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重别李评事 的原始碼
←
重别李评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重别李评事</big> ''' |- | [[File:152268017604701144cc6c6.jpg|缩略图|居中|[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268017604701144cc6c6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39861583059747342/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重别李评事 文学体裁:诗 作者:[[王昌龄]] 创作年代:唐代 |} 《重别李评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的七绝。题说"重别",正说明离别之前便有难分之意。全诗的主意都落在第二句上,正因为"舟船明日是长安",所以今夜秋江的离别才显得特别难,所以才叫吴姬缓舞,友人醉饮,所以才不觉得青枫白露的入侵之寒,说明两人都已沉浸在即将分离的惜别之情中了。可见两人友谊之深。<ref>[https://www.toutiao.com/i6539861583059747342/ “七绝圣手”王昌龄,经典七言绝句12首,值得收藏!]今日头条,2018-04-02</ref> =作品原文= '''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重别:重新别。李评事:作者的友人。 ②莫道:不要说。 ③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④吴姬:吴地的侍妾。 ⑤缓:慢。君:李评事。 ⑥随:任随。 ===白话译文===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创作背景= 李评事其人无考。但从"评事"二字,知其为朝中一个负责案狱的司法官。这首《[[重别李评事]]》大约是昌龄在江宁(今南京市)任上某个秋天的作品。这从"吴姬"、"秋江"、"白露"等词语可以看出来。<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47c56be79989.aspx 重别李评事]古诗文网</ref>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依依流连不舍, "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长安的路程,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睹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荚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美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视频= <center> ===草书:王昌龄诗《重别李评事》=== {{#iDisplay:a09192ftpps|640|37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重别李评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