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3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邬强 的原始碼
←
邬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邬强</big> ''' |- | [[File:邬强.jpg|缩略图|居中|[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recom/2015/08/26/144054571302059269.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9%82%AC%E5%BC%BA&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邬强'''(1911-1992),[[广东英德人]],开国大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八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广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退居二线后,曾担任军政大学广州校友会名誉会长、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广东省革命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顾问、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顾问、少先队广东革命斗争史考察活动顾问等职。 1982年离休,著有《烽火岁月》一书。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榜上有其名。1992年12月11日在广州病逝。 =='''基本内容'''== 中文名:邬强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1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原名:邬泉玖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英德县文光乡(今英德市东华镇鱼湾)牛栏铺村 逝世日期:1992 毕业院校:英德县立初级中学、中央军校第一分校 代表作品:《烽火岁月》 =='''人物简介'''== 1931年参加英德农民暴动,曾任英德县苏维埃政府秘书。1933年,邬强和家乡一批中共党员参加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任第六十师第三六O团特务连文书,后来进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广西南宁)学员队学习。抗战爆发后,被编入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任副连长兼一排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保卫战。1939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后任惠东宝[[抗日游击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参谋处长,挺进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参谋处长、副师长。参加了鲁西南、豫东、济南、淮海和广东等战役。解放广东时任珠江作战指挥部副参谋长,建国后,历任华南军区南路分区司令员、湛江市军管会主任兼警备司令员、华南军区北江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第一副部长、广东军区分区、粤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公安军兼广东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公安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因病于1992年12月11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2岁。 =='''大事年表'''== 邬强(1911.10~1992.12),原名邬泉玖。出生于广东英德县文光乡(今英德市东华镇鱼湾)牛栏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考入英德县立初级中学,秘密从事党的活动。暑假回家乡参加鱼湾暴动,攻下国民党区公所,成立鱼湾苏维埃政府,任文书。暴动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辗转到广州、番禺等地任小学教师。1933年3月,和家乡一批地下党员参加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任第60师第360团特务连文书,后进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1期学员队学习。抗日战争初期,任第31军第131师副连长兼一排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保卫战。 1938年,与中共组织重新联系上,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参加抗日斗争,先后任英东抗日后援会武装委员、英东抗日集结自卫中队中队长、中共英东特别支部委员会(含佛冈二区)军事委员。1939年7月,到曲江县马坝参加中共广东省委举办的训练班学习。后受省委指派到惠阳县坪山举办省委军事训练班并任副主任兼教官。1940年9月,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工作,历任东江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大队长、大队长、总队参谋处主任等职。1944年12月,任东江纵队北江支队支队长。1945年3月,东纵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各400多人到达英德县文光乡(今东华镇鱼湾)。北江支队在北江东岸一年多时间里,会同当地党组织先后成立6个地方武装大队、1500多人,地方自卫常备中队600余人枪,不脱产民兵1000余人,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遍及各乡;对日、伪、顽军作战约70次,毙伤敌1100余人,缴获枪支1300余支、弹药3万余发,还有国币约4万元、粮食30万斤和大批物资;成立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和14个乡的抗日动员委员会,建立起一个西起英德县黄岗,东达新丰县遥田,北接曲江县马坝,翁源县新江,南至佛冈县白石,人口20多万人、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扩大到英德、翁源、新丰、佛冈、从化、曲江、始兴7个县的边区共8800多平方公里。 1946年7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江纵队教导团副团长、华东军区教导支队副支队长、两广纵队参谋处长、解放军独立第24师政治委员、两广纵队第一师党委书记兼副师长、珠江作战指挥部副参谋长等职,参加山东、河南、广东的多次关键性战役,立下战功。1949年3月,带领4000余名干部到北平接收原国民党第62军第157师。6月,奉命由河南襄城挥师南下,参与解放广东的战争。10月,参与完成追歼珠江三角洲残敌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历任[[北江地委常委]]、华南军区南路军分区司令员、湛江市军管会主任兼警备区司令员、华南军区北江军分区司令员,领导剿匪、支前、建立地方武装等斗争与工作。1952年3月,参加中南军区组织的为期半年的赴朝鲜参观学习团,参与指挥金城地区反击战。尔后,历任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第一副部长、粤中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等职,期间曾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进修。同时还兼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主任。邬强是广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广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6月,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退居二线后,曾担任军政大学广州校友会名誉会长、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省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顾问、省客属海外联谊会顾问、少先队广东革命斗争史考察活动顾问等职。 1982年离休,著有《烽火岁月》一书。<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8814/abf5p5k_y3Cc2_iv4A6lUkRe0AXhrw7inYAvqyl-esWTjJg6rQW101n3gYJW2At3LC-vLSOA_fEnfPw5POniqpCi6PKifUF7gLhYi27dLSm1WkFj_VeRCsppFDcigkP9kA 邬强],清远地情网, 2017-02-24</ref>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榜上有其名。1992年12月11日在广州病逝。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邬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