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48.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毛甫玫) 的原始碼
←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毛甫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7958187/pexels-photo-795818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是[[中国]]当代作家毛甫玫的散文。 ==作品欣赏==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 老建筑是有[[生命]]的,当沉默[[冰冷]]的钢筋水泥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后人缅怀的目光和追寻的脚步声里,那些沉睡在砖瓦墙缝中的[[旧时光]]就会苏醒过来,娓娓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以及历史背后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 在[[青岛]]黄县路,一条窄窄的巷子中段[[西侧]],有一幢并不显眼的庭院式二层德式老建筑,但因为它曾经的主人老舍先生,就显得异常厚重了。 穿越历史的[[光影]],追忆先生在[[青岛]]的日日夜夜。 1934年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应国立山东大学(当年的国立山东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聘约,而立之年的老舍先生携妻女来岛城定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历经几十年的德租日占,新文化运动正雨后春笋,日渐突破德日殖民文化的束缚。那时的青岛是被西洋化了的城市,一个洋味儿十足的地方,是富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至于读书做学问,文化界许多人并不看好。可当老舍真的踏上这座美丽的岛城,走入山大校园,接触到在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们,一种[[异样]]的使命感在他心中萌动。朝霞裹云般的时光里,他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他扣人心弦的演讲一度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在一次题为《中国民族的[[力量]]》讲演中,他的血脉如江河般湍急:“现在西洋人是立在中国人的头上,可是,一切事业还仗着我们中国人!” 在岛城群翠环抱、[[松涛]]和海浪的咆哮中,他也时常流露出自己的铁骨丹心:“不管青岛是怎样西化了的城市,它到底是在山东……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 (出自老舍散文《青岛与山大》) 他深信,在齐鲁[[大地]]上,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点外国的影响就能改变根本的。这种强悍的文化自信,成为支撑先生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是让所有岛城人对他无比敬仰并感念至今的重要原因。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毛甫玫,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毛甫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