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7.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的原始碼
←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15/07b3010a22fd49cf878c3cb7073de02f.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60501514_115482 图片来自搜狐网] ]]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曾是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剌和林(Kharkhorum)所在,反映了原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当时蒙古商业贸易、军事、政治、宗教的发展状况。 中文名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外文名 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 国 家 [[蒙古]]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4 ==地理环境== [[鄂尔浑河]]是蒙古中部偏北的河流。这条河流整体都在蒙古境内,发源於杭爱山脉森林茂盛的山坡。它向东流出山区,然後转向北,经过古代蒙古帝国的首都喀喇昆仑。一个断层将鄂尔浑河与色楞格河分开。两条河都流向东北,在俄罗斯边界南侧的贸易中心苏赫巴托尔(Suhbaatar)会合。然後色楞格河继续向北流入[[俄罗斯]]。1889年在喀喇昆仑附近发现8世纪时的墓碑,上面有一些已知最古老的突厥语的文字,称鄂尔浑铭文。鄂尔浑河全长1,130公里,只有在7、8月间可以通航吃水浅的拖船。流域面积约132,00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土拉(Tuul)、哈拉(Haraa)和友鲁(Yoroo)河,它们都发源于肯特山脉,而且都从右侧注入鄂尔浑河。图尔河在去鄂尔浑河的途中流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由于雨量不稳定可靠,冬季酷寒,所以沿鄂尔浑河的农业只能维持基本粮作。 ==发展历史== 哈剌和林(突厥语,意为“黑石”)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380公里。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是13世纪世界著名的都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从19世纪末开始,俄罗斯(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与蒙古国合作,对哈剌和林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发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蒙古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自古以来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许多[[游牧民族]]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并修建都城。成吉思汗于1220 年,在古代客列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了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它是一座具有中原汉族建筑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蒙古帝国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剌和林管理皇朝。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哈剌和林城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忽必烈]]迁至大都后哈剌和林失去帝国首都地位,但仍为蒙古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受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视。元朝时期,哈剌和林前后设置和林转运使司、和林宣蔚司、和林路等行政机构,并派宗王出镇,加强对漠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元朝灭亡后,蒙古统治中心又从中原地区移至漠北。北元初期,仍以哈剌和林为都。由于明军的屡次攻占和蒙古各部内乱,哈剌和林城逐渐荒芜。哈剌和林是蒙古人在北方草原上修筑的第一座城市,为蒙古帝国的首都。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使哈剌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扮演了世界政治、外交中心的角色。现在哈剌和林古城已成为珍贵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建筑特征== 哈剌和林城及城内的宫殿是结合中原汉地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建筑风格,在古代回鹘民族或11至12世纪克列部的都城的基础上规划和扩建的。整体设计规划,既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体现了具有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草原特点。哈剌和林城由外城和宫城两个部分组成。 ==宗教建筑== 蒙古帝国还修建寺院、教堂等宗教建筑,为他们提供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当时哈剌和林有“十二座属于各种不同民族的异教徒的庙宇,两座伊斯兰教寺院(在寺院里公布着摩诃末的教规),一座基督教的教堂”等宗教建筑。通过考古发掘,窝阔台汗万安宫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画和成千上万的擦擦等与佛教有关的遗物。显示了当时哈剌和林佛教活动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蒙古帝国时期,《大藏经》、《古兰经》等宗教经典著作,在哈剌和林寺院教堂内普遍收藏并翻译。同时,各种宗教文化、哲学等,通过各类宗教人士传播到哈剌和林各色居民当中。蒙古帝国时期,哈剌和林建筑技术已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些具有高超技艺的建筑大师和各种风格、作用的建筑群体。著名的带有护墙、筑有 64 根圆柱的窝阔台汗万安宫及觐见大厅,上面制造天使像的“银树”,各类宗教教徒们的寺院、教堂等都是哈剌和林建筑科学的结晶。金人刘敏、巴黎工匠威廉师傅等人是这些建筑的建造者。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都可以看到当时哈剌和林建筑的巍然壮观和建筑科学的卓越成就。 ==文化意义== 鄂尔浑峡谷曾经是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的首都所在,见证了蒙古帝国几个有意义的历史阶段,也反映了原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当时蒙古商业贸易、军事、政治、宗教的发展状况<ref>[https://abroad.cncn.com/sight-30880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ref> 。峡谷内几处宗庙的遗址反映了当时的蒙古已经受到[[佛教]]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融合的趋势。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Orkhon River)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此外,这个地区还包含了13、14世纪威震一时的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剌和林(Kharkhorum)。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中的遗址都清楚的反映出游牧生活、游牧民族社会与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共生关联性,以及展现出鄂尔浑峡谷在中亚历史上的重要性。现在这片草地上仍有蒙古国的游牧民族在此放牧。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