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9.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钧 的原始碼
←
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钧 </big> ''' |- | [[File:T01550329931950ac54.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550329931950ac54.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949193&sid=3111447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钧(拼音:j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钧是匀的分化字,本义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又指制陶器时,模子下面的转轮。古籍中钧常常和均通用,指平均、均匀。钧也用作[[谦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钧 拼音; jūn 注音字母; ㄐㄩㄣ 平水韵部; 上平十一真 部首; 钅 总笔画数; 5+4 仓颉码; OPPIM 五笔; QQUG(86、98) Unicode; CJK统一汉字 U+94A7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繁体字; 钧 异体字; 銁、銞、ਥ� 字级; 一级(编号:1533) 四角码; 8712₀ =='''文字源流'''== 形声兼[[会意]]字。钧,西周金文以匀字为之,"匀"是"钧"的初文。金文的"匀"作图1,外部是"旬"的古字,本义是十天,于此作声旁,表音;中间的两点("吕")像铸成饼形的金属原料,表义。西周金文"赐金一匀""등鋚百匀"中的"匀"都是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金文或作图2、3,将义符"吕"换成"金",从金,表示与金属相关。战国时代还产生了从金旬声的钧字,为《说文解字》古文所继承。首先产生"匀",再产生钧和銁,所表示的本义是一致的,都是指金属的重量单位。篆文"钧"实际是从金从吕两个意符。 "钧"本义指重量单位,古代以一斤为一金,三十斤为一钧。因为"钧"是量词,[[表示]]重量,而国家的政务是关乎全民的大事,是举足轻重的,所以"钧"用来比喻国家政务,执政称为秉钧。因为"钧"与国家政务有关,所以旧时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如:钧府、钧启。 "钧""均"同音假借,字义相通。"均"的本义为平均、均匀,进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钧"也有平等、同样等意思。不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见,用"均"字的时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时,依靠转轮的转动,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匀,所以用"钧"来指制陶器的转轮。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匀切(jūn) 三十斤也。从金匀声。 銞,古文钧从旬。 说文解字注 三十斤也。 段注:斤者,十六两也。三十斤为铢万一千五百二十。为絫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八十。《汉志》曰:"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按,古多叚钧为均。 从金,匀声。 段注:居匀切,十二部。 古文钧,从旬。 段注:銞,古旬、匀多通用。 广韵 居匀切,平谆见 ‖匀声真1部(jūn) 钧,三十斤也。又姓,《风俗通》云:"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侍中钧喜。 【校释】三:原讹作"二",据钜宋本、巾箱本等及《说文》、《玉篇》改。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钧·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4 古文:銞。《唐韵》居匀切。《集韵》《韵会》规伦切。并音均。《说文》:三十斤也。孟康曰:万一千五百二十铢。《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疏: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钧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轻,而立民信也。 又《集韵》:一曰陶旊轮。《正字通》:陶人模下圆转者为钧。《前汉·贾谊传》师古注:陶家名转者为钧,盖取周回调均之义。 又大钧,天也。《前汉·贾谊传》:大钧播物,坱圠无垠。注:如淳曰:陶者作器于钧上,此以造物为大钧也。言造化为人,亦犹陶之造瓦耳。 又杜甫诗: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又乐名。张衡《西京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又剑名。《淮南子·览冥训》:淳钧之器成。注:淳钧,古剑。 又地名。《左传·昭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 又水名。《前汉·霍去病传》:涉钧者。注:钧耆,水名。 又姓。《风俗通》: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侍中钧喜。 又与均同。平也。《诗·大雅》:四鍭即钧。注:矢镞重羽轻,必参亭而三分之,一在前,二在后,得平均也。 又等也,同也。《左传·成六年》:善钧从众。注:钧,等也。 又《襄二十六年》:多鼓钧声。注:钧,同其声。<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92%A7 钧 ],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钧
」頁面