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3.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野苦荬 的原始碼
←
野苦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野苦荬'''多年生草本,高30-8-厘米,无毛药名。见《[[广州植物志]]》。为苣荬菜之别名。又名荬菜、苣菜、野苦菜。载《中药志》。系菊科植物匍茎苦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春季开花前拔起全草,鲜用或晒干。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多少有根状茎。茎直立,高30-150厘米,有细条纹,上部或顶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花序分枝与花序梗被稠密的头状具柄的腺毛。基生叶多数,与中下部茎叶全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半裂或浅裂,全长6-24厘米,高1. 5-6厘米,侧裂片2-5对,偏斜半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圆形或耳状,顶裂片稍大,长卵形、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全部叶裂片边缘有小锯齿或无锯齿而有小尖头;上部茎叶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叶披针形或线钻形,小或极小;全部叶基部渐窄成长或短翼柄,但中部以上茎叶无柄,基部圆耳状扩大半抱茎,顶端急尖、短渐尖或钝,两面光滑无毛。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长1-1-5厘米,宽0.8-1厘米,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长或短绒毛。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长4-6毫米,宽1-1. 5毫米,中内层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3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渐尖,外面沿中脉有1行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长3.7-4毫米,宽0.8-1毫米,每面有5条细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长1.5厘米,柔软,彼此纠缠,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1-9月。<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468370 常见野菜之苦菜系]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4757fc3ba42a3cce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分布与危害 == 该草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各省区,以及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主要危害小麦、玉米、油菜、豆 类、蔬菜等作物. 也危害果树、花椒、茶树、林木。该草在田间呈聚集型分布,常成片生长,形成优势种群或 单一群落进行危害,与作物竞争水、肥能力强,发生严重时,使作物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 形态特征 == 幼苗子叶阔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圆形,全缘,具短柄。下胚轴很发达,上胚轴较发达,带紫红色。初 生1片,阔卵形,边缘有细疏齿,具长柄。第一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第二、三后生叶为倒卵形,边缘有刺状 齿,两面密生串珠毛。 成株地下根茎,长达20~30厘米,直径粗0.3~0.7厘米,外表皮黄褐色,可分泌白色乳汁。地上茎直 立绿色,粗壮,中稍空,表面有纵棱,被腺毛,高40~80厘米,茎粗达1~1.2厘米,茎内也含有白色乳汁。 叶互生,圆状披针形,长达10~20厘米,宽约3~4厘米,蓝绿色,叶缘浅裂,裂片三角形,裂片顶上有齿, 顶端近圆钝,叶基部渐狭,无叶柄,略呈耳状抱茎。茎顶聚伞状分枝,头状花序,直茎约1.5~3毫米,全部 为舌状花,黄色,聚药雄蕊5个,雌蕊柱头2深裂,总苞及花梗有白色绵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外房椭圆 形,较短。 子实瘦果长椭圆形,一头渐尖狭长,一头宽,长约2~2.5毫米,宽约1毫米,横切面四棱形,具4条明 显突起纵棱,此外每个面有2条纵棱,表面粗糙,无光泽,棕黄色,柱头周围明显隆起,上面密生白色冠毛。 茎直立,多分支,紫红色。 基生叶花期枯萎,卵星、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窄成柄,边缘波状齿裂或羽状分裂。裂片具有细锯齿;茎生叶舌状卵形,长3-9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急尖,无柄,基部微抱茎,耳状,边缘具有不规则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具有细梗;总苞长7-8毫米;外层总苞片小,成约1毫米,内层总苞片8,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7-9毫米,顶端5齿裂,瘦果黑褐色,纺锤形,长1-2毫米,喙长约0.8毫米;冠毛白色。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苏联、蒙古、日本也有。路边、田野常见。全包供药用。分布陕西(沔县)、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塔城)、福建(连城)、湖北(竹溪)、湖南(龙山)、广西(百色)、四川(南川、泸定、峨眉、成都)、云南(昆明)、贵州(平坝、望谟)、西藏(察隅、聂拉木)。生于山坡草地、林间草地、潮湿地或近水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海拔300-2 300米。几遍全球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 主要价值 ==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幼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称甜苣芽。茎叶又可作牲畜、家禽饲料。 == 生物元素 == 实验研究: 野苦荬全草含[[脂肪油]]、[[蜡醇]]、胆碱、[[酒石酸]]。还含黄酮类; 内有槲皮素及其7-葡萄糖甙、异鼠李素及其3-葡萄糖甙、金圣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蒙花甙等。乳汁含α-和β-山莴苣醇、[[甘露醇]]、左旋肌醇、山莴苣苦素等。花含苣荬菜甙。 == 生物学特性 == 该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和种子繁殖。以根茎和种子越冬,在直根上产生横走根,根分布在20~30厘米 土层中,根上能生不定芽。西北地区4~5月出苗,种子发芽出苗较晚,5~6月营养生长,并进行无性繁殖, 7~10月开花、结果,8月种子陆续成熟,边成熟边脱落。由于种子有冠毛,可以随风进行传播。种子须经越 冬休眠才能发芽,种子发生的实生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第二、第三年才能抽苔、开花。苣荬菜再生能力 强,根茎被切断后,每段可长出新植株; 割除地上部分后,仍可发芽出苗。常生于农田中和路边、地埂、沟渠 及荒地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野苦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