7R0GrWNTXq0qR2lynNg_drapCOOi37XaLNy8HpewOHjWbRYc | www.wenyanhanyu.com] </ref>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视频== {{#iDisplay:e0845c4gz49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230 [[Category:230 道教總論]]
返回「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