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8.1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邓窑遗址 的原始碼
←
邓窑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邓窑遗址.jpeg|32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ss2.meipian.me/users/1149778/8c8d8b4ac98f40bca2b8cd45261f9875.jpg-mobile 原图链接][https://www.meipian.cn/1qj04v9m 来自 美篇 的图片]]] '''邓窑遗址'''即内乡窑,内乡在宋代由邓州管辖,故名邓窑。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乍曲乡白杨村大窑店自然村。邓窑又名大石窑。始烧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金元时仍继续烧造。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由此可知邓窑在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器皿]]多为碗盘。装饰以印花居多,有少数刻花、划花器。有的青瓷无纹饰,施釉较厚,垂釉处如透明玻璃珠,釉色介于禹县、临汝窑之间<ref>[http://art.workercn.cn/32679/201909/09/190909093901317.shtml 北宋邓窑鱼水菊瓣纹青瓷釉碗(组图) ],中工书画,2019-9-9</ref>。 ==历史记载== 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由此可知邓窑是宋代河南地区烧青瓷的瓷窑之一。明朝李贤《大明一统志》在南阳府地产、[[瓷器]]条中指出为内乡县。清朝康熙三十年(公元1694年),《南阳府志》里又有大窑店名称,地点在县西50里。建国后文物工作者多次寻而不见。 1975年8月,县[[文物]]工作者余飞先生首次在大窑店发现邓窑遗址,并根据遗址西侧石堂山麻衣道场碑林中一通元代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石堂山麻衣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记载:“……孤村陶烟时起,前事宛然在目”,证明大窑店即宋代的邓州瓷窑遗址,同时也说明了在元代至大年间邓窑仍在烧制瓷器。 ==现代研究== 邓窑没经发掘,从多年来在遗址上采集的标本和在当地征收的器物中看,该窑延续时间很长。[[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育彬先生在《内乡邓州窑》中说:“瓷盆为敞口微敛,厚圆唇,深腹,假圈足,内外壁上部皆施釉,该盆颇具唐代风格;一件突出的瓷罐为敛口,圆唇外翻,短颈,宽肩,肩上附有双系鼻,施青釉。但在有些部位出现丝棉状的兰色窑变,这应是唐代瓷。另有一罐片在肩部鼻下面三道阴弦纹作边饰,鼓腹,腹部刻画剔地缠枝花卉;还有一罐底片,假圈足,内底有粗弦纹。外壁和假圈足上有五道浓厚的垂釉,内壁施青黑釉,亦为唐末常见之物”。(《[[河南考古]]》4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邓窑瓷器由此可以看出,邓窑创烧于唐,而盛烧于宋,至金元时期仍在烧造。遗址发现的窑具有两类: 一类是烧制窑具,有器托、垫饼等; 另一类为造型窑具,有蹲狮范、抢球俑范和抱物俑范等。散存的瓷片主要为青釉、白釉两种,在个别器物上,也有黑釉和褐釉,还有绘花装饰。青釉瓷器类似于汝窑瓷系,器形有[[碗]]、[[盘]]、[[盆]]、[[缸]]、[[盏]]、[[碟]]、[[枕]]、[[器盖]]、[[器座]]等。 [[宋代]]的邓窑以烧青瓷为主,以碗、盘为大宗,器表有的表面无纹,有的印花,刻花较少。施釉较厚,垂釉处如透明玻璃珠,釉色青绿介于禹州、临汝窑之间。邓窑青瓷碗的圈足与临汝、宜阳、新安、宝丰窑的宽矮不同,多数是高窄。圈足内又多呈紫褐色,这些风格均反映了邓窑青瓷的故有物色<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04/19/7108612_903858853.shtml 【文化有约】吕铁:走近历史的邓瓷 ],个人图书馆,2020-4-4</ref>。 ==视频== ===<center> 邓窑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河南考古重大发现:“河洛古国”填补中华文明起源“三大关键”</center> <center>{{#iDisplay:p0963pk4ml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邓窑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